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022-12-02 21:06卢辛甜刘颖新易丽娟杨先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爱岗敬业讲授中医药

卢辛甜,刘颖新,易丽娟,杨先国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12)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各类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充分挖掘授课内容的思政内涵和思政元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1-3]。并且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从而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职业操守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1 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中药化学技术是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应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的化学成分的学科。根据课程性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思政元素,契合时代发展要求[4-5]。

根据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标准,本门课程分为理论课程模块和实训课程模块。这两大模块课程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授课教师要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推动力,实现思政学科与中药化学技术专业学科之间育人价值的融合,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合。让中药化学技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在理论课程模块可以融入药品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团队意识、精益求精等专业管理素质的培养;在实训课程模块可以融入药品生产基本安全常识、创新创业意识、中医药职业意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中医药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等专业素质的培养。以理论授课和实习实训为融入载体,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开展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7]。

2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1 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2.1.1 安全生产职业素养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融入安全生产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以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为例,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常规提取技术一章中,让学生观看实验室因为有机试剂存放或者使用不当造成起火、爆炸的新闻短视频,并结合讲授有机试剂有毒、易燃、易爆的性质,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做好防护,准确佩戴口罩、手套,且生产过程要做到操作规范。同时意识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训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接触有机试剂造成身体受损的案例报道,让学生写下对于这些案例的心得体会。通过以上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更好地感知安全职责与责任心,做到忠于职守。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对安全生产的敬畏精神,将安全意识刻在心中,并贯穿未来生产工作的始终。

2.1.2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中药化学技术是中药学相关的专业课,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重要桥梁。立足工匠精神,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开展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强化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逐步形成,并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例如,在讲授中药化学发展概况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讲故事、分享实际案例的方式,向全班学生介绍历代医药学家的奋斗史和突出贡献。学生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思考者、启发或受启发者。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知从晋代葛洪发现中药中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开始,直至近20年来,各种色谱以及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历代医药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正是具备了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才会永不放弃地追求真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讲授历代医药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要有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

又比如在教学中可引入糖的异构现象及“异戊二烯规则”的发现和修正这些实例,在学习通上发布诺贝尔获奖科学家故事的专题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诺贝尔奖获得者Fischer、Haworth先后发现糖的异构现象,研究出著名的Fischer投影式、Haworth投影式的故事;以及阅读诺贝尔奖获得者 Wallach研究得出“经验异戊二烯规则”,Ruzicka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生源异戊二烯规则”的故事等。学生完成专题阅读任务后,在学习通上发起主题讨论,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些专题案例启发学生面对困难不仅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还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2.2 将创新精神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传承人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以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为例,讲授绪论这一章节时,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其主题为“色谱、光谱技术的创新对中药化学学科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创新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启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又比如讲授醌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引入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的实例,让学生阅读新华网发布的名为《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圆满完成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的新闻。通过新闻,展示其研发公司通过对该药的种植栽培、提取分离、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建立了符合现代中药标准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现代中药标准创新,从而启发学生感知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形象的化学家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音频、演示等手段生动讲授英国化学家Robinson分离并鉴定罂粟碱、尼古丁、吗啡等几十种复杂生物碱的结构,荣获诺贝尔奖的故事;以及有机化学家黄鸣龙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实现7步合成可的松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化学家的创新精神。

作为中药化学技术任课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典型案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再形成完善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3.1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精神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因此,授课教师要突破单一专业知识传授的视域局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例如,讲授皂苷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可引入人参研究实例。搜集关于介绍中药人参的传奇故事并让学生阅读,组织和引导学生对中药人参展开讨论,并阐明人参皂苷的药效物质基础,使学生感受中药的神奇魅力。

通过这些方法,启发学生感知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还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及浓厚的爱国情怀。例如,讲授萜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可引入青蒿素的研究实例,让学生观看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典礼上,屠呦呦做出的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主题演讲视频。介绍屠呦呦带领团队历经艰辛,通过数万次的实验,最终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为我国拿下了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感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光荣历程,也是为国家争光、创立伟大功勋的艰苦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3.2 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不仅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精神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授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以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为例,讲授苯丙素类化合物这一章节时,可引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逸平同志的奋斗事迹。让学生观看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王逸平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的一则新闻联播视频,并且播放反映王逸平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介绍王逸平同志在中年时期就被查出身患无法治愈的免疫系统疾病,但他心中的爱岗敬业精神支撑他强忍病痛数十年,每天兢兢业业,最终研制出新药丹参多酚酸盐的先进事迹。他用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斗者的追梦之歌。通过这一案例启发学生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爱岗敬业精神都要永存于心。

3 结语

中药化学技术作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具有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传承人,具有创新精神,将中医药事业进行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丰富其教学资源,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爱岗敬业讲授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
马路公仆赞
谈爱岗敬业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