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及SAS与SDS评分研究

2022-12-03 23:30谢洁梅
智慧健康 2022年25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满意度

谢洁梅

开平市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300

0 引言

近些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该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与脑血液循环障碍有直接的联系,典型症状为肢体麻木、头晕头痛、偏瘫、吐字不清等,对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2]。因此,有必要在老年患者恢复期间提供有效的康复护理[3-4]。本研究主要探讨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探讨对象选择在本院就医的45例脑卒中病人,选择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数字法实施分组探讨,分别纳入研究组(n=23)、对照组(n=22)。研究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为65~81岁,平均(73.53±2.53)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至1年,平均(7.56±1.35)个月;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腔隙性脑梗6例。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65~82岁,平均(73.68±2.47)岁;病程范围为3~11个月,平均(7.63±1.17)个月;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对2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对比差异性无(P>0.05),研究可有效对比。

选择标准:通过影像学(MRI、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病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均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在家属的陪伴下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缺失临床资料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治疗、改善微循环及保护神经功能治疗,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炎与抗血小板聚集,并给予降低颅内压、吸氧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采取肢体康复锻炼。

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功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生活能力训练。

(1)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早对其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对其认知功能的恢复越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的2~3d即可进行。让患者适应周围的环境,对周围人、地点等进行定向力的训练;通过陪同患者看电影、玩游戏等让患者能够集中注意力;每天让患者记住5张图片,并按照看见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训练患者的记忆力;让患者进行加减法的训练,从10以内的数字逐渐增加到100以内以提高患者的计算能力。

(2)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对口语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通过手势沟通,从单音字到词语再过渡到简单的短语、短句,逐渐恢复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早期肢体康复锻炼,锻炼的强度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从大关节过渡到小关节。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如:①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偏斜避免发生呛咳、误吸的情况。对于上肢偏瘫的患者可在其肩下垫一个软垫将其肩部抬高,伸直肘关节并伸开手指,背伸腕关节,避免上肢发生痉挛。②侧卧位:上面为患肢,下侧为健肢,头部25°抬高,软垫垫入下肢(患侧)位置,让其呈屈髋、屈膝状,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对患者进行拖拽,避免关节受到二次损伤。当患者能够进行主动运动后,可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站立训练,逐渐在进行走路、上下楼梯等肢体锻炼。

1.3 观察指标

(1)本研究观察指标为mRS、Barthel、NIHSS评分,利用卒中评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判定依据:正常:0~1分,轻度损伤1~4分,中度损伤5~15分,重度损伤为15~20分,极度损伤为21~42分,神经功能损伤与分数成反比。

(2)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行走、如厕等,分数为1~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mRS改良量表判定神经功能,无症状0级,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不造成影响判定为1级;残障轻度,影响日常生活,但可自理判定为2级;残障中度,需他人协助,行走自如判定为3级;残障重度,需靠别人活动判定为4级;残障严重,24h卧床护理判定为5级;死亡判定为6级,分数与神经功能成反比。

(3)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评分,评分越低越好。

(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5)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功能。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数据分析和处理以SPSS 21.0软件包为主,计量数据用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型数据用%表示,用χ2检验,计算后得P<0.05表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各项功能评分

结果显示,干预之前,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病人干预后,mRS、NIHSS评分降低显著,Barthel评分提升显著,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表1显示详情。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分)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分)

2.2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2.4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分)

表4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分)

3 讨论

近些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该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当患者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就容易导致脑卒中[5-7]。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所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8]。患者一旦发病血肿就会快速的膨大、扩张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损害脑部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9-11]。作为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属于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对其诱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是极为复杂的。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发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熬夜以及吸烟等,同时,超重与肥胖也是危险因素。经过治疗以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后遗症,比如偏瘫等,这对于患者本身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病人相对比,研究组病人mRs、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显著,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升显著,对比差异性显著(t=7.1096、5.6839、6.3529,P<0.05)。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常规组。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从护理干预角度出发,加强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具体的护理干预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并且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比如认知功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生活能力训练等,致力于实现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康复护理训练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受损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对提高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