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2022-12-01 05:15张馨月郑艳薇杨卓雅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恒牙离体龋齿

张馨月,郑艳薇,杨卓雅

(秦皇岛海港医院口腔科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牙完全脱位又称牙撕脱伤,是一种较严重的口腔颌面部创伤,恒牙完全脱位占所有牙外伤的0.5%~3.0%,且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由摔伤、交通事故、钝器击打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牙齿脱出牙槽窝,严重影响患者的发音、面部美观及咀嚼功能,应积极给予有效治疗[1-2]。目前,牙完全脱位的首选方法为牙再植术,尽早行再植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咬合功能及牙槽嵴高度恢复,还保障未成年患者颌骨及面部的正常发育,对日后的修复治疗、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4]。相关研究指出,保存活髓、保存患牙以及恢复其功能是牙再植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但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再植牙存活率常不理想[5]。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完全脱位牙再植的成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就诊的75例(91颗患牙)完全脱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6~15岁,平均(9.82±1.90)岁;受伤原因:摔伤38例,交通事故12例,钝器击打19例,其他6例。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6~15岁;②存在1颗或1颗以上的年轻恒牙完全脱位;③脱位牙得到保存,未丢失;④口腔卫生良好;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④伴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者;⑤长期服用药物者。

1.4 方法

1.4.1 治疗及复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刻行牙再植术治疗,手术操作由1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完成。术后7~10 d进行首次复查,无特殊情况需拆除固定装置,随后改为1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视具体情况每3~6个月复查1次。

1.4.2 临床资料统计:由1名信息收集者采用笔者医院自制的“完全脱位牙再植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统计量表”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家属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知晓情况、是否有龋齿(指患牙以外的牙)、受伤原因、患牙位置、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牙周和牙槽损伤情况、手术方法、牙髓治疗情况及治疗后口腔卫生情况。

1.4.3 评估标准:①家属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知晓情况采用笔者医院自制评估量表判定,内容包括完全脱位牙对患者口腔健康、心理的影响、是否知晓牙再植术治疗、离体牙保存方法等,分值0~100分,得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70分为差;②手术方法包括常规牙再植术(即四手操作技术)和六手操作技术,术前告知家属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费用,根据患者情况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法;③治疗后口腔卫生根据患者刷牙、漱口(漱口液或生理盐水)情况评估,治疗后不能刷牙期间,每周漱口≥7次为良好,<7次为差。

1.5 观察指标

1.5.1 不同治疗时间段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段包括伤后至治疗时间<1 h,1~24 h,>24 h,治疗1年后复查时评估疗效,参照国内相关文献[6]制定评估标准。优:牙龈无红肿疼痛、无松动,咬合功能、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后期检查结果显示牙根无吸收;良:牙龈无红肿疼痛,牙齿有略微松动,咬合功能、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后期检查发现患牙的牙根出现吸收,但吸收<1/3根长;差:有牙龈红肿疼痛、牙齿掉落、牙根松动,无法正常咀嚼、咬合。治疗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2 治疗后1年,统计总的再植成功率,将疗效达到优、良标准判定为成功。

1.5.3 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临床资料。

1.5.4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完全脱位牙再植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行Ridit检验;计量资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齐性检验与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疗效比较:伤后至治疗时间<1 h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较1~24 h、>24 h患者高,1~24 h患者较>24 h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时间段患者疗效比较 [颗(%)]

2.2 再植成功率:共91颗患牙,治疗后1年有76颗患牙再植成功,15颗患牙再植失败,再植成功率为83.52%(76/91)。

2.3 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家属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知晓情况、受伤原因、患牙位置、牙周和牙槽损伤情况、牙髓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是否有龋齿、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手术方法及治疗后口腔卫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成功组和失败组临床资料比较 [±s,n(%)]

表2 成功组和失败组临床资料比较 [±s,n(%)]

项目 成功组(患者61例, 失败组(患者14例,t/χ2/U值 P值患牙76颗) 患牙15颗)性别0.001 0.980男女年龄/岁39(63.93)22(36.07)9(64.29)5(35.71)2.375 0.018 6~9 10~12 13~15体质量指数/(kg/m2)饮食习惯32(52.46)18(29.51)11(18.03)21.76±1.15 3(21.43)4(28.57)7(50.00)21.39±1.04 1.104 0.803 0.273 0.669偏酸甜偏辛辣偏油腻龋齿/颗40(65.57)15(24.59)6(9.84)10(71.43)2(14.29)2(14.29)4.764 0.029有20(32.79)41(67.21)无家属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知晓情况9(64.29)5(35.71)0.246 0.805优良差受伤原因9(14.75)20(32.79)32(52.46)2(14.29)4(28.57)8(57.14)0.987 0.804摔伤交通事故钝器击打其他患牙位置31(50.82)10(16.39)16(26.23)4(6.56)7(50.00)2(14.29)3(21.43)2(14.29)0.346 0.841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发育程度65(85.53)8(10.53)3(3.95)12(80.00)2(13.33)1(6.67)4.565 0.033成熟未成熟离体牙储存方式21(27.63)55(72.37)9(60.00)6(40.00)4.041 0.044干储存湿储存根尖孔情况18(23.68)58(76.32)8(53.33)7(46.67)5.814 0.016闭合开放牙周和牙槽损伤15(19.74)61(80.26)8(53.33)7(46.67)1.464 0.226有无手术方法20(32.79)41(67.21)7(50.00)7(50.00)3.908 0.048常规牙再植术六手操作技术牙髓治疗35(57.38)26(42.62)12(85.71)2(14.29)0.612 0.434是否治疗后口腔卫生65(85.53)11(14.47)11(73.33)4(26.67)6.459 0.011良好差52(85.25)9(14.75)7(50.00)7(50.00)

2.4 多因素分析:以牙再植术治疗结果为因变量,将年龄、是否有龋齿、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及伤后至治疗时间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龋齿、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手术方法、治疗后口腔卫生、伤后至治疗时间均为完全脱位牙再植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赋值情况

表4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户外运动的增加及交通工具的普遍应用,外伤引起的年轻恒牙脱位发生率逐渐增加[7-8]。由于儿童、青少年的恒牙处于生长发育期,牙根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外伤脱位后,牙髓能够重新形成血管,牙周膜重建血管的功能亦较强,为完全脱位后的牙再植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9-10]。本研究发现,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年轻恒牙完全脱位患者,再植成功率为83.52%,与国内相关研究[11]报道的86.3%相近,表明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后行牙再植术治疗可获得较高再植成功率。

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术后的愈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仅取决于潜在组织的各细胞成分,还取决于再植治疗的方式、时机和患者本身的具体因素[12]。本研究以不同伤后至治疗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年轻恒牙完全脱位伤后至治疗时间的长短,也是决定其再植治疗效果的关键。国内新近研究[13]发现,脱位牙的离体时间超过1 h,牙根吸收率明显升高,并指出缩短脱位牙的离体时间能明显降低牙根吸收率,同样支持本研究结果。且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年轻恒牙完全脱位伤后至治疗时间超过1 h,会明显增加牙再植术治疗失败风险,进一步证实伤后至治疗时间的长短是影响牙再植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给予充分重视,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牙再植术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

本研究还发现,年龄、龋齿、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伤后至治疗时间、手术方法、治疗后口腔卫生均为完全脱位牙再植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完全脱位牙,合理的储存方式能维持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如牛奶、生理盐水、唾液等,均可作为完全脱位牙的良好储存介质,有助于提高再植成功率[14-15]。其中牛奶渗透浓度及pH值与细胞外液接近,且富含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细菌含量很少,最大优点是简便易得,是现实条件下更为理想的保存介质[16]。刘彩霞等[17]研究显示,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全脱位再植牙较牙根发育完成的牙预后差,其给出的原因是牙根发育未完成的年轻恒牙根管壁薄弱,矿化程度低,对抗吸收能力差。但本研究中牙根未发育成熟、根尖孔未闭合的完全脱位年轻恒牙的再植成功率更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牙根未发育成熟的恒牙根尖孔较宽阔,牙周膜较厚,而牙周膜细胞具备一定修复潜力,且未成熟根管内牙髓组织疏松、细胞成分较多、血管丰富、血运旺盛,其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较强,有助于促进再植术后患牙的修复,从而提高成功率。肖芳[5]、陈伊丽[18]等研究也认为牙根未发育成熟的脱位牙再植的预后优于牙根发育成熟的脱位牙,均支持本研究结果结论。而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牙根发育逐渐成熟,根尖孔闭合,不利于术后患牙的修复,因此,年龄越大其再植成功率越低。龋齿对全脱位牙再植成功率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的龋齿指患牙之外的其他牙齿,若患者有龋齿或治疗后口腔卫生较差,均会影响其口腔健康状况,可能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生率,增加龈沟液中炎性因子含量,加重牙周组织破坏[19],从而影响再植疗效。此外,国内相关研究[20]指出,发生牙周、牙槽损伤会明显降低年轻恒牙脱位的再植疗效。而本研究中再植成功与失败患者的牙周和牙槽损伤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仍需通过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国内相关研究[21]指出,大多数口腔操作均采用四手操作技术,但已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六手操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年轻恒前牙脱位再植术的效果。本研究亦显示采用六手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再植成功率,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脱位年轻恒牙的治疗应尽量选择六手操作技术。

综上,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完全脱位的年轻恒牙,可获得较高再植成功率,但其再植成功率受年龄、龋齿、牙根发育程度、离体牙储存方式、根尖孔情况、伤后至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采用正确的方式保存离体牙,最大限度地保留脱位牙牙周膜组织的活性,并尽早进行再植治疗,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恒牙离体龋齿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预防龋齿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你知道吗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灵魂离体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