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5C模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2-12-02 13:38周海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考核

罗 莉,周海霞

(1.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220;2.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2019年1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管理学是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较普遍。虽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层出不尽,但侧重点及切入点均不同。有学者从课程思政角度提出5C核心素养,认为:以“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构建人才培养格局,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学教学中以核心元素身份融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2]本文从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5C核心素养出发,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教学问题及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及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核心素养5C模型的内涵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工作结构必然会发生很大变化,教育已经没有办法为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做精准准备,教育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高度复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21世纪所需的核心素养与20世纪有着很大的不同。[3]21世纪的公民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引起了许多国家及学者的关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框架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北师大京师学堂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5],如图1所示。

核心素养5C模型内涵丰富,兼具有国际化视野与中国特色,得到了教育界、企业、政府等不同领域人员的高度认可。5C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VUCA时代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导向,也为中国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落地离不开相应课程体系的支撑,管理学基础课程内涵与5C核心素养高度重合。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与5C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以本人任教班级为例,每学期参与课堂互动超过6次的学生占比不到40%,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材内容理论性偏强,与现代企业实践结合不紧密

高职院校选用的管理学教材虽会经常更换版本,择优征订,但各版本基本是依据管理基本理论、管理四大职能的框架编写,以知识获取为主,提升技能为辅。教材内容及案例稍显陈旧,虽有插入案例分析,但时代感不强。在管理理论部分,主要侧重西方管理理论的介绍,在管理职能部分,侧重从含义、作用、分类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缺少相应企业实践活动及职业情境引导。

(二)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高中阶段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单招学生甚至没有经过高考洗礼。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内驱动力不足,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意愿不强。管理学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课堂上分享企业管理经验或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缺乏真实体验,参与课堂的兴趣不强烈,对问题的思考主要为浅层次的主观经验及看法,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三)授课方式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信息技术运用不足

拥有信息技术设备并不足以让学生发展技能或提升学习能力,或引导老师改变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设备需要有目的地使用。管理学课程虽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课件内容基本照搬书本内容。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学生对教学过程演变为“课前看视频,课堂做作业”的形式深感乏味,“翻转课堂”也因缺乏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6]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些视频冗长,学习体验不佳,布置的预习任务难以完成,影响课中任务的顺利进行。

(四)课程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现有的考核方式虽然有将平时的素养考核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但比例的设置还是倾向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了保证考试通过率,期末试卷会降低难度,平时的素养考核指标较单一,客观的考核需花大量的时间记录统计,因而考核重主观轻客观、重定性轻定量,导致课程考核流于形式,最终制约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以核心素养5C模型为框架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通过学生基于个人经验与反思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培养核心素养。将5C核心素养融入管理学基础课程需要系统的思考及跨学科的方法,需要提供互动式的、体验式的、变革性的及实践性学习的教学创新。

(一)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挖掘课程中所包含的隐性知识是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关键。[7]管理学蕴含丰富的隐性知识,教学内容应该将基本理论知识与时代发展、行业需求、社会生活及学生兴趣进行多元化融合,让学生体验到教学内容的简单、实用、有趣,真正做到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可从如下几方面丰富教学内容:

(1)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管理智慧。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在古代有叹为观止的工程建设奇迹,在现代有华为、阿里巴巴等顶尖创新企业,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其进行重新解读,能深化知识理解,加强文化认同。

(2)联系职场情景与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管理学的知识解决职场中常见的问题,如老板同时布置多件事情该如何对待并补充关于时间管理、沟通视窗、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事的同时,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诚信精神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3)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时政热点。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与学生分享当下热点新闻,融入课程思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4)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大众的课堂外空间及学生对口就业单位的企业培训体系中提炼出适合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开展的素材和形式,对提高课堂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例如社团如何管理,与朋友的误会如何沟通等,这些素材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或发生在学生身边,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与互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将会被时代淘汰。[9]培养学生的学力应该以5C核心素养为框架,教会学生“如何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预期的学习效果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建的活动或机会以支持目标的达成。

1.实施小组教学

在开学第一课,将学生分为4~6个非正式群体,可按寝室来分组,每组选取影响力最大的成员为组长。将班级视为一个企业,各组长分别任命为销售总监、人事总监、财务总监、生产总监等。通过小组教学,各小组间有竞争也有合作,组长带动组员,优秀小组带动一般小组,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

2.深化讨论探究

在采用讨论探究法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问题情景阶段,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兴趣,例如在决策模块,结合自身升学经历,讨论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二是问题探索阶段,小组成员可结合自身经验,通过预习线上视频,形成自己的观点;三是问题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分享观点,也可对其他组员的观点提出质疑,去粗取精,形成汇报成果;四是汇报点评阶段,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及补充。通过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沟通能力。

3.优化案例教学

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借助相关管理实践案例,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管理情境之中,去畅想并实践如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10]一方面,优化案例素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丰富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不仅仅包含案例分析,还包含案例模拟、角色扮演或情景演绎等。讲授领导艺术时,请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案例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看到员工上班时间在聊天,应怎么处理。讲沟通时,采取帮帮团的形式,请学生分享自身的沟通问题。通过这些有趣的案例,学生学会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提升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4.巧用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动手的机会。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影音、动画、图片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突破重点难点。如讲授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时,观看影音《摩登时代》。课后,布置信息技术相关作业,如制作思维导图或PPT等。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效的教学平台,线上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如利用学习通布置作业、组织抢答竞赛等。教师巧用信息技术,是对教学工作的不断优化,优化也是一种创新,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能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巧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自身想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健全考评机制,以5C核心素养为标准,促进5C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衡量学生5C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构建有效、可行的考核机制,让抽象的核心素养标准可视化。一是考核指标要多元化。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及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应该进行综合考核,加大能力、素养考核的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进行记录及评分。二是考核标准量化,比例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一定要具有可量化的指标,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自动记录与统计功能,让学生的每次参与都得到及时的反馈。对于有些难以量化或线上不能完全记录的指标,教师可以进行线下的考核记录。三是评价主体多样化,除了教师,同学之间可以互评打分。

四、结语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而是帮助他们走出校园后可以生活得更好,即培养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能力,这是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11]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教学、讨论探究、案例教学、信息技术等手段,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通过构建健全的考评机制,把学生5C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如何培养教师的知识整合、案例设计与分析等素养,如何设计5C核心素养评估新工具并应用到实践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管理学案例考核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