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农旅综合体发展现状探究

2022-12-01 10:17吕虹洁胡思宇陈新宇崔晨婕张熠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综合体特色农业

吕虹洁,李 冰,胡思宇,崔 栩,陈新宇,崔晨婕,张熠玮,王 琦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2018 年,国务院发布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以乡村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是当前农村经济来源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开拓乡村旅游新思路,施行新措施,稳步提高旅游在乡村经济中的比例,振兴乡村旅游产业,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兴旺是关键。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分析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树立农业品牌、着力新兴产业技术,挖掘产业发展动力,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发展农业,以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自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以来,全国各地加快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建设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农旅综合体作为乡村旅游的新模式逐渐盛行。

农旅综合体在充分尊重农业功能的基础上,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并加以整合,实现产业融合,二者相互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

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而旅游业具有综合性、联动性、涉外性以及劳动密集型性等特征。二者融合形成的农旅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城市人群向乡村流动,使乡村年轻化、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收入来源不再单纯通过农业劳动以及农业生产。这一模式更是响应了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推动了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面貌、乡村居住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态,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1 农旅综合体发展优势

1.1 政府大力支持

2020 年脱贫攻坚决胜后,中共中央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中指出目前应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许多地区开始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针对农旅产业的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联动企业,为乡村农旅综合体的建设提供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多地政府还将农旅产业的发展纳入地区发展规划。在政策的支持下,许多一线城市在乡镇处建设了较有特色的农旅综合体项目,已取得较大成功。例如上海市水库村自2019年入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后,逐步将该地区的特色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适合该地区发展的农旅综合体项目,形成了“水+园”“水+岛”等独特的发展模式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观景园区。水库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具有农业基础

大部分调查地区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农业,例如河南省鹤壁市善堂镇花生种植业、许昌盛寨村金银花种植业、洛阳古县村桃树种植业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奶业等。上述地区农业资源均较为优良,并具有一定农业基础。此类地区不仅依托当地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独特的农业品牌,更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开发农旅综合体项目,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模式,以此拉动旅游业发展。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地利用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本地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建立农旅综合体、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3 文化资源丰厚

随着文化娱乐越来越被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文化资源也成为农旅综合体发展的主心骨之一。根据深入调查,山西、江苏部分地区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以及红色历史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整合文化、农业、旅游资源,将三者深度融合发展。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依托当地江南文化以及太湖文化优势,建设太湖度假区,打造独特的田园观光农业,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山西省太原市店子底村则将革命传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借助红色资源优势,发展以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以及农家乐、蔬果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通过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激活了农旅综合发展的新动能,更寓教于游,开拓了景区的教育功能。此类地区都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整合创新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农旅综合体模式。

2 农旅综合体发展瓶颈

2.1 缺乏专业人才

农旅综合体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新模式,相较于传统旅游业,对人才的专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政府对农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旅综合体的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鼓励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如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在面对夏季强降雨所导致的农田积水内涝、农作物窒息烂根现象时,浚县农业局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知识技术培训,一对一指导帮助农民采取补救措施。

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劳动力严重流失、建设农旅综合体相关方面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缺失的现象。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秃力亥村,该村目前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口多为中老年,年轻劳动力多选择外出打工或创业;河南省许昌市颖阳镇盛寨村同样面临着年轻劳动力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的情况。劳动力流失导致乡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导致无法为农旅综合体带来创新与活力。

2.2 缺乏宣传力度

在调研所涉及的大部分地区,虽然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具有了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但品牌知名度仍然较小。部分农村受资金限制并没有多方面采取相关宣传手段进行推广,也较少参加推介会、交易会等活动。例如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其乡村度假区、农家乐、采摘园知名范围较窄,仅在本地或本省周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游客受众群体也多为周边地区的居民。

在对豫、晋、苏、内蒙古四省(区)以及上海市部分地区村民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对农旅综合体并不了解,说明政府对相关知识的普及仍缺乏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地区相关农业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导致对当地的农旅综合体开发较少,无法为当地带来持续性的经济收益。宣传力度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该地区农旅综合体的发展。

2.3 发展规模较小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较低,产业融合的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利益联结松散,合作方式单一。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农旅综合体发展规模较小,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不深。以河南省洛阳市古县村为例,该村以桃树种植业为特色。村内桃子采摘园也以个体经营为主,村与村之间没有相互联系,村民之间也较少交流合作,没有形成规模。且部分农旅综合体开发层次单一,多为传统采摘园、农家乐等传统形式,或只停留在几个单一项目上,在项目多元化方面仍有欠缺。此外,农旅综合体没有与时俱进,与人们获取知识、开拓眼界、交际沟通等需求紧密联系,单一的观光或体验形式限制了地区特色农旅综合体项目知名度的拓展以及项目吸引力的提升。

2.4 经营能力较弱

多数农旅综合体由政府和企业所支持建设,但后期经营和监管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河南部分农村兴建农旅综合体项目后,由于项目人员或经营者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忧患意识,及对于农作物或农旅项目需要不断创新、更新迭代的态度不坚定,出现了经营不善的现象,导致项目逐渐失去经济效益,最终致使项目停止或废弃。一些地区还存在管理粗放、监管不力的问题,原因可能为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监管结构不合理,当地村委会和政府没有对后期监管问题重视或后期缺少资金对设施进行维修。此外,产业融合主体带动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农旅综合体的发展。

3 农旅综合体发展建议

3.1 重视农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吸纳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培育高质量人才是促进农旅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针对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打通人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机制,多措并举汇聚多方力量,采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互融等方式吸引城市人才下乡,积极对接高质量人才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农旅综合体的需求。同时政府也应完善相关政策与激励机制,从财政优惠、发展环境、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高质量人才投身乡村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回归。

同时乡镇各级政府也应注重打造新型农民队伍,培育新型专业农民。既要在线下开展相关的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农民对农旅综合体的认知与应用水平,明确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又应在线上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培训,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利用互联网来促进生产、管理,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3.2 搭载新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

目前,大部分农旅综合体旅游与农业项目未能形成品牌,在市场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各大农旅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聚焦凝练主题,着力推动产业集聚,找寻独具特色的宣传口号、着力推出农业品牌或拍摄纪录片,可以推出一个节庆招牌、一句形象口号、一本形象画册或是一个美丽传说,通过搭载媒体,为当地农旅产业的发展打造招牌,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各个乡村应紧抓时代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利用各大微博、微信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同时也应全力推动“互联网+农旅”建设,可借助网络平台以及电商直播等方式,对景区或种植示范基地内部进行展示和介绍,提高品牌吸引力,从而促进农产品销量的提高和农旅综合体的高质量发展。

3.3 促进政企联合整合旅游资源

当今部分农旅综合体还存在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等现象,政府可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工商资本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相关技术研发等,同时可通过政企联合,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促进农旅综合体规模的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农旅综合体还应在政府的扶持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创意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与农业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此外,农旅综合体的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特色产品等拓展农村旅游新模式,布局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体验和观光旅游等项目,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与农业生产养殖相结合。对有条件的地区,政企还可以联合开发民间特色工艺品、民俗特色餐饮、民俗时令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项目,以避免与其他地区农旅项目的同质化,进而深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4 加强政策扶持注重后期监管

伴随乡村振兴顶层设计的深入推进,打造农旅综合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企进行全过程策划、全方位参与。政府应细化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户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增强农旅综合体建设的内生发展动力。对企业强化政策鼓励引导,给予合作企业相应激励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产业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产业链整体配套能力,加速一二三产业深层次融合,提升农旅综合体的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政企合作之路。同时在农旅综合体发展过程中施行全程监管,做好风险防控体系的健全工作,研判预估风险点,与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加强后期监管,建立各项防返贫长效机制,为农旅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支撑,为农旅综合体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4 结论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省市农旅综合体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当地经济情况、农业基础以及地理位置等都会影响农旅融合发展。农旅综合体的建设对于推动地区产业振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各地区在农旅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瓶颈。第一,虽然政府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乡兴村振兴中,农村地区仍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旅综合体建设相关人才;第二,乡村地区特色农业、农旅综合体项目品牌知名度较小,缺乏宣传力度;第三,农旅综合体项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发展规模较小;第四,部分地区农旅综合体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出现经营不善等问题。

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重视农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第二,重视宣传,搭载新媒体对当地特色品牌进行报道,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政企合作,注重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第四,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增强农旅综合体建设后期的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综合体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