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图文关系 点亮童话课堂

2022-11-28 18:11朱璐颖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拔腿就跑狗熊小猴子

朱璐颖

在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插图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表达能力、扩大想象空间等重要作用。重视和发挥多样的图文关系常常能带给童话课堂不一样的体验。笔者从现有问题出发,在分析图文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多个图文结合的童话教学策略。

一、找找连连,串起故事结构

在选入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童话中,有多篇是“反复”结构。仔细研究这些课文的插图,会发现每一幅场景图基本都是情节的关键点。在厘清故事大意时,插图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图为桥,贯通文脉

在优秀的儿童读物中,文字与插图一定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如果能够将图片的顺序理清楚,那么文章结构就自然地显露出来了。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在结构上就呈现出了“反复”的特点,既有相似的人物对话,又有变化在悄悄发生。如何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小蝌蚪在遇到不同动物时的变化过程呢?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提问学生在对比插图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不同之处。

以图为导,引线人物

人物是叙事类文本的重要元素,主要人物的变化往往和情节走向紧密相关。把握人物特点、厘清人物变化在该类课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低年级的几篇童话选文中,插图对人物的刻画作用不亚于文字。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我调整了插图出现的顺序,让治病后的棉花姑娘先于生病时的棉花姑娘出现。小小的改动,更突出了“生病”对棉花姑娘的负面影响,为接下来学习治病的过程做好了铺垫。同时,在两幅图的对比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读图能力,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二、辩辩学学,把握语言特点

1、单图深入,趣品生词

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重点词语教学时,方法有许多。其中,结合插图学习生词是既有趣、又高效的一种方式。在学习《咕咚》的“拔腿就跑”一词时,笔者就充分运用了插图。

师:小兔子从没听到过“咕咚”声,她害怕极了,于是她——

生:拔腿就跑。

(多名学生朗读该词语)

师:仔细看看课文的这幅插图,你能说说“拔腿就跑”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把腿迈得很开,跑得很快。

生2:一听到声音就跑了。因为图片里的木瓜刚落到水面,小兔子就跑走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谁能来当一当这只受惊吓的小兔子,表演一下“拔腿就跑”。其它同学也有任务,你要说说他的表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学生上台表演)

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表演?

生1:他跑走的时候步子很大,表演出了很急、很慌的感觉。

生2:我觉得他反应速度还不够快,应该是一听到“咕咚”,马上就跑走了。

师:你们不仅看懂了图片,也理解了这个词语,相信你们一定体会到了小兔子此时慌张、害怕的心情。

2、多图对比,辨析难词

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有些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不一定能够用文字表达清楚,而插图则能够直观地将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中的一系列动词时,“捧”和“抱”因为含义较相似,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而课后的插图便是较好的教学助手,能够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两者的不同。

师:小猴子摘到桃子、西瓜以后,又是怎样把它们带走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答案,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出示:_____桃子  _____西瓜)

生:應该是抱西瓜,捧桃子。

师:如果老师换一换,变成捧西瓜,抱桃子,你觉得可以吗?(出示课后插图)

生1: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抱这个动作看上去很用力,一定得是比较重的东西才行。

生2:桃子比较小,也比较轻,所以小猴子不用把它们抱着,捧着就可以了。

师:(出示水果图片:苹果、草莓、冬瓜)那么这些水果应该怎么带走呢?

生:苹果和草莓比较轻,可以捧。冬瓜又大又重,应该把它抱起来。

三、演演说说,补白想象空间

1、巧学神态,演活人物

因为低年级的课文篇幅有限,在情节较为复杂的童话中,描写人物的文字并不多。此时,好的插图可以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图片中呈现的神态、动作往往能让孩子们更能理解人物。

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是这篇童话的一大特色。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演绎童话。童话本身就给了孩子们一个很大的情境空间,而课文中的插图更是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到读童话故事的乐趣。

比如,有孩子在扮演大灰狼时,观察到插图中的大灰狼说话时喷出了很多唾沫星子,看上去很焦躁。于是便学着插图,用手叉着腰,大声地对“狗熊”喊话,神情中透露出无奈,十分生动。而插图中的狗熊虽然高大,却露着一副憨态,面对大灰狼的喊叫似乎无动于衷。扮演狗熊的学生也抓住了狗熊神态中的精髓,展现出了狗熊可爱、憨厚的一面。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快乐。

2、巧思心理,读懂人物

读童话是一个需要入情入境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要走进人物内心,还是需要一定的辅助。插图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助手。

在童话《小猴子下山》中,课文以一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作为结尾,十分简洁。但是插图展现给我们的是小猴子落寞的背影。

在学习到这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并提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它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和前面几幅图中咧嘴笑的小猴子相比,这幅图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小猴子内心的失落、伤心、后悔。在体验了主角的内心想法后,老师再提问,为什么小猴子做了那么多事情,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带回家呢?在先前两个问题的情感铺垫后,学生们的回答更深刻了。

插图,是课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插图可以给学生和课文之间构成一道桥梁,直观形象地与文字形成连结、互为补充。

重视插图,并不是对文本内容的轻视,而是在读图后重新回到文字本身,获得更深刻的理解。重视插图,并不是曲解文意,而是能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重视插图,也正是在对图片的观察理解、想象表达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提高了教师对优秀课程资源的辨别与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拔腿就跑狗熊小猴子
一只狗熊来报恩
狗熊打保龄球
小猴子
虚惊一场
小猴子
狗熊讲体面
脑筋急转弯
找麻烦
我是一只狗熊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