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

2022-12-03 23:30陈晓彤黎秀菊廖燕荣郭香珠练新静
智慧健康 2022年25期
关键词:延续性经皮心绞痛

陈晓彤,黎秀菊,廖燕荣,郭香珠,练新静

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急诊科,广东 汕尾 516499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急诊入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2]。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未完全消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想要切实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仍有赖于术后坚持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而延续性护理可以使这一预防措施更好实施[3-4]。本研究纳入2020年4~10月期间在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急诊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0年4~10月期间在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80例,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51~79岁,平均(61.5±9.6)岁;体重46~88kg,平均(57.3±11.8)kg;术前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32例、Ⅳ级1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52~77岁,平均(61.3±9.3)岁;体重46~82kg,平均(57.1±11.5)kg;术前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9例。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1~79岁,平均(61.8±9.7)岁;体重48~88kg,平均(57.7±12.3)kg;术前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前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②在本院急诊科成功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③知情同意,并有能力和条件参与随访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随访和自我护理者;③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

脱落标准:①住院期间死亡;②失访或因其他疾病而再次住院;③随访过程中不愿意配合完成延续性护理者。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均进行出院后康复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包括药物使用、营养、运动、心理和行为干预五方面的注意事项。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定期门诊随访结合电话普通随访,门诊随访由主管医师完成,出院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各一次,电话随访由护士完成,每月1次,主要询问药物使用情况、心绞痛发生情况,并给出针对性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我科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延续性护理内涵包括:护理团队、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1.2.1 护理团队

延续性护理的对象是我院急诊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狭义的护理团队包括我科室5名护士和2名医师,医师主要负责门诊随访,护士主要负责电话随访。广义的护理团队还包括患者自己、患者家属和所在社区医护人员。

1.2.2 护理方法

我科室延续性护理主要采用门诊定期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门诊随访由医师完成,出院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各一次,电话随访由护士完成,每月1次。指定专门的1名医师和1名护士随访护理每1名患者,并为每1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每次电话随访前,随访护士浏览该患者之前的随访记录,做到个体化和有针对性。每季度末护理团队成员会对每1名随访患者随访档案进行分析讨论,对有异常的患者提出针对性护理建议。

1.2.3 护理内容

护理内容由护理团队参考《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5]等权威指南,并结合工作实践制定,并撰写为延续性护理手册、患者随访手册,包括药物使用、营养保健、康复运动、心理调节、行为干预以及心绞痛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处理。在开展本次临床研究前,针对延续性护理手册、患者随访手册对护理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考试和演练。

1.3 护理效果评价

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几个时间节点生活质量评分,该量表包括CCQQ评定量表分为患者病情情况、一般生活功能、医疗情况、工作情况、社会心理功能以及体力等6个方面、24个条目,所有条目分值相加即为生活质量评分,分值在0~154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6]。

在出院前指导患者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术后1年内汇总计算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术后1年随访时询问并记录1年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n(%),采用2×2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2×2矩阵单元格中,任一数字小于5的,采用连续修正后χ²值。对于计量数据表达为(),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t检验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即F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各时间节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6.31±4.32)分和(27.16±4.8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应时间节点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各时间节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各时间节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心绞痛平均次数为(5.43±1.31)次,低于对照组的(9.98±1.6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为(6.93±1.87)min,低于对照组的(8.48±2.6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一年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一年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情况只有1例(2.6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例(2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年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情况[n(%)]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以使得缺血心肌再灌注,但是并没有消除易栓、高血脂等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且术后会出现心肺功能、体力下降以及出血风险[7]。另外,由于是急诊抢救,部分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8]。术后还需要通过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合理进行药物调理、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术后二级预防措施促进术后康复,这种二级预防措施通常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9]。患者在出院回家后还需要保持高质量的二级预防措施,就需要很好的患者教育和术后随访体系,而延续性护理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始于1966年,是一种将医院护理延续到其他科室、家庭、社区等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在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延续性护理增加了丰富的手段和内涵[10],可以很好满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的特殊需求[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等的生活质量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对应时间节点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心绞痛平均次数和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陶宗蓉[12]、孙豪[13]等研究结论一致。延续性护理强调系统性、计划性和个体化,能将医院院内护理很好地延续到家庭,并根据患者处于不同的康复时间点,科学设定护理措施和计划。另外,延续性护理强调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使得患者及家属护理过程中自我效能更高,更有利于术后康复。本次延续性护理还建立了详细的随访护理档案,每次随访前会查阅患者之前的随访记录,做到护理的延续性和个体化。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降低患者因冠心病或心衰再次住院情况,有利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延续性经皮心绞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心绞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