雅克·贝汉生态纪录片的诗意特征探究

2022-11-28 05:23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白新惠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雅克诗意纪录片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 白新惠 徐 明

法国不仅是电影的诞生地,而且也是孕育生态纪录片的摇篮。雅克·贝汉作为法国生态纪录片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纪录片创作,因拍摄“天、地、人”三部曲而闻名于世,“天”是指《迁徙的鸟》(2001)、“地”是指《微观世界》(1996)、“人”是指《喜马拉雅》(1999),继这之后他又创作出“海与时空”,其中“海”是指《海洋》(2011)、“时空”则是指他生态纪录片的收官之作《地球四季》(2016)。他用摄影机“书写”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自然史诗,影片的成功使得雅克·贝汉享誉全球。

在理论界自然类纪录片分为两大类:纯自然与自然生态。英国的BBC 作品便是纯自然类纪录片的代表,而法国雅克·贝汉的作品便是自然生态纪录片的代表,后者相较于前者更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与社会功能。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中传递出万事万物的平等,在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一切生命都无高低贵贱之分,拒绝“人类中心主义”。他以富有诗意的影像语言将地上爬的昆虫、信守承诺的候鸟、守护地球的海洋使者进行拟人化,将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他通过表现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现状借此来向人类展现地球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警示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因拍自然生态纪录片而出名的他被誉为是“全世界拍大自然拍得最好的纪录片导演,”同时他也成为全球生态纪录片领域的一个标杆性人物,他在生态纪录片创作方面不仅引领了法国纪录片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此类型的纪录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影像呈现:诗意的视觉盛宴

“诗与纪录片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纪录片来自于诗,因为最早的纪录片的雏形基本上都是一种诗化的形态。”①在世界纪录片发展初期,罗伯特·弗拉哈迪与尤里斯·伊文思二人是“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片”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北方的纳努克》(1922)、《雨》(1929)和《桥》(1928)在影像方面体现出纪实性的诗意美。因此纪录片从诞生起它就具有诗意美学这一特征,当下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纪实影像中诗意美学随处可见。生活于浪漫主义之都的雅克·贝汉,将法国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融入与生态纪录片创作中,通过纪实加写意的拍摄手法,从构图、景别、光线、拍摄角度等多方面展现出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与魅力。在光线与色彩的变化下营造出诗境、利用空镜头进行诗意的谱写、蒙太奇技法下将诗意重构。在他的作品中唯美诗意的影像画面深入人心,仅从视觉方面就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共鸣。

(一)光与影:营造诗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万事万物所遵循的一种生活规律,光线不仅对人类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发展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自然界中产生的自然光具有生动性和生机感,同时它也善于营造意境。由于生态纪录片中的主角们处于广袤无垠的自然环境中,为此在光线选择方面以自然光为主,虚实交替之下影像画面中的生命之美显得更有感染力。光与影下昼夜交替、四季更迭变化更为明显,同时也使得纪录片保持了真实性、体现出纪实性。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属性,而真实性是依附于纪实性之中,“纪实像镜子一样,如实反映现实的原始面貌,直接将客观事物的状态显现出来;写意则像分光镜,通过主体的中介,将事物的含义分解得朦胧多彩,具有诗意。”②雅克·贝汉的生态记录片中线性叙事与板块叙事同时进行,以动静结合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在四季中的轮回完美呈现出来。在光与影的变化下森林与草丛富有生机、色调更为清新明亮,生活在这里的生命也充满了灵性。在拟人化的叙事下自然光促进了动物间的情感交流,因而在表现蜗牛相濡以沫的爱情、候鸟间的友情及海豹母女亲情时为暖色调,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意境。如《地球四季》中导演通过对光与色的精准把握,在影像画面的唯美质感下营造出一副真实的诗意画卷,将两万年前森林黄金时代的茂密繁盛、数量庞大的物种群,在四季的变化下、光与影的交替下进行着生命的一次次轮回。

(二)空镜头:谱写诗意

空镜头又称留白镜头与景物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它是意象与情感的象征。艺术化的空镜头中插入悦耳空灵的音乐,导演以景表情,以情传意。雅克·贝汉的影片中空镜头以写意的方式用于开片与结尾。如《微观世界》中充满生命哲理的空镜头,镜头缓慢的在云层中前移,一副诗意的画卷缓缓展开,随后在俯拍角度下一望无际的森林与草丛映入眼帘。在此片中其他几处的空镜也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在升格镜头下雨滴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之感。《迁徙的鸟》中随候鸟迁徙的旅途中大量空镜头的出现让观众领略到了宏伟壮观的自然风貌,导演以跨越时空的方式纪录了大自然的奇观壮美,从山川大漠到碧蓝海洋,从辽阔平原到拥挤城镇,从与世隔绝的原始自然到现代工业城市,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一一在镜头中呈现出来。导演将自然的独特魅力通过空镜头这种手法表现出来,一方面这是对自然生命的赞歌,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利用诗情画意的空镜影像对人类心灵进行无声的洗礼。

(三)蒙太奇:重构诗意

蒙太奇原本是建筑术语,后引入影视艺术,指镜头组接。它也是纪录片反映现实的一种艺术手法与结构手段,表现在镜头与段落的安排与组合中。雅克·贝汉以时间串联起整部影片,《迁徙的鸟》《地球四季》以四季轮回为主,昼夜交替为辅;《微观世界》以24小时时间变化为主。在《地球四季》通过对蒙太奇的使用将现实素材进行了诗意的重构,时空的跨越与压缩使此片的情感表现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观影者也从被动转为了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了森林的黄金时代下自然界的和谐安宁也见证了它因人类而逐渐走向消失的过程。历时4年之久拍摄出的史诗级生态环保片《海洋》,此片拍摄到的海洋生物多达100 多种,创作团队利用航拍俯拍,景别使用大量的远景全景展现出南北两极海洋的广袤无垠,在小景别镜头下大海中各种美丽的生命形态映入眼帘,传递生命之美。创作团队在后期剪辑时利用蒙太奇手法进行镜头组接,各种海洋生物以交叉的方式出场,利用蒙太奇重新建构起影像画面从而为观众剖析海洋生态系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洋生物的悲欢离合书写的细腻生动,在蒙太奇技法下海洋世界的和谐美好、生命的自由而生,产生出别样的诗意情境。影片后半部分插入人类大规模扑杀鱼类的场面,以画面反差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海洋的生态现状,在这种极强的视觉冲击下引起观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雅克·贝汉的作品中“无论是自然界的瑰丽雄奇、洪荒浩渺、和谐静美、深邃神秘,还是各类生命物种呈现出来的力量搏杀、奔腾翱翔、莺啼燕语、浮游绽放,都给观众带来惯常经验以外的视觉震撼。”③雅克·贝汉斥巨资拍摄出如诗如画、震撼人心的生态纪录片,每一部都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在视觉方面以诗意化的影像画面为人类展现出自然的神奇之美与地球家园的浩瀚无垠,以此委婉的呼吁人类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使得人与自然长久和谐共存。

二、声音效果:诗化的话语叙述

电影诞生之初虽是默片时代,但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之下,1927 年《爵士歌王》的出现标志着电影进入有声电影时期,自此之后电影便成了视听兼具的艺术。纪录片作为电影中的一种类型,在其创作过程中对于声音元素的使用也是必不可缺。通常在纪录片中声音元素一般包括解说词、音乐音响和同期声这三种,而雅克·贝汉的纪录片中把这三种声音元素运用到了极致,他借助音乐进行抒情和叙事;使用同期声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配以简短精炼的解说词对诗意的影像画面做以补充。音乐、同期声和解说词这三者与纪实影像完美结合,从而“营造诗意的气氛和情绪,达到形式和美学上的完整性,以诗句为依托的‘文学性’和以韵律和节奏为表征的‘音乐性’成为诗意话语叙事的主要表征。”④

(一)悦耳动听的音乐

第一,借用音乐进行叙事。在早期的诗意性纪录片中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雅克·贝汉在后期制作中使用清脆空灵的音乐来辅助画面进行影片叙事。他将唯美诗意的影像画面与抒情性的音乐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产生出极具富有张力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体现出法国兼具人文情怀与浪漫主义色彩的生态纪录片在创作方面的特色风格。由于“天、地、海、时空”中拍摄对象均是与人类语言不通的生物,为此仅用画面叙事显得过于单调,根据不同画面配之以清脆优美的背景音乐,有助于在叙事方面更加深入人心。如在《微观世界》中女高音的背景音乐淡入之时,随镜头的移动映入眼帘的便是匍匐前进的蜗牛,用一个长镜头呈现出蜗牛罗曼蒂克的爱情,用女高音的音乐来讲述这段温暖人心的爱情。在《迁徙的鸟》中用悲凉的音乐来叙述被泥潭困住的候鸟,显示出它的孤单,48分24秒随解说词的介入音乐淡出。导演根据不同画面场景配以情感充沛的背景音乐,利用这样的方式对每个段落的故事进行讲述,使影片的诗意气氛更加浓厚。

第二,利用音乐进行情感抒发。音乐除了叙事这一功能之外还可以帮助纪录片进行情感的抒发。通过音乐来烘托影片的情绪,可以让观众产生无限的想象。自古以来音乐无国界,即使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能够引起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在雅克·贝汉的作品中音乐大多是由法国音乐家布鲁诺·库列斯操刀,他根据剧情设计出与画面相匹配、节奏相一致的音乐。画面为音乐提供形象与气氛,音乐为画面创造情感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微观世界》中主题曲《Microcosmos》,唱出了一种幽静神秘之感。在8分58秒处使用降格镜头,节奏紧促的音乐催着嫩芽绕枝而上,随即牵牛花、喇叭花、红玫瑰等花朵缓慢绽放,随蜜蜂的出现音乐结束。在这一段中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呈现出万物复苏的盛景。《迁徙的鸟》中34分45秒时背景音乐缓缓进入,各种候鸟的同期声声音大于背景音乐。用节奏缓慢、欢快轻松的音乐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以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而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完美地诠释了候鸟遵守承诺而归来的情景。《海洋》在87 分52 秒开始画面呈现出独自寻找同伴的企鹅,因冰川的快速融化海象妈妈为了生存被迫抱着小宝宝进入海中,教它学会在海洋中生存。这一段在无旁白的情况下用伤感的背景音乐来抒发创作者的怜悯与无助之情。《地球四季》中的配乐高达29首其中《The Magic Wood》(魔法森林)和《La part sauvage du monde》(世界的荒野)完美的契合主题,把森林由浓郁葱葱变为荒山野岭的景象用情感饱满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真实自然的同期声

首先身临其境的带入感。纪录片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便是真实性,作为自然生态纪录片同期声的使用便是无可厚非,各种真实而又动听的声音出现将我们带入到它们的世界,使得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喜马拉雅》中除了少许的背景音乐之外全是同期声,寺院的诵经声、转经筒之声、空镜头中的各种动物声与骆驼声,声声入耳。在听觉上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宗教文化色彩深厚的藏族生活,真实而又客观。《微观世界》中悉悉卒卒的声音带领观众进入草丛世界,倾听生命的奇迹,如雨滴落到水面的声音清脆而落在地上的声音铿锵有力。各种昆虫的声音交织形成一曲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清脆而又空灵的声音使得我们彷佛置身于它们的世界中。《迁徙的鸟》中候鸟飞翔与蓝天之中,它们振动翅膀的气流声、呼唤同伴的鸣叫声、筋疲力尽的喘息声都通过我们的听觉系统抵达内心深处。迁徙到目的地时它们发出兴奋快乐之声、新生命诞生时小家伙们懵懵懂懂的叽叽喳喳声,形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导演通过在候鸟身上安装录音器才使得观众能够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

其次影响观众心理。纪实性纪录片中的同期声是在拍摄过程中与画面同步被记录下来的现场声音。使用同期声一方面不仅可以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真实自然的自然世界,另一方面也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激起人类的同情心与怜悯之心,从而达到导演的创作意图。《微观世界》中毛毛虫的爬行片段处使用了带有鼓点声的打击乐,随大地裂缝的扩大,排列整齐的毛毛虫队伍迎面而来,在打击乐的音乐下它们集体围成一个圈自杀,呈现出它们神圣而有仪式感的葬礼仪式。《迁徙的鸟》中50 分28 秒处随一声猝不及防的枪声,令人心头一震。给候鸟带来意料之外的危险,它们惊慌失措发出恐慌的叫声,这让毫无防备、手无寸铁的它们就此结束了生命,到50分50秒时,原本成群结队在空中飞翔的候鸟因枪声而消失在了镜头中。这一幕比任何语言都有力的刺激着观众内心,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反思,与这一幕相同的便是在《地球四季》的后半部分,锯子伐树的嗡嗡声、动物无家可归的哀叫声、战争中接连不断的枪声与爆炸声等,都深深的刺激着观众的内心,导演仅仅只是用现场同期声就已使观众的内心五味杂陈。

(三)简短精炼的解说词

在纪录片中除了上述所说的同期声与音乐音响之外,解说词这一元素也是纪录片中重要的一部分,“解说词不是简单的对画面进行描述、解释、重复表达,而是要对画面进行补充甚至升华,传达画面无法传递的信息,深化纪录片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深刻意义与内涵。”⑤不同于我国的生态纪录片,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中则是主张尽量不使用解说词,他打破了传统用解说词叙事的手法,致力于用画面完成故事叙事,只在关键信息处配以简短精炼的解说词向观众传递一些信息。

《微观世界》是使用解说词最少的一部,其中所有旁白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一分钟。简洁精炼的几句解说词介绍了影片空间环境,使得75分钟的片子用画面语言为观众提供其他信息,传递出生命的奥秘。《迁徙的鸟》中解说部分不足三分之一,配音员的声音低沉而又充满感情。解说词不带任何教化色彩,正是这种用画面传情达意的手法让观众心之震动,目的在于留更多时间让观众去感受与反思。《地球四季》中雅克·贝汉一改以往惜字如金的风格,使用大量解说词。中文旁白是由中国演员黄晓明和蒋雯丽二人配音,黄晓明的声音不仅浑厚而且也充满着磁性,在影片开端他客观冷静的以一个叙述者的身份将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蒋雯丽温柔细腻的声音将动物间的情感叙说的感动人心,闭上眼睛都能感受到森林世界中一副美满和谐的自然景象。导演无论是在前期拍摄时对同期声的录制,还是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对音乐音响与解说词的使用,都倾入了他对大自然的那份热爱之情,使得最终为人类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三、内容叙事:诗化的生态关怀

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因为它真实客观记录了每个时期下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变化。为此,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生态类纪录片便也成为了世界所共有的一本“绿色”相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生态纪录片,它们记录的是地球某个空间中的物种与环境、人与自然的一种相处关系,所汇集起来便是地球的整体面貌。随生态环境的极具恶化与人类对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一大批“纪录片创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态灾难进行了集中的表达和揭露,形成了三种较为常见的创作类型:揭露型、批判型和审美型。”⑥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则属于审美型,不仅在视听方面进行诗意书写,而且在对自然的呈现中也体现出生命轮回之美,他的作品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兼有人文情怀,因而他的几部生态纪录片在这本相册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使得这本相册更具有价值。

(一)纪实镜头下的生命轮回

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发出危险的求救信号时,对生态环境的一系列保护理念应运而生,为此衍生出生态整体论这一概念,“生态整体论创新了生态时代的审美范式,在后工业时代应运而生的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真实影像引发了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存与诗意栖居的追求。”⑦在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中艺术性是基础,他通过对真实生活的写实记录从而提炼出最关键的素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他的作品看似是在表现自然界的壮美实则是反映生命的轮回。他用理性的哲学思维思考着当代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此在他的作品中所传递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他的片子打破传统生态纪录片聚焦生态危机的局限,在他的纪录片中看不到批判与说教,记录影像中所看到的皆是大自然的神奇壮美、祥和宁静与生命的轮回之美。他的几部生态纪录片结构都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占全片的百分之六十,致力于呈现大自然中生命的生机勃勃;中间的一部分占全片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呈现的是人类对地球家园的破环、对自然中生命的杀戮;最后一部分又通过运用诗意的手法展现出自然界中生机盎然的生命轮回。如《微观世界》中草丛宇宙下生命的律动之美与花朵绽放之美,展现出昆虫世界中未被破环的一条生物链。《迁徙的鸟》中候鸟们在清晨展翅翱翔、黄昏时的降落停歇,春季时它们翩翩起舞迎接新生命的诞生,秋季迁徙时它们飞越沼泽、平原、森林、大漠、海洋等。导演通过纪实镜头呈现出自然界的生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动静结合之下展现出地球家园中的自然之美与生命轮回之美。

(二)生态危机中的悲剧美

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中体现出一种悲剧美,所谓悲剧美学是指“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就一直被人们所提及,是一种感性冲动,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的更迭”。⑧导演为了自己的影片不沦为苍白无力的环保宣传片,为此在片子中除了运用诗意唯美的画面之外他还使用了少量带有悲剧色彩的影像画面,从而让观众在观看悲剧的过程中产生同情感与愧疚感,最终在这种悲剧美学的影响下使观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更深的思考。他以独具一格的艺术性对抗着商业性、用诗意唯美的镜头映射出生态危机,引发人类对诗意栖居家园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从被动转为主动。在表现生态危机的镜头拍摄中“大量采用大广角、大远景的拍摄,直接增强画面透视的空间,让影片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⑨如《海洋》中借助于数字技术制做出海洋因人类的影响面积快速的在缩减与被污染的画面,人类大规模捕杀海洋生物的血腥镜头等;《地球四季》中表现森林因人类的肆意砍伐下快速的衰减、各种野生动物们被驯服以及它们无家可归孤独的景象等。除了“地与人”之外,其他三部作品中都用大景别加航拍俯瞰视角来表现北极冰川融化的悲惨场面,导演用这种直观的宏大镜头语言来展现生态环境的严峻性,从而用这种悲剧美学的手法来传递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的雅克·贝汉曾说:“我们需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为此在“天、地、海、时空”中他以无声胜有声的镜头画面语言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的生态思想。

四、结语

雅克·贝汉的生态纪录片中诗意美学通过三个方面所体现出: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和生命之美,以富有诗意哲理的镜头语言把生命轮回表现出来。他的生态纪录片表面上是对自然景观的诗意书写,实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崇,生态文明视域下体现出他对万事万物充满人文情怀的观照、对生命的尊重,为人类谱写出了一首生态主义赞歌,也为今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巨大力量。

注释:

①聂欣如.思考纪录片的诗意[J].中国电视,2015(9):41-46+1.

②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③赵曦,毛鑫.国际化语境下中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电视,2019(2):62-66.

④牛光夏.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J].电影艺术,2019(3):123-127.

⑤陶大勇.浅谈纪录片的解说词创作[J].数字传媒研究,2019,36(12):24-27.

⑥王宇慧.生态灾难与新世纪生态纪录片的类型书写[J].美与时代(下),2020(6):108-114.

⑦刘亚男.生态美学视域下的雅克·贝汉自然纪录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⑧简盼盼.浅谈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悲剧论[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152-153.

⑨徐明,徐进毅.影像的唯美与诗意: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电影特征探究[J].当代电影,2014(11):171-175.

猜你喜欢
雅克诗意纪录片
读书的快乐
诗意地栖居
读书的快乐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冬日浪漫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被耽搁的诗意
雅克坚信:法雷奥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