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师范院校有机化学课程初探

2022-12-06 06:02李亮亮于海丰孙大伟邱景波赵晓波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科学精神

李亮亮,于海丰,孙大伟,邱景波,赵晓波

(白城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课程观,其精神内核是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传递思政价值,以思政教育为推力促进专业知识学习[2].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有机化学课程来说,必须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构再造,实现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统一,进而达成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有机化学课程各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1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及其性质的学科,是化学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四大基础化学之一,主要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本课程原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意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有机化学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个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素养和能力培养上.而修订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课程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3].

2 任课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突破了教育主体与教育过程的限制.在人们传统印象中,思政教育应该由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或者辅导员完成,但这种观点过于局限,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缺乏其他专业课程的辅助性支持,这就要求其他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地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渗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4].

3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思路

3.1 以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绪论中讲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通过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启迪学生探究学习的灵感,让学生认识到凡是有所作为的化学家,都是坚持不懈、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之中,他们不辞辛劳、勇于献身科学,在科学道路上坦率无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1806年,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有机化学的“生命力学说”,在当时轰动一时.而他的学生维勒,在1828年,在实验室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彻底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观点[6].维勒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方法,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我国有机化学先驱黄鸣龙,在有机化学领域中辛勤耕耘半个世纪,成就卓著.他改良的Wolff-Kishner还原法,简称黄鸣龙还原法,是首例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且已写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黄鸣龙数十年如一日忘我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扬了老一辈化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辈子孜孜不倦地学习探索新技术的精神值得年轻一代人学习.

3.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物的合成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比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抗组胺类药物:苯海拉明、扑尔敏、溴苯那敏,它们的主要组成单元是苯环,而这些药物都是以苯环为基础合成得到,这些反应过程正是芳烃章节中苯的化学性质.课程教学中通过嵌入实际生活的例子,可以激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到有机化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化学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醛和酮的教学中,以福尔马林浸泡海鲜、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等危害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甲醛会造成白血病,为什么致癌?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甲醛有危害就全盘否定.甲醛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和防腐过程中都要用到甲醛,可以说甲醛是化学工业中的多面手,但任何东西的使用都必须有个限量和标准,一旦使用超越了限量和标准,就会带来危害.所以,作为化学人,有义务全面认识化学物质,有责任向群众科学客观地宣传,让民众正确认识化学,不至于“谈化学色变”,这是化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3.3 结合科学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索意识和探究精神

2020年10月7日,在瑞典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是来自美国和法国的两位化学家.其实,在此次诺贝尔奖的评选中有一位热门的华人候选科学家,他就是张锋.张锋首先获得了基因修饰技术专利,但因为诺贝尔奖是重视原创性的奖项,所以张锋无法获奖,但是他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非常杰出的工作,并且潜力是无限的.这里涉及的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从根本上是由化学结构所决定,所以可以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性质.通过华人张锋的事迹,可以激励年轻人敢于攀登科学高峰,以及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永不放弃、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都致力于研究新冠药物和疫苗开发,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团队所做的工作是功不可没的.在2020年5月28日,他们发表了利用药物氯喹来治疗新冠病毒的文章,通过临床试验得出这种药物对治疗新冠病毒是有效的.从有机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药物氯喹的母体为喹啉,喹啉属于杂环化合物的一种,以此热点问题学习杂环化合物,研究氯喹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解读文章,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结语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认识到课程思政不仅是每位专业教师的职责,而且还需要专业教师继续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

猜你喜欢
思政科学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大爆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