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跨区域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2-12-06 23:04杨俊松黄爱兰陈晓嫚曹凤红
现代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蚌埠食品质量医学院

◎ 杨俊松,黄爱兰,刘 敏,陈晓嫚,胡 静,曹凤红

(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强化、凸显高等教育各个层面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保障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使之适应与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日益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1]。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高校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是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高校本科专业科学、合理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长三角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这对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学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改造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的把握。高等教育长三角一体化既是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又是对当前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跨区域供给与一体化的新要求,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食品工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看,目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产业。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区域面积35.8万km2,区域内分布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无锡、常州、苏州、宁波和芜湖等多座大中城市,是我国东部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食品产业全方位开放格局中长三角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同时,每个区域的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反映该区域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长三角区域健康稳定的食品工业发展是维护长三角一体化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在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保障人们健康、改善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长三角区域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市场日益扩大,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由此,长三角区域食品质量与安全必须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2]。

食品质量与安全以生物、化学及管理学等为支撑学科,以现代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主要手段,为全社会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市场化提供科学的技术管理保障,属于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消费者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交叉性学科[3]。其中,医学院校设置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偏重于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复合性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自教育部于2001年设立首批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该专业在长三角区域主要集中在农、理及综合类院校,其中涉及医学院校的较少。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别是长三角区域的飞速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摇篮的高等学校,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利用一切资源,培养出符合长三角跨区域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制订出适应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 初始设计,特色鲜明

蚌埠医学院于2015年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医学院校是人体健康教育与研究的专业院校,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医药学与食品安全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利于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关企业、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是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特有的优势。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健康,课程设置中涵盖医学基础课和预防医学课程,这是其他院校所没有的,使学生对食品的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全面的了解,能清楚地认识到食品的各种污染、食品的掺杂造假可能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时就有了健康意识,大脑中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会变得更积极主动,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也急需从被动监测变为主动监管。

医学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多设置时缺少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所需的食品工艺、食品工程等工程设施,这些都制约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正需要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带动这方面培养质量的提升,达到跨区域人才培养目标[4]。

2 区域优势,办学基础

蚌埠医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可利用长三角区域优势和蚌埠市交通便利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探索,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习实践环节中,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蚌埠医学院发展的长三角一体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蚌埠医学院作为办学历史悠久的医学院校,属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援建本科招生院校,从建校初期,就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优势,近3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蚌埠医学院属于招生分数较高专业,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就业方向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已建立相关跟踪与评估体系。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长三角区域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蚌埠医学院采取了相关改革措施,专任教师作为学生专职辅导员,成立科研小组,学生在科研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食品专业大学生竞赛,已获得安徽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若干项,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理念和实验操作技能等。

3 目标明确,质量保障

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开设经过教育部备案认可,符合蚌埠医学院开办高水平医科大学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定位要求。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长三角一体化食品产业发展所需要,可满足人才培养适应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培养目标的制定涵盖了学生毕业时的要求。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定位要求,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正在制定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长三角区域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评估体系。蚌埠医学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随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根据一体化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对跨区域人才培养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并不断进行完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可邀请长三角区域食品行业专家,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期从事食品监管的资深专家或食品企业长期从事生产、管理的行业专家全程参与评价与修订过程。

4 措施得力,效果初现

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借助于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建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实验室: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食品工艺仿真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和食品生产GMP仿真系统等,对现有实验室、研究室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5];已和上海市、蚌埠市、亳州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苏州市和杭州市等多家食品企业达成建设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意向,其中已初步达成具体建设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补充完善现有教师科研室仪器、设备、设施,为师资团队提供较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为开展导师制下的学生开展各类科研训练项目提供载体,以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师生科研水平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社会影响力,达到社会对跨区域人才质量的认可。目前,蚌埠医学院教室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教学需要。在与长三角区域食品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正在积极筹划进行中。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图书资源管理和共享程度要求较高,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图书资料、计算机以及网络资源能够满足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学校正在长三角区域筹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科级创新创业活动,达到长三角一体化跨区域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的跨区域实习实践质量指标符合长三角一体化要求。蚌埠医学院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符合《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规范》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评估体系》要求。

5 结语

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过4个阶段的初步探索,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按照长三角一体化要求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有专门教学专家督导组不定期抽查听课,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跨区域培养质量要求,按照长三角一体化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每学期末,蚌埠医学院开始探索与长三角兄弟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比较评估。近3年,蚌埠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正在建立,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专业的持续改进准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总体要求。

猜你喜欢
蚌埠食品质量医学院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简介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发展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小院系列之二
近现代蚌埠民族传统体育的流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