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框架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探索*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12-06 22:29杨彬楠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学分

杨彬楠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21 世纪以来,在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共同策划下,我国开始启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从2014 年开始,团中央尝试在小范围内开展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工作,从所有高校中选取了35所作为第一批试点对象。随后,团中央于2016 年正式启动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从北京和江苏两省选取了37所高校和团省委作为试点,至此,“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被确定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省高校为例,云南省目前已经有13 所本科院校、13所高职高专院校启动实施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统一使用由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发的“到梦空间”系统,目前,根据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截至2020 年年底的反馈数据,云南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到梦空间”系统,开通本科院校13 所,高职院校13 所,其中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数量33221 场,人均参与活动22.8 人次;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数量14791 场,人均参与活动46.3 人次,经过2 年的建设和摸索,云南人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达211 万人次,位居基于“到梦空间”系统运行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全国首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出台实施,既是共青团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为了拓展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自我管理服务能力以及公益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学生参与共青团活动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制度。同时,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团中央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助于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于强化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加强组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补充意义;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还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高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与探索实践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下文简称“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共青团改革要求,经积极探索、申报,2016 年9 月18 日,学校成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单位,同时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试点高校,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试点单位。近几年来,学校一方面完成试点单位的制度探索和系统测试工作,接待省内高校参观、学习、培训58 次,为周边院校的制度建设提供测试依据;另一方面学校于2016 年陆续出台了《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学校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龙头项目,强力推进了学校共青团改革措施落实,基本达成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设计之初的想法,由学校共青团统筹学校青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学校共青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与探索实践如下:

(一)以配套制度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长效机制

2016 年秋季学期,学校正式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管理办法》(昆冶高专教发〔2016〕9 号文件),规定我校大专学生在校需修够道德修养类、社会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校园活动类、技能文化类五大类,要求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学生在毕业前分别须取得8个和12 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毕业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证”及活动明细盖章后装入学生档案,以优化品牌为主线,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长效化。2017 年出台的《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定位为学校的重点改革项目。同年,学校成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单位,学校在13个二级学院中,选取了5 个学院作为试点,试点学院涵盖理科、工科、文科、商科和艺术类学科,具有代表性,并不断调整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行方案,形成并下发了《昆冶高专教发〔2016〕16 号关于印发〈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及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依托共青团“到梦空间”APP 系统加快建立配套改革制度,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品牌更加优化,使课外教育活动学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根据学校“到梦空间”APP系统统计,学校在2016 年,在2016 级、2017 级同学中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截至2021 年6 月24 日,学校“到梦空间”APP 系统激活用户8766人,全面覆盖了2016 级、2017级所有学生,生成注册部落674个;系统记录开展学生课外教育活动11996 个个,其中思想成长类活动发布数量最多,共有7666 次,体现了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线;志愿公益类活动1973 次,以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发布主体,体现学生会的自我管理、权益维护职能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职能;技能特长类和创新创业类活动共1719 个,全部为校级活动,贯穿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各类积分发放总数50 余万个,活动平均签到率85%,目前学校已形成一套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第二课堂制度及到梦空间系统运维体系。

(二)以平台构建有效整合第二课堂时间维度

第一,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中心在校团委,主任由团委书记兼任,学校 “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中心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具体管理工作。同时,在纵向上坚持校级统筹,学院、部门实施,以团支部为基础的管理部门,学院建立“第二课堂管理中心”,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组长,负责学院日常工作,学院“二课工作”纳入年度党建考核;班级由团支书担任班级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同学在系统上完成审核、认证等工作,纵向上的工作设计使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和分步认证有机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也成为班团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同时,学校在校院两级均成立了运营推广中心,中心为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部门,由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团组织主要负责,严格按照《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及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指导全校课外教育活动学分制度的具体运行和管理工作。中心下设六个职能部门,分别为综合管理部、客服管理部、活动管理部、部落管理部、成绩单管理部、数据评价管理部。各部设部长一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是否设副部长,成员若干,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日常运行。

第二,建立协作共管平台。高校要强化协作理念,让各学院、各部门意识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需要全校的共同努力,而不只是团委一个部门的职责。为此,高校要搭建协作共管平台,整合校内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共管平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认知情况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掌握学生参加共青团活动的特征和规律,为高校党政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共管平台,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活动质量,赋予团委在人才培育、校外教育活动指导等方面的更多空间和权限,提高高校共青团的影响力。

(三)以共青团改革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全局化

第一,以共青团改革推动基层组织制度的完善。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履职经历模块,正是针对“一心双环”制度进行落实,学校按照“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要求,规范了全校学生干部的岗位设置和职数的问题,在“到梦空间”APP系统上对学生干部履职经历进行匹配,同时,在校内明确:共青团是学校学生干部的管理的唯一机构,其他职能部门成立的学生组织,职能部门只有业务指导职能,干部的管理统一由学校共青团管理。

第二,以共青团改革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在另一项“5+5”重点改革项目中的“网上共青团”项目建设中,学校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两微一端”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系统打通,相互推广,问计、问评、问策于学生,让共青团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同时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班团一体化”建设,由团支书担任班级二课小组组长,在二课的时间维度更好地开展活力团支部工程,目前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校的从严治团工作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团支部“三会两课一制”在系统上有痕迹,有记录,有效果。

(四)以政策支撑强化共青团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执行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打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学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学校教育评估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求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学生在毕业前分别须取得8 个和12 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又因为学校是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思想成长、技能特长和创新创业是课外必须学分;同时第二课堂中的思想成长、文艺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积分可以与马克思学院、公共艺术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实践学分进行互换。

第二,打通学校整体活动规划统筹安排,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涉及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及外部相关单位,共青团是第二课堂的牵头统筹单位,将在协调、管理、盘活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2017 年出台了《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将学校赛事(活动)分为技能类和综合素质提升类。技能类是指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相关的各类赛事(活动),主要指专业技能大赛;其他各类文化、体育、素质教育活动,创新创业、学生科技竞赛等全部归入综合素质提升类。同时,明确技能类由实训处负责统筹规划安排,综合素质提升类由校团委负责统筹规划安排,每年9 月上旬,各学院、部门按分类把新一学年赛事(活动)计划报实训处、校团委初审,由实训处、校团委分别汇总后提交学生赛事(活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统筹制定新一学年学生赛事(活动)计划并下发各部门(学院),各部门(学院)应认真按计划安排实施,财务处列入预算并给予报销相关费用,次年开展的活动,需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平台上体现,年终进行对学院、部门的双建考核,采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的数据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开展情况占双建考核10%。

第三,打通“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师生激励政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与青春回忆。学校明确了学校教师指导第二课堂认证活动和赛事的经费奖励。同时在学校新出台的职称评定办法中,将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中各类学科、文体、技能等活动的获奖情况,作为中职、副高、正高职称评审条件,以职称评审文件作为核算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指标,以上认定均由学校共青团认定,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青年学生激励和要求来说,学校自2016 级学生起,实行“双证”(学业证书和二课证书)毕业,将每年学生优秀评比、奖学金的认定,均与“第二课堂成绩单”挂钩,评优权重20%。毕业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合格证”及活动明细盖章后装入学生档案。

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含金量有待提高

广大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上所参与的活动,获得的奖励都是基于网络和客观数据的评价,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最科学的依据,可以说“第二课堂成绩单”配合“到梦空间”App 系统,将全面而细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轨迹,为学生积攒一部特殊的“成材档案”。但是目前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知晓度、认可度还不到位。

建议教育部、团中央及各级教育部门和团组织打好这张高校共青团的改革牌,多维度推广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个学生特殊的“成材档案”,让成绩单成为学生就业时推荐优秀学生的最为权威的证明,让学生最珍惜大学期间积累的这张 “第二课堂成绩单”。

(二)制度的建设和数据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将第二课堂活动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是真正“互联网+”式的系统工具,经过长时间运行积累的活动开展数据,应该成为各级团组织、教育部门提供对于工作和育人成果的评价依据,“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报告,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跟踪和反馈,对教育效果进行回溯和研究,为学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综合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三)缺乏科学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作出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当前很多高校对第二课堂的成绩也有一些评价办法,但是这些评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一些高校只是针对学生单次的第二课堂情况作出评价,没有形成积分制,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

为解决“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建议高校科学运用量化机制。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制定系统的量化考核办法,对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进行量化,对学生第二课堂成绩作出合理的评价。第一,制定合理的量化分数,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的要求,制定不同种类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科竞赛、课外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获得的荣誉和创新创业能力等设置不同的分数。第二,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学分制,在制订本科生培养计划时为第二课堂分配专属的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可以转换成学分,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第二课堂规定的学分。第三,“第二课堂成绩单”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让用人单位能够更加科学地选择应聘者,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学分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学分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糟糕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