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分析与展望

2022-12-06 23:04范颖华张佳兵
现代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职业技能专项

◎ 杨 雪,范颖华,张佳兵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伙伴网),山东 烟台 26400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人才强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1]。目前,职业技能标准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项职业能力规范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形式,本文根据标准相关政策和现状,分析食品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食品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1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共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数量共有1 540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以及后续发布的新职业信息,职业共分为8大类,与食品直接相关的为第6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中的6-01“农副产品加工人员”和6-02“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此外第4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和第5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共有64类与食品相关的职业,有国家职业技能的标准36项,占职业数量的56.25%,目前仍有近半数的职业技能尚无职业技能标准。现阶段,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大多为加工工及品评员,主要覆盖在农产品、粮油、酒类和餐饮行业,其他行业标准较少或者尚无标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中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围绕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和急需紧缺职业,加快新职业发布及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动态修订完善国家职业标准[2]。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紧贴食品行业的岗位分布情况及发展要求,越来越多标准的出台不仅能够带动高质量就业,还能够促进从业者技能提升,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2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专项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易学习掌握的最小实操技能单元,其考核工作门槛低、针对性强,对于参加考核人员快速提升能力和实现就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得到大力发展,加上人力资源开发的推进,我国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证书权威性高、实用性强,用人单位认可度高。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发展行稳势好,活动力足,很多前沿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新需求、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多元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为专项职业能力者提供充足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此外新技能成长为新职业并发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需要时间长,专项职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快速、灵活、规范的开展培训。

我国人才的专项职业能力一般由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考核,主要为结合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能够做好关键技能和绝招绝技传承,如广东省的《大埔小吃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广式点心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潮式风味菜烹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海南省的《山兰酒酿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和乐粽子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绿茶手工炒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

各地政策要求及公开程度均有不同,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

3 行业企业评价规范

行业企业的评价规范能够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突出行业企业特点,侧重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按需灵活运用理论考试、考核鉴定、考评结合和过程化评价等不同方式,确保评价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3.1 行业标准

食品行业标准大部分由商务部2008年、2010年、2012年发布,包括《零售业基层岗位技能要求 生鲜工》(SB/T 10512.4—2008)、《营养师岗位技能要求》(SB/T 10732—2012)、《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SB/T 10733—2012)、《咖啡调配师岗位技能要求》(SB/T 10734—2012)、《火锅调配师岗位技能要求》(SB/T 10735—2012)及《屠宰企业消毒人员技能要求》(SB/T 10661—2012)等,后由于机构改革,2018年将《屠宰企业消毒人员技能要求》(NY/T 3385—2018)、《屠宰冷藏加工人员技能要求》(NY/T 3396—2018)和《生猪副产品加工人员技能要求》(NY/T 3382—2018)等标准调整为农业行业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归口,2021年《畜禽屠宰加工人员岗位技能要求》(NY/T 3349—2021)和《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岗位技能要求》(NY/T 3350—2021)替代了原标准,并于2022年实施。

行业标准发布单位为政府主管部门,能够依托行业力量为就业者提供专业支撑。在行业标准批准发布日益严格的今天,这几项标准的发布更能够体现行业对于技能标准的重视。

3.2 团体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明确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3]。

近几年,各社会团体发挥行业优势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如中国饭店协会的《餐饮管理师职业技能评价规范》(T/CHA 008—2020),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的《食品感官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要求》(T/FDSA 014—2021) 和《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师 》(T/FDSA 018—2021),中国烹饪协会的《基于互联网工具的餐饮门店管理师职业能力要求》(T/CCA 014—2020)、《团餐项目管理师职业能力评价规范》(T/CCA 023—2021)和《餐饮营养配餐师技能要求与评价》(T/CCA 011—2019),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老年营养师职业能力评价指南》(T/LXLY 0004—2020)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的《低碳饮食减脂管理人员职业能力要求》(T/CCPITCSC 053—2020)、《外卖运营师职业能力要求》(T/CCPITCSC 067—2021)等。

团体标准具有工作机制灵活、制修订速度快、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填补标准空白等多项优势,这些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的发布及实施,能够进一步探索和助力国家统一、规范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评价体系,有助于社会团体按照标准要求,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工作。

3.3 企业标准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评价规范,根据企业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对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可解决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技能人才评价载体缺失、评价工作急需跟进等问题,并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力支持[4]。企业可发挥技术优势自主开发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生产/服务等实际工作的评价标准体系。

食品行业的企业标准较少,主要是由企业发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不高,出现行业内不能通行通认等情况,技能等级证书缺乏权威性难以得到市场完全认同,后续第三方评价机构可进行政府部门备案,进行标准的发布及推广,提高证书“含金量”。企业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职业岗位情况自主确定评价的职业(工种)、自主设置技能等级、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自主运用评价方法,为企业技能人才提供了成长通道,增强了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向前发展[5]。食品行业发展多样化,行业细分明显,多行业交叉,区域差异较大,先进技术的应用率高,将科学技术有效的整合到传统食品产业中,企业标准更能发挥优势,更能够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4 结语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全年主要经济数据,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2021年仍得到了较快发展,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就业[6]。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招工难”“求职难”等一些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食品行业多以乳、粮油、蔬菜、水果和肉等农副产品为原材料,同时覆盖机械制造、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行业,从源头到餐桌,涉及到的产业链内容较广,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较高。同时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食品行业的产业结构将持续调整,资源配置将持续优化,相关企业技术水平将持续升级。行业监管部门为加强食品安全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政策和法规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避免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7]。“十四五”规划提到,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食品行业需要更多更优的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职业技能专项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自动化供粉系统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研究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