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认识误区辨析

2022-12-02 13:38文馨晨郑伟民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领导力误区初心

文馨晨,陈 功,郑伟民

(1.中共长沙市委组织部,湖南 长沙,410013;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3.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571158)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时,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刚需,甚至可以说大学生群体的领导能力水平关乎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1]但目前高校领导力教育更侧重对能力发展的训练,导致大学生很容易陷入领导力认识误区。[2]及时辨析领导力认识误区,能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提升领导力,有利于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总体来说,大学生领导力认识误区主要集中于对如下三大问题的认识:“为何‘为’”(领导初心)、“‘为’什么”(领导内容)以及“如何‘为’”(领导方法)。

一、摆正领导初心——破除“学生官”误区

初心是解读事业成败的关键密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再次从实践角度证明了立初心、守初心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有正确初心的引领并始终坚守和践行初心,才得以发展壮大,突出重围,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党和国家如此,个人更是如此。探求大学生领导力的初心,回答好“为什么‘为’”的问题是探索领导力提升途径的第一步。

在初心这个问题上,受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有种错误认识,认为提升领导力是为了当上“学生官”,享受特权,获得“权威”。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追求“级别”、谋求“上位”、对普通同学“大展威风”,以显示自己领导力的高超。在实际生活中,受这种错误认识影响的学生干部不免会陷入“发号施令”结果无人响应的尴尬境地,领导力不但没提升,反而被不断削弱。其认识错在片面地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割裂自身与团队、组织之间互相联系的事实。无数事实证明,仅为个人私利无法带领团队及组织走向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群体“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3],“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4],学生干部应树立起“为学生群体谋幸福”的初心,把自己定位为“青年友”而非“学生官”[5],回归学生身份,躬身服务大众,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和领导力。“青年友”的内涵是“青年标兵”“团队领队”“同学益友”。“青年标兵”指的是学生干部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严于律己,做好示范。叶子鹏认为,在广大同学之间立德立言立行的人格(道德)感召力是大学生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6]“团队领队”指的是学生干部要明确组织、团队中各成员的定位和需求,知人善任以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激活各成员干事创业的动力,增强团队合力。比如,对于想要锻炼能力的成员来说,要给予其更多的锻炼和表现机会。“同学益友”指的是学生干部要更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争取更多资源,在学业互助、师生交流、课外活动、后勤保障等方面让广大服务对象体验到幸福感和获得感。比如,根据大部分学生群体的需求,协调学校层面争取在宿舍相应楼层开设自习室等。

二、确立领导内容——突破“指派任务”的常规

要提升领导力,不仅要明确自己及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初心和需求,还应明确领导内容,即任期内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领导内容的确立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派任务型,比如由团队领导层制定目标或由学校管理层指派任务,另一种是自定目标型,比如通过团队讨论确定。以大学学生会组织为例,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学生会仍然采用科层制的结构模式,组织结构分三层,第一层是主席团,第二层是部长/主任团,第三层是干事或普通学生干部。主席团分为正副主席若干,部长依据职能各设名称,分正副部长若干,各部门有干事若干,另设院校团委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会工作。在这种组织框架下,指派任务是明确领导内容最简便的方式,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运用的方式。主席团接收指导老师指派的任务并布置给直属职能部门,部长/主任团再将任务细分和普通学生干部一同处理完成。任务指派的明显弊端在于无法保证任务执行效果,原因在于学生干部自身并不明晰工作目的及背景,只能被动接受任务,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笔者更提倡以团队自定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及任务。以学生工作为例,团队的目标可按“学生群体需求提取目标→学生组织总目标→学生干部个人工作目标”流程完成组织输入换届,再通过学生干部个体完成目标层层带动团队目标的实现,以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完成目标输出以及任务分配,如图1所示。

相比外界指派任务,团队自定目标有如下优势:一是目标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可根据学生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来设置任务清单,目标达成后更有利于提升团队领导力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二是目标制定过程更民主,每位学生干部都能明确领导目标、内容、背景及意义,充分激发出个体的积极性,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三是目标执行效果更有保证,目标任务一旦确定,服务对象(受益者)、指导老师都将成为推动目标任务完成的参与者、监督者、推动者,更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效果更佳。

三、注重领导方法——不走传统管理学的老路

受传统管理学影响,在学生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认识和行动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重制度约束、轻沟通激励,第二个误区是重选拔、轻管理,第三个误区是重荣誉、轻责任,第四个误区是重过程、轻总结。

(一)重制度约束、轻沟通激励

要破除重制度约束、轻沟通激励的认识误区,首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干部群体存在积极性、技能特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翁文艳、赵世明指出,有效沟通是青年学生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学生干部可以多采用非正式沟通的方法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的近距离中建立感情,培养信任。如美国著名领导学家约翰 C.马克斯维尔认为,领导者要积极构建与维护被领导者对自己的信任,尽量不要破坏这种信任感。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及时掌握团队成员在任务分工和工作推进中的意见和想法,及时调整不恰当的任务分工,减少团队相处中的内耗与矛盾,保持团队统一和谐。其次,应多运用正向激励的领导方式以推动目标达成。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在受到外界足够的刺激与激励时便会产生动机,动机是促使个体实现行为目标的内部驱动力。[8]学生干部与社会上职务领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工作回报、收益是非利益导向的,学生工作本身是一种应需求而产生的事务性工作,并非生产利益导向型的工作。所以,激励并不意味着要为学生团队成员谋私利,而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正面的反馈,即精神上的鼓励以及为团队成员争取正当途径的奖励和福利,如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荣誉等。一味地靠制度约束,最终会将团队的积极性消磨殆尽。

(二)重选拔、轻管理

目前,对高校大学生领导力管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选拔管理者”的层次,未上升到“培养管理者”层次。这种认识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即对大学生领导力的评估主要集中于“领导者”角色选拔阶段,这种考核方法偏向于考评者的主观印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9]事实上,管理比选拔更重要。更有效的做法是将大学生领导力纳入全过程管理及考核,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这更有利于大学生领导力水平的提高、激发大学生对自身领导力培养的积极性。[10]同时,在设定领导力考核标准时应更注意设定量化指标、引入多元评价,以保证评价的高信度和高效度,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三)重荣誉、轻责任

一旦团队及个人出现只注重荣誉,不承担责任的行为或偏向,将极大地损伤整个团队、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和成绩总是同时存在的,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在争取荣誉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不推诿过错,不逃避责任。在工作推进时有必要建立起任务责任制,将任务细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帮助学生干部明确职责、倒逼履职。

(四)重过程、轻总结

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经验、成绩、教训没有得到及时的沉淀、总结、提升,对团队和个人都是一种损失,不利于团队和个人的成长进步。学生干部应在各重要时间节点上,如活动、任务完成时,每个季度初,及时总结反馈,分析解决任务推进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年终时宣传推广好特色、亮点工作,总结好成功及失败两方面经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员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在实践中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勇敢地破除有关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各类误区,探求本心做好“领头羊”,自定目标任务激发团队活力,运用有效的工作技巧不断锻炼和提升领导力,充分挖掘大有可为的潜力,争取获得大有作为的成就,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领导力误区初心
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综述
永远的初心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论“不忘初心”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领导力21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