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论《徐冰:思考与方法》展

2022-11-28 05:23首都师范大学董春萌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徐冰现代性文字

首都师范大学 / 董春萌

一、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

这里所说的本土文化不是单纯的一种地方性的,区域性的,而是指民族的,属于中国特有的。“民族”一词,无论是法英语,还是西意葡语,都来自拉丁语nascor,意指“我出生……”其同义词ioror,衍生出法语iorigne (起源), 同时涵有“出生”和“生长”的双重意义。因此民族乃是我们出生和生长之地; 是一个人和一个文化跟一块土地与生俱来的联系。①这也是每位艺术家天生就会携带的,无论艺术风格如何转变,这些民族的文化元素,都会自然而然的流淌在艺术家的艺术思维中,或是潜意识的,或是自觉性地反映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而“现代性”原是用来区分时间和时代的概念,它的主要意思就是强调与过去、传统的根本不同,根本对立,今天一切都要优胜于昨天,并成为一个文化概念,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争相追捧和追求,主要体现在对作品的创作上,要力求摆脱历史传统的束缚,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以达到现代性的一种前卫意义。

事实上,艺术除了时代变化的制约,同时还受民族地域文化的制约。时代变化很快,而地域文化的影响却绵长而久远。时代的影响常常是短暂的“时尚”,过而不留。而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却深沉恒在。②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果单纯的强调艺术的民族性,或者艺术在时代上的现代性,都是片面的,只有将这两者相互结合,抓住流动的时间上的现代性和稳定的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才能有所谓的创新的、现代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徐冰作为国际现代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等这样具有时代先锋意味的称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艺术作品真正达到了民族与时代的统一,他依靠其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将本土文化通过材料转换,变成了具有现代性的艺术作品,徐冰说:“我有时喜欢用很陈旧的中国的技术材料,但实际上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内在具有很强的观念和当代性,我希望把所谓现代、传统、当代、实用艺术、纯艺术、学院艺术或官方艺术等等混合起来,我觉得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关系。艺术的真正的深度来自于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深度。‘与时俱进’,这话用在艺术上是非常合适的,谁的艺术能与时俱进,谁就是好的艺术家。”③

二、《徐冰:思考与方法》展作品分析

(一)从具象本土文化到现代思想

关于《徐冰:思考与方法》展览,事实上是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对徐冰的一个大型回顾展,其间展出的作品包括徐冰早期版画作品,在国外做的展览以及回国后的新作等,其丰富程度不言而喻,这也使观者非常系统的对徐冰的作品做了一个梳理和认识,正如展览的名字一样——思考与方法。它的第一层意思是说让观者认识徐冰的思考和方法;第二个意思是启发观者自我意识的思考与创作的方法。徐冰的部分现代性作品中,有两个非常突出特点:第一是对文字类符号的利用,第二是对物质与思想之间的转换关系的运用。这正是因为他所处于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带给他的印记。徐冰小时候生活在北京大学校园里,他的母亲在图书馆工作,特殊的生长环境促使他经常可以接触到图书和文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语言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徐冰的艺术发展,致使他总是和文字有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因为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触碰文化之根本,对文字的改造是对人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分的改造。徐冰懂得触碰文字的作用,他的触碰充满了敬畏,也夹杂着调侃:在戏弄的同时,又把它们供在圣坛上。④而他对于物质与思想之间的转换关系的运用主要来源于他的版画基础,因为版画的创作不是直接作用在画面上,而是需要通过中间媒介,如木版、铜版、石版等,要实现一个转换过程才能达到最终结果,这就是一种转换思维的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徐冰先后创作出了《天书》《新英文方块字》《文字写生》《鬼打墙》等一系列以中国汉字为元素,结合版画艺术的思维,从具象到思想的现代性作品。

作品《天书》是徐冰的代表作之一,他用四年时间根据《康熙字典》篆刻出了一套“伪汉子”,这些字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在一起,它们雕刻细致,结构严密,有书的形式、装帧和设计,看上去十分熟悉,读起来却十分陌生,一本正经的外表之下透露的是荒诞不经,在这里徐冰利用汉字的重组再现和版画艺术独特的复数特性,成功的创作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颠覆了文字,更颠覆了人们常规的思维模式,引发观者新的思考,让观者进行自我沟通。再看作品《英文方块字》(图1),这是徐冰去到国外以后,因为遇到了语言交流的问题而激发出的创作成果。这里的“英文”变成了和汉字一样书写方式的方块字,他把英文的字母按照书写汉字的比划一样,重新排列组合,给这些英文穿上了一个“汉化”的外衣,乍一看很陌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的文字全都认识,这和《天书》的作品正好相反。徐冰做了一个教室的布景,有书写方式的讲解视频,还可以用毛笔现场书写,像是让人们重新学习了一遍英文,实则启发人们对事物多角度的思考,在这里,你说他是把英文“汉化”了也好,还是把汉字“西化”了也罢,最终都在这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中,开启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这不仅使徐冰的作品走向了国际,而且使中国书法文化又一次被世界重新认识。在作品《文字写生》中,他又开始了另一种呈现方式,这个作品的开始是他在尼泊尔的写生,当他拿着速写本对照风景写生时,他不想画以前那种速写,他就面对山写“山”字,面对草写“草”字,看见的事物直接转换成现有的汉字,而我们的汉字最早就是由象形文字慢慢转化而来,现在面对风景做文字的写生,本身就充满了对文字与绘画关系的一种重新认识,也让人们重新审视文化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作品《鬼打墙》(图2)是徐冰早期的作品之一,作品是根据现有长城的一角拓印下来的,基本和实物是一样的大小。“鬼打墙”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迷信说法,其意思大概是遇到了鬼后在某一个地方转圈而走不出去,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的历史遗产,具有崇高的历史意义。在这里徐冰以长城为媒介物,通过拓印其肌理纹样,把长城独特的视觉语言转换在纸上,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独特性质的作品,因为它本身在拓印的时候就接触了实物本身,记录的是当时的长城,与之前的长城和之后的长城都不一样,而在这里他以“鬼打墙”来命名这个作品,暗讽了那些教条主义和书面形式的封闭思想,面对所谓的“文化”“遗产”等历史文明的东西或者智慧,我们是否陷入了停滞的僵局,忘记了如何去思考和前进。

图1 徐冰《英文方块字》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年

图2 徐冰《鬼打墙》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年

(二)从抽象艺术观到创新表现

以上作品体现了徐冰利用中国汉字的特点,加上版画艺术的技术等,做出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而《烟草计划》《凤凰》以及《蜻蜓之眼》,这三件颇具影响的大型作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体现了徐冰与本土文化的深刻关系,那就是变抽象思维为具体表现。徐冰说他的艺术不是单纯的做艺术,他要做的事情必须对人类有益处,他是要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艺术上的问题,正如他说:“我是老老实实地面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我一直在执行最早建立的对艺术的概念——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所能做的就是紧紧抓住时代和生活,抓住生活面临的问题。”⑤从《烟草计划》《凤凰》《蜻蜓之眼》这三件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思维方向,更能体现出他对社会、文化、艺术的敏感度,他总是非常恰当地将混沌不清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重置再现于人们的视觉中,巧妙的把本土的与现代性相结合,达到一种新的认识和启发。《烟草计划》(图3)是震撼的,大面积的不计其数的烟,像是列队一样有规律的斜躺在展厅中,谁会想到,如此平凡普通的烟,会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这首先来源于徐冰对生活的观察和敏感,他在美国时参观了一家制烟工厂,精致的制烟技术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认为这些精美的物质不应该只有烟的一个效果,它应该被重新解读,被艺术化,他把烟的功能化去掉,单纯的把它看成是一个材料,一种工具,利用烟的外表颜色——黄色和白色,以及在不同角度下烟嘴海绵和烟草的颜色变化,做出一个富有视觉冲击的作品,面对它时,它像是一张舒适的地毯,像一个展开的虎皮,又像是一个地图,一个纹理,看上去是有形的,又在无形中向人们发出疑问,探讨人与烟草之间漫长的、纠缠不清的关系,人类对烟是依赖的,对艺术也是依赖的,这种依赖充分表明了人类那种无可奈何的弱点。相比之下《凤凰》(图4)这件作品更加庞大,其组成材料完全由各类建筑废料组成,“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形象,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是根深蒂固的,凤凰含有吉祥,高贵、美丽的寓意,一般的凤凰形象都是柔美的、艳丽的,象征着美好的,在这里,徐冰使用建筑废料这种如此刚硬的、杂乱的、单调沉闷的物质去表现人们传统意识里的美丽凤凰,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矛盾。让人们重新思考“凤凰”这个传统符号的含意,以及时代、经济、艺术之间的关系。而这个作品完全是在今天的中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此庞大的构思和建设与中国的现实状况、经济水平等具体情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反映出一种当下时代中的资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蜻蜓之眼》又是一个完全不同作品,它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观者,这些视频的来源全是来自于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就像是蜻蜓的眼睛,散落在大街小巷,却在无时无刻监视着人们的生活,这些视频中没有固定的主人公,也没有专门的拍摄角度,都是以监控的角度来呈现画面,内容显示出包括了监控的无处不在、失业、整容、网红到早恋、自杀,等一些列社会热点问题。面对当下的社会形势,徐冰通过模糊的画质、杂乱的顺序,蹩脚的角度和压抑沉闷的氛围向人们展示当下出现的热点问题,让人们在紧张不安中去思考,去体会这些实在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的事情,以自身观自身,真正做到一种自我反思和文化反思。

图3 徐冰《烟草计划》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年

图4 徐冰《凤凰》北京今日美术馆2010年

三、结语

徐冰的很多作品都显示出他是如何将具象的本土文化转化为现代思想,和如何把抽象的艺术观转换成创新的表现,这些都包含了徐冰作为中国艺术家,本土文化对他深刻的影响。正如徐冰曾说:“作为每一个不得不接受天生性格和成长背景的人,我们有什么呢?靠什么创作呢?现在看来,对我有帮助的是民族性格中的内省、文化基因中的智慧,和我们获得的有关社会主义试验的经验,以及学习西方的经验。⑥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徐冰的内在血液里,让他无时无刻不受到影响,并且他总是能够找到运用这些元素的内在规律,他懂得如何让这些“旧”的玩意,重新穿上“时代的”外衣,重新站在大众眼前,并且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戏剧性颠覆人们的认识观念,重启人们的思考途径。当今,科技进步,经济飞速,生活巨变,艺术形式力求探索和创新,“国际化”“政治化”“先锋化”充满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如此混沌不堪,一味追求的激进做法,不免会走上前进方向的歧途,不如停下脚步,静心沉思,踏踏实实立足于自身的文化根基之上,认真的面对生活和社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深刻的内在和思想去塑造作品,如此一来打动的是自己与观众,推动的是艺术。

注释:

①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读书,1999(4):3-5.

②河清.浅论艺术现代性[J].装饰,2008(5):24-25.

③徐冰.我的艺术方法(上)[J].装饰,2008(3):4-7,30-31.

④徐冰.自序:一个艺术家的文字观[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2):57-59.

⑤殷双喜,徐冰,贾方舟,冯博一,朱青生,鲍栋,皮力,吕澎,卢杰,冷林,刘礼宾,李小倩,杜曦云.本土资源的视觉再造——徐冰“凤凰”项目美术界学术座谈会[J],东方艺术,2010(11):114-123.

⑥徐冰.自序:一个艺术家的文字观[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2):57-59.

猜你喜欢
徐冰现代性文字
徐冰
文字的前世今生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徐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