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2022-12-03 23:30曾英高涛刘淑平郭超陈明富
智慧健康 2022年25期
关键词:比洛躁动苏醒

曾英,高涛,刘淑平,郭超,陈明富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104

0 引言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患者疾病以及手术的特殊性,其围麻醉期具有较高风险,尤其是全麻苏醒期躁动会增加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例如创面渗血以及呼吸道梗阻等[1]。目前临床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是患者术后发生躁动一个重要原因。舒芬太尼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强效镇痛药,在多种疾病术后镇痛中具有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呼吸抑制[2]。氟比洛芬酯是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以及消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为进一步分析其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在术后苏醒期躁动干预中的效果,本次研究将在收治的ASAⅠ-Ⅱ级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6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 年3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ASAⅠ-Ⅱ级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n=20)、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B组,n=20)和生理盐水组(C组,n=20)。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0~55岁,平均(44.35±2.62)岁;BMI:19.73~28.92kg/m2,平均(23.95±2.55)kg/m2;麻醉持续时间60~82min,平均(70.89±3.66)min。B 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30~54 岁,平均(44.41±2.60)岁;BMI:19.66~28.84kg/m2,平均(23.88±2.57)kg/m2;麻醉持续时间61~84min,平均(70.80±3.72)min。C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56岁,平均(44.39±2.64)岁;BMI:19.77~28.80kg/m2,平均(23.97±2.46)kg/m2;麻醉持续时间61~85min,平均(70.81±3.69)min。三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心肺疾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已有手术史或正在接受其他镇痛剂治疗者及合并精神疾病、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均禁食12h、禁饮4h,待其入室常规监测ECG、NIBP、SPO2及BIS,建立静脉通道,输入乳酸林格液,麻醉诱导前面罩吸氧3min,依次给予丙泊酚3μg/mL、瑞芬太尼4ng/mL、罗库溴铵0.6~0.8mg/kg或者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诱导,经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成功后,压力控制模式行机械通气并保持PetCO2在30~40mmHg,手术过程中氧流量为2.0L/min,术中维持以丙泊酚3μg/mL和瑞芬太尼5ng/mL血浆靶控输注(必要时加少量七氟烷),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生命体征和BIS综合评估及时调节靶控浓度,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B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8μg/kg并同时静脉追加氟比洛芬酯50mg,C组注射2mL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当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恢复(肌松药的残余药效必要时可拮抗)、意识基本清醒、潮气量达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PetCO2<45mmHg、SPO2>96%(吸空气)时,拔除气管导管,立即送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待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1分呼之不应;2分深度镇静;3分镇静易唤醒;4分安静且合作;5分躁动能劝止;6分躁动不能劝止;7分过度躁动)、视觉疼痛评分(VAS:0分为完全无痛;<3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需要额外给予镇痛药物;10分为剧烈疼痛)、Ramsay镇静评分(RSS),包括首次睁眼时(T0)、气管拔除即刻(T1)、拔管后15min(T2)、离开PACU时(T3),同时统计三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以及嗜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AS评分差异比较

如表1所示,C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S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S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AS 评分差异比较(,分)

表1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AS 评分差异比较(,分)

注:相较于③,①②P<0.05;相较于①,②P<0.05。

2.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SS评分差异比较

如表2所示,C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R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A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RS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SS 评分差异比较(,分)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SS 评分差异比较(,分)

注:相较于③,①②P<0.05;相较于①,②P<0.05。

2.3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比较

如表3所示,C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

表3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差异比较(,分)

表3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差异比较(,分)

注:相较于③,①②P<0.05;相较于①,②P<0.05。

2.4 三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比较

如表4所示,C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

表4 三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比较(,min)

表4 三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比较(,min)

注:相较于③,①②P<0.05;相较于①,②P<0.05。

2.5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

如表5所示,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n(%)]

3 讨论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可以改善患者打鼾症状,是解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在患者手术治疗时一般多在其口咽部展开操作,操作范围对比较小,加之口腔黏膜软组织比较容易发生出血或者水肿等情况,因此具有较高的麻醉镇痛镇静要求,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需要加强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干预[3]。以往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苏醒期躁动干预中多应用舒芬太尼,但是研究[4]表明,单一应用舒芬太尼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进入体内到达炎症部位后,被PG合成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摄取,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镇痛作用[5],从而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但其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天花板效应”,单独使用并不能充分缓解术后的急性疼痛[6],但是其在手术麻醉患者应用中不会影响苏醒时间,同时可以胃肠外给药,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胃肠黏膜带来的刺激,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镇痛舒适度[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S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R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在T0时间点、T1时间点、T2时间点以及T3时间点的SAS评分明显高于B组,RSS评分明显高于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术后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以及术后复苏质量。这可能是由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舒芬太尼用量,而氟比洛芬酯本身没有呼吸抑制作用,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镇痛镇静质量以及减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目的[8]。在安全性方面,由表5可知,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对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减轻其术后苏醒期躁动,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术后复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比洛躁动苏醒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