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措施探究

2022-12-06 23:04朱玉玲刘建军
现代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废液仪器设备食品药品

◎ 朱玉玲,刘建军

(1.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实验室安全是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室的环境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实验人员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绿色环保实验室很有必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实验大体可分为理化实验、微生物实验和药理实验。这些实验室都会产生或释放出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如处置不当,则会影响到实验人员或周边居民的安全健康,甚至危害生态环境。本文旨在以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为例,探讨建设安全环保实验室的方法措施,以便为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提供参考。

1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特点

1.1 仪器分析为主,精密仪器多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主要包含物理性能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微生物指标分析。依据现行食品检测和药品检测标准规范,仪器分析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尤其在精确检测物质含量等指标时,需用到大型精密仪器,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原子吸收仪测定重金属含量等。精密仪器的配备使用情况间接体现了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高低,而实验室安全问题多易于出现在化学及仪器分析或微生物分析过程中,随着更多新仪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实验室安全管理也要不断加强。

1.2 危险系数较高,实验较复杂

开展食品药品检测过程中,很多项目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较复杂的前处理,如蒸馏、消解、萃取等,且检测过程中可能用到易燃易爆、腐蚀性、剧毒等危险物品,如与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合使用的高纯氮气、与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合使用的乙炔、消解样品使用的高氯酸、微生物分析时使用的大肠杆菌等,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检测过程的安全隐患。

2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污染的特点

2.1 污染种类多来源广,危害影响范围大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物理来源、化学来源和生物来源。物理污染主要有电磁辐射(如大型仪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噪声污染(如通风橱、超声仪等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的实验安全防护用品(如废手套、口罩、防毒面具等)。化学污染按形态可分为废液、废气、废渣。废液包含实验用残液、过期的标准溶液等,废渣包含完成检测后样品固体残渣、过期失效化学药品等,废气包含挥发性有机溶剂及标准物质等。生物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培养基、培养液及实验用动物尸体等。这些污染会对实验人员或周边居民产生严重威胁,如当电磁辐射强度、质量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实验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1]。废液废渣若储存不当,不仅影响实验人员身体健康还会污染生态环境。

2.2 试剂药品成分复杂,产生废物种类多

食品检测和药品检测项目多,涉及的实验种类和方法广,因此满足所有项目检测需要的试剂药品种类较多,如无机盐类、有机溶剂、挥发性强的液体试剂、腐蚀性或有毒试剂等。相应产生的废物种类也较多,如强酸强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等,排出前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委托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公司统一收集处理。

2.3 废物产生量不恒定,无自我处理能力

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产生的废物量呈现不恒定、不规律的特点。由于条件限制,实验室自身无法对复杂的废液废渣进行处理,只能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实验室每月产出的废液废渣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需将其收集累积,达到废液处理公司要求的最低运输量,才能统一运走,这对废液废渣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部分种类危险废物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处置,极易发生非法转移和倾倒,或将尚未鉴定的疑似危险废物简单处置,增加了转移和贮存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这也为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2]。

3 影响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原因

3.1 实验人员安全与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作为实验操作主体,有些实验人员对如何处理实验中的“三废”认识不足,对高危实验用品和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重视不够,加之受资金、设施等限制,大部分实验人员上岗前未受过系统专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导致危化品存储、发放、使用及最终废物处置过程中易出现安全和环保问题。在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高达98%,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可防患于未然[3]。

3.2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各级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大都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办法,但仍存在重视不够、执行监管乏力、不及时更新修订等问题。例如,有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工作过于表面化,仅召开例行安全会议、张贴安全标语等,对管理制度的落实缺乏日常监管;有些实验室将制度建设视为一次性工作,建立后即束之高阁,没有及时更新修订,因此出现了有些管理制度已不适于甚至滞后于实验室发展需求的情况。

3.3 安全布局和设施配置存在不足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在建设初期及运行管理过程中都会面临安全布局、仪器配置使用等方面的考验。受场地面积、资金投入等限制,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如管线布局不合理、仪器间安全距离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布局不规范和环保设施不达标等。据李志红[4]统计分析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有20起是由实验仪器设备、压力容器引起。

3.4 人员行为不规范而监督检查流于表面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均系人为引起。例如,私自乱接乱引电源线、将杂物堆置于高温用电设备周边、堵塞消防通道和应急安全出口、超量领用危险化学品或不分类存放、实验“三废”长期存放或未按要求及时处理等。在实验人员对安全环保要求视而不见的情况下,加强安全环保检查就成为对其进行督促监督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上很多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未做到日常化,仅重视节假日及特殊时间的安全监督检查。②未及时整改落实,缺少跟踪复查。③检查人员即使发现安全问题,碍于情面不处罚或处罚较轻。④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无法引起被检查人员的重视。

3.5 资金投入存在不足

大部分检测机构进行财务预算时常会设置充足的资金用于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购置,而对实验室安全配置、实验污染物处理处置的预算却较少。

4 改善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措施

安全管理领域中的著名理论“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表明,每一起事故都是有征兆的,这也说明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5-6]。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探讨改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措施。

4.1 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设置实验室准入机制

参照美国EHS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Health& Safety)要求,新进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在岗人员每年也要至少开展一次培训学习活动[7]。在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到熟练适应实验室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实验人员安全环保意识,如开展安全环保知识培训、举办知识竞赛、制作宣传手册、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使安全意识长存、环保意识常在。

4.2 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当前很多检测机构开始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加强。检测机构应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将制度细化并建立长效机制,责任到人,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安全环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4.3 建立仪器设备安全档案,加大日常维护监督

对高危仪器设备进行重点监管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相关机构应该建立仪器设备安全档案,使其性能现状、注意事项及维护管理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此外,还应设立巡查监督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督查,强化维护管理,这样既能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又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4 规范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强化检查执行力度

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检测机构既要加强实验人员安全环保知识培训,又要重视实操演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按要求分类存放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及时佩戴防护器具、规范实验废弃物处置等。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强化监督检查执行力度,对安全隐患及时跟踪复查。检测机构应赋予检查部门足够的处罚权利,对未按期整改者进行处罚,如列入年终考评等,以保证检查的实效性。

4.5 增加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经费投入

安全与环保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因此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增加经费投入就是其中一个。改造升级不符合要求实验室、投资建设新的标准实验室、配备安全应急设备及加大仪器设备维保力度等措施,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和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内大都放置了很多“危险物品”,加强安全与环保管理很有必要。因此相关机构及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加大日常监督维护、增加经费投入及强化检查惩处力度,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安全无小事,需要每个人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为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废液仪器设备食品药品
节能环保要求下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处理研究
改良废液倾倒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CRRT治疗期的应用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研究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废液处置探究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济源紧盯食品药品安全
济源紧盯食品药品安全 (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