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兔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2-12-07 04:33达成宏
畜禽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球虫病圈舍剂量

达成宏

(青海省海东市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东 810799)

0 引言

兔养殖中,兔瘟、腹泻、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疥螨病等有较高的发病率,如诊治不及时,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播,增加损失。因此养殖场户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兔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兔瘟

1.1 流行特点

兔瘟是兔养殖多发病,该病属于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兔瘟病毒,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任何品种、性别、日龄的兔均可发病,尤其是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及死亡几率。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等方式传播,患病兔及带毒兔是主要传染源。

1.2 症状表现

该病潜伏期为48~72 h,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结合病症轻重缓急,可分为3类,首先是最急性型,病兔大多突然死亡,死亡前会出现抽搐、尖叫等兴奋表现,鼻孔流出血液,呈泡沫状。其次是急性型,病兔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喜饮水,被毛杂乱无光泽,高烧至41℃以上,日渐消瘦,最终突然倒地死亡。最后是慢性型,病兔精神状态不佳,体温升高,喜饮水,消瘦,病程持续2 d左右,死亡率较低,发现治疗不及时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1]。

1.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的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全身败血症变化明显,内脏器官表现为出血、水肿等现象。肺脏水肿并伴有出血斑点,切开后流出泡沫状液体,呈红色。喉头及气管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表现。肝脏呈土黄色,如有淤血则呈紫红色。肾脏肿胀,呈紫红色花斑状。

1.4 综合防控

目前,兔瘟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发生兔瘟后,及时封锁疫区,停止一切调运活动,针对受威胁的兔,应紧急接种抗兔瘟病血清,对病兔、死兔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扔造成污染。要做好对兔舍、兔笼的消毒工作,消毒时优选过氧乙酸,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要定期接种兔瘟疫苗,这是预防兔瘟的重要手段,小兔断奶后皮下注射1 mL,成年兔皮下注射2 mL,接种后1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到期后需及时接种,实现对兔瘟的有效防控。

2 兔腹泻

2.1 流行特点

腹泻是兔养殖的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兔,尤其是断奶后3~30 d的小兔,发病率最高。该病病因复杂,如断乳应激、气候应激、环境污染、饲料变质、球虫病等,均可导致兔腹泻病的发生。

2.2 症状表现

患有腹泻的兔子,其粪便呈水样状,有的呈糊状,食欲明显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喜饮水,精神状态不佳,粪便中带有血液,粪便酸臭味熏天,被毛被粪便污染,日渐消瘦,体质下降,如诊治不及时,最终极易导致虚脱死亡。

2.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的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其黏膜苍白,消化道病变明显,盲肠和结肠黏膜肿胀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点,肠壁增厚,十二指肠呈点状坏死表现。胃黏膜有出血点,肾脏有出血点。肝脏和脾脏肿大,肠道黏膜脱落,呈炎性细胞浸润表现[2]。

2.4 综合防治

治疗时,可口服庆大霉素,20 mg/只,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 d;内服黄连素,5 mg/只,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5 d;内服氟苯尼考,按照10 mg/(kg体重)剂量服用,1次/d,连续用药3~5 d;要做好强心补液工作,耳部静脉注射5%葡萄糖40 mL+20%安钠加1 mL+VC 1 mL,1次/d,连续用药3 d。

预防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定期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提高兔群抵抗力。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和饲草。要加强圈舍管理,保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控制好圈舍温湿度,保持卫生清洁,定期做好对水槽和料槽的清洁消毒工作,杀灭细菌病毒,防止腹泻疾病的发生。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产生冷热应急导致发病。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到惊吓出现腹泻的现象。

3 兔巴氏杆菌病

3.1 流行特点

兔巴氏杆菌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闷热、潮湿、多雨的季节该病有更高的发病率。2~6月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兔养殖时,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足,突然更换饲料,圈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感染寄生虫,均会导致兔群抵抗力下降进而感染致病菌,导致巴氏杆菌病的暴发。

3.2 症状表现

临床上,结合该病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兔巴氏杆菌病分为多种,如出血性败血症型、传染性鼻炎型、地方性肺炎型、中耳炎型、结膜炎型,在这其中,出血性败血症型、地方性肺炎性、鼻炎型最为常见。出血性败血症型病兔,大多突然死亡。地方性肺炎型病兔,会出现胸膜炎症状,高烧至40℃以上,不愿进食,呈腹式呼吸,个别兔出现腹泻症状。鼻炎型病兔,则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打呼噜、呼吸困难等症状[3]。

3.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其肺脏有出血及脓肿现象,胸腔内有大量积液,胸膜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呈乳白色,鼻腔及气管充血,淋巴结肿大明显。

3.4 综合防治

预防时,养殖场户要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这是防治兔巴氏杆菌病的重要举措。如必须要引种,则要做好健康检疫工作,保证无异常的情况下再引种,引种后要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满方可正常养殖。要强化养殖管理,禁止在兔场养殖其他畜禽,避免造成传染。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兔舍及用具消毒。重视防寒保暖,及时防治寄生虫病。定期接种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针对患病兔,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兔场使用石灰乳进行全面的消毒。治疗时可肌注链霉素,按照2万IU/(kg体重)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5 d,配合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更佳,用药剂量和链霉素相同。此外,还可使用诺沙星、头孢菌素等药物效果。

4 兔魏氏梭菌病

4.1 流行特点

兔魏氏梭菌病,属于急性致死性疾病,其病原为A型魏氏梭菌,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品种的兔,尤其是1~3月龄的幼龄毛兔和獭兔有着更高的发病率。该病的病因复杂,饲养管理不到位,圈舍卫生状况不佳,频繁更换饲料,饲料营养不均衡,喂食发霉变质饲料,会破坏兔子肠道菌群,导致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最终导致魏氏梭菌病的发生。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尤以春季、秋季和冬季多发,致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播。

4.2 症状表现

患有魏氏梭菌病的兔,发病急,并出现剧烈腹泻,进而死亡。轻症病例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有的则食欲废绝,粪便为黑色稀粪带血,腥臭味熏天,后肢被粪便污染。长时间腹泻导致病兔出现脱水现象,四肢无力,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脱水昏迷致死。

4.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胃部有大量食物,并出现溃疡斑,小肠内有大量液体,呈胶胨样。盲肠浆膜呈条纹状出血现象,有酸臭味。肝脏质地较脆,胆囊肿大,心血呈树枝状充血。

4.4 综合防治

预防时,要强化卫生消毒工作,定期使用过氧乙酸、石灰乳等消毒剂对料槽、水槽、地面等进行彻底的消毒,要轮换使用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要加强营养补充,合理搭配日粮,禁止喂食发霉饲料。要定期监测水质,避免污染物超标。要定期接种兔A型魏氏梭菌苗,每间隔6个月接种1次,实现对兔魏氏梭菌病的有效预防。

治疗时,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如肌注金霉素,按照20 mg/(kg体重)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 d;肌注红霉素,按照30 mg/(kg体重)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5 d;肌注卡那霉素,按照20 mg/(kg体重)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 d。治疗时口服补液盐、内服胃蛋白酶,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5]。

5 兔大肠杆菌病

5.1 流行特点

兔大肠杆菌病属于肠道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和各日龄的兔,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幼龄兔发病率最高。该病易于和球虫病混合感染,增加临床症状表现和致死率。

5.2 症状表现

病兔肚胀拉稀,食欲下降,肛门周边被粪便污染,双耳发凉,精神状态不佳,粪便呈胶冻样,皮毛杂乱无光泽,有的病兔粪便呈老鼠屎状,日渐消瘦,磨牙,张嘴流涎,叩诊病兔腹部呈击鼓声。

5.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的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肝脏明显重大,肺脏水肿并伴有出血点,胃黏膜脱落,胃壁溃疡斑,呈黑褐色,结肠黏膜充血,肠内有大量气体,肝脏和心脏有坏死病灶。

5.4 综合防治

预防时,养殖人员应合理搭配日粮,保证日粮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提高兔群抵抗力,禁止喂食腐败饲料和饲草。禁止频繁更换饲料,如需换料应循序渐进。要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杀蚊灭蝇驱鼠。重视免疫接种工作,目前该病预防以接种兔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防控该病。

治疗时,可肌注庆大霉素,按照1 mg/(kg体重)剂量使用,早中晚各1次;肌注硫酸卡那霉素,按照5 mg/(kg体重)剂量使用,早中晚各1次;肌注恩诺沙星,按照0.5 mL/(kg体重)剂量使用,早晚各1次;并配合补液,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40 mL+2 mL VC。

6 兔球虫病

6.1 流行特点

球虫病是兔养殖常见寄生虫病,其病原为艾美耳球虫,多发于断奶后的幼龄兔,在温暖多雨的季节,该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兔球虫病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卫生不佳、通风不好、饮水饲料被污染等方面的因素所诱发的。健康兔接触被污染和携带寄生虫的饲草、饲料和饮水后即可被感染。

6.2 症状表现

兔球虫病,主要包括肠型、肝型和混合型3种。发病初期,病兔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不愿活动,生长发育受限,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烧,腹部鼓气,下痢,肛门被粪便污染,粪便中带血,有的便秘。肝球虫病,会出现肝脏肿大现象,可视黏膜黄染,出诊肝脏部位有疼痛感。发病中后期,病兔出现麻痹、四肢痉挛等神经性症状,最终衰竭致死[5]。

6.3 剖检变化

对病死兔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尸体非常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患有肝球虫病的兔子,肝脏表面有白色圆形结节,肝脏体积缩小,胆汁浓稠。患有肠球虫病的兔子,肠道会出现明显的病变,肠壁血管严重充血,十二指肠肥厚,小肠有大量黏液,小肠黏膜充血呈淡灰色,镜检可以发现有较多球虫卵囊。

6.4 综合防治

预防时,要做好选址建舍工作,将兔场建立在背风向阳的位置,保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要分开饲养幼兔和成年兔,结合不同日龄喂食相应的饲料,及时补充营养,保证饲料营养均衡。要及时清理粪污,避免饲草和饮水被污染。要用铁丝兔笼,笼底设置网眼,确保粪尿能够及时流入到底盘上。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晾晒兔笼,有效杀灭卵囊。要及时消灭鼠类及苍蝇,杜绝卵囊散布。重视药物驱虫,在球虫病高发季节将莫能菌素拌入饲料中喂食兔群,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时,可使用0.1%磺胺六甲氧嘧啶拌料治疗,连续用药5 d,停药1周,然后再喂药5 d;球虫净,按照10 mg/(kg体重)剂量拌料,连续喂药15 d;氯苯胍,按照10 kg剂量内服,1次/d,连续用药2个月;磺胺二甲基嘧啶,按照200 mg/(kg体重)剂量内服,1次/d,连续用药5 d即可。

7 兔疥螨病

7.1 流行特点

兔疥螨病也被称之为疥癣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螨虫,在冬春季节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多发于幼兔和瘦弱的兔子,可通过相互接触的方式传播,亦可通过饲草、饮水等间接方式传播。如养殖人员接触病兔,亦可通过衣物将疥螨传播给健康兔子。饲养管理时,如圈舍光照通风不佳,兔舍阴暗潮湿,会导致疥螨快速繁殖发育,增加兔疥螨病的发病率。

7.2 症状表现

患有疥螨病的兔,会出现剧烈痒感,尤其是在圈舍温度升高后,痒感进一步加剧。病兔嘴巴、鼻子、脚爪部位皮肤瘙痒、脱毛、龟裂,食欲下降,由于瘙痒导致病兔频繁啃咬脚爪、抓嘴和鼻孔。脚爪呈“石灰足”。病兔日渐消瘦,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如治疗不及时极易衰竭致死。

7.3 综合防治

预防时,养殖人员要认真做好兔场、兔舍选址规划建设工作,远离污染源,建舍时确保生产区、生活区以及隔离区相互隔离,避免造成相互污染的现象。兔舍以单列或双列式最佳。要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出现过度拥挤的现象。要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要引种,需提前做好健康检疫工作,避免引入病兔,禁止在疫区引种,禁止在疫病高发期引种。引种后的兔应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间密切留意其健康状况,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要加强兔群营养补充,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率。要重视圈舍卫生消毒,保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合理控制好温湿度,避免圈舍阴暗潮湿,要注意灭鼠、防蚊蝇,禁止闲杂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区。要及时消毒,从正规途径采购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控制好消毒剂使用浓度,轮换使用消毒药剂,避免出现耐药性现象。消毒时应对墙面、地面、槽具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做到不留死角,有效杀灭寄生虫,为兔群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防止疥螨病的发生。

治疗时,首先需要将病兔患处痂皮清理掉,然后滴适量柴油,加快掉痂。然后对兔舍、兔笼、用具等进行紧急消毒。然后在患处涂抹2%敌百虫水溶液,1次/d,直至痊愈;亦可肌注阿维菌素,按照0.1 mL/(kg体重)剂量使用,1次/d,连续用药3~5 d;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按照0.04 mg/(kg体重)剂量使用,1次/d,连续用药7 d即可;取150 g百部切碎后加入75%酒精100 mL,浸泡7 d后涂抹在病兔患处,1次/d,连续用药3~5 d可取得良好效果。

8 结语

近年来,随着养兔业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兔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兔群健康生长。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兔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密切留意兔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减少损失。并加强对常见兔病的防控,有效降低兔病发生概率,保障兔群健康成长,促进养兔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球虫病圈舍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浅谈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