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造物的自然观与礼仪观*

2022-12-07 23:09康闰皓
陶瓷 2022年7期
关键词:磁州窑造物器物

康闰皓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谈及造物,人类自诞生之初,造物活动几乎从未间断过。从原始最简单实用工具的组合到后来出现的制作较为精巧的工具材料和各种器物,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众所周知,宋代作为我国古代一个极具代表的朝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同期,陶瓷手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巅峰,究其原因是我国古人对传统美学的大力推崇和追求。宋代造物的器物种类及其数量极为丰富,一方面是宋代物质文化的空前发展,另一方面是受精神思想层面的影响。磁州窑作为我国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其造物观念中的自然观和礼仪观,充分地反映了宋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状态和社会民俗[2]。它既是对宋代社会习俗的最好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肯定。

1 磁州窑造物思想的自然观念

何为磁州窑造物思想的自然观? 即按照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通过人们普遍主观意识,将客观的自然观念与主观的造物思想相结合,重新对磁州窑造物思想自然观的审视,特别是关于其纵向的思想观念制度的探讨。从磁州窑造物思想中器物生产的自然观和商业环境出发探讨其“道法自然”和通过“因地制宜、因材施宜”体现“各随其宜”的造物思想自然观。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磁州窑造物理念的特征和其独特得造物思想。

纵观中国陶瓷史,先秦诸子道家的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化中影响甚大,其中尤以道家老子所言“自然美”思想最为突出,这一点在我国古代优秀陶瓷艺术作品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1.1 磁州窑“道法自然”的造物理念

老子,我国道家学派及其美学思想的开拓者。他所倡导的道家美学理念,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道”为哲学范畴。“道”与“自然”的关系是其精神与内涵。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体现了“自然”的美学思想。其实质是在于将美学思想与哲学相结合,使其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性。从而使主客体之前的和谐统一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至高法则[3]。

由于宋代的统治者们推崇“重文抑武”的政策,同时又极力地推崇道教思想。因此,道家思想在民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造物思想理念也就承载了道家哲学的精神和道家美学的思想意蕴。

道家的美学思想,使磁州窑匠人在创造艺术的审美趣味上,寻求一种平淡质朴、虚实相通的境界。《饮流斋说瓷》中有这样的记载:“磁窑,出磁州,宋时所建。器有白釉,有黑釉,有白釉黑花不等[4]。”寥寥数语,简明扼要地描绘了磁州窑古朴、洒脱的艺术风格。宋元时期,受到“重文抑武”的影响,民风淳朴、自由,崇尚这种朴素自由的审美趣味。这种世俗化的审美情趣,对磁州窑的造型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民间哲学中,人们崇尚自然质朴之美,认为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留痕迹”的自然美,也就是“道法自然”民间美学意蕴。磁州窑因迎合了当时民众的审美需要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其主题鲜明、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而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它的造物理念,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磁州窑陶艺独特的质朴、自在的美学内涵。

“道法自然”的民间美学,并非以精致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回归到了自然的纯真、用质朴、自由的色彩来表现磁州窑的造物之美,质朴中蕴涵着无穷的自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着。其魅力直接影响到人的视觉享受,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境界,正是磁州窑独特的造物理念。在道家美学思想下,“道法自然”对于磁州窑造物思想的深刻内涵也是深远的。

明末出版的《五杂俎》有这样的记载:“今俗将窑器称为磁器,盖因河南磁州窑产最多,故相沿成习,谓之瓷器”[5]。元明清各代,当许多著名的瓷窑销声匿迹的时候,磁州窑依旧窑火兴旺。根据考察,磁州窑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千年窑火不灭,正是其尊重“道法自然”的选择。

磁州窑所处的中原地区历来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适宜人类生存繁衍,伴随着人口聚集逐渐的增多与城市的兴起,带动商品市场的发展。居住环境的稳定,生活习惯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变迁,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文化沉积等方面。同时,磁州窑所在地埋藏着丰富的制瓷原料,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为磁州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随之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使得这种地域的文化得以传播。

磁州窑尊重“道法自然”,充沛的水源、便利的交通、蕴藏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煤炭资源,这些优越的条件,是对“天时、地气、材美”的充分利用,是对磁州窑“因地制宜、因材施宜”造物思想的最好诠释。在“道法自然”观念的影响下,磁州窑其造物思想还表现出各随其意。

1.2 磁州窑“各随其宜”的造物思想

宋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府在陶瓷生产中的介入程度前所未有的提高,官府窑厂也开始出现,产生了著名的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官窑的特点是形制、釉色都要按照朝廷的标准执行,烧造不惜成本,用最好的原料和工艺,精益求精,并且所有瓷器均不能流入市场,不合要求的产品也要打碎掩埋。磁州窑属于民间瓷窑,在这种官府主导的情况下,它的生产不受官府的约束,其生产与经营缺少官方的资金支持,完全靠市场的规律组织造物活动,生产适宜市场需求的产品。

磁州窑“各随其宜”的造物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生产的产品与市场相适宜。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宋朝,其主导的经济形势依然是自然经济,而作为第二阶层的商品经济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品意识在宋代城市社会中滋长和蔓延,并无孔不入地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6]。在完全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磁州窑以其纯粹的身份不掩饰、不虚伪、不造作,在民间为大众所用,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创作理念不受上层社会精神的约束,而是直接表达市井阶级的喜怒哀乐、自由、夸张、豪迈、简洁。

磁州窑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产量较大,器具造型十分丰富,以生产民间生活用品为主,其种类之繁多,覆盖之广泛,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需求。磁州窑的装饰纹样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感而著称。同时涉及民间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花纹装饰、文字装饰、几何纹样等。磁州窑的工匠们多为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他们与平民百姓有着相同的感情、相同的理想和追求,并具有相同的审美观念。磁州窑的作品以平民为主、受自然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装饰主题都来自于日常生活,而图案则是平民百姓喜欢的。不管是什么图案,都没有固定的式样,它的形态千变万化,有的仅仅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还有一些是对人丁兴旺的期盼,而磁州窑的装饰题材就是这样的反映。

磁州窑匠人们利用本地“先天不足”的材料,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当时广大中下层人民的需求。从磁州窑的原材料、瓷器的造型以及瓶身上的装饰纹样等方面,体现出“各随其宜”的造物思想。反应出当时民间百姓对于生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其产品广受市场认可,博得了社会大众的青睐,窑火不灭,畅销三百余年。

2 磁州窑造物思想的礼仪观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通常来指人在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手段和过程[7]。但是从造物的角度出发,礼仪观所代表的更多是器物中所蕴含的信仰礼制观念。

磁州窑的造物思想除了其造物的自然观外,其造物思想的礼仪观也十分重要。磁州窑礼仪观的产生与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息息相关。研究磁州窑器物中蕴含的信仰礼制观念出发,探讨其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造物理念。深挖其中的精神内涵,是对宋代社会人文风俗的完美展现,更是对宋代社会艺术发展的肯定!

2.1 磁州窑“文质彬彬”的造物思想

儒家思想对于造物观影响最大的,或者更具哲学思想的,应该是“文质彬彬”的思想。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本意是过分强调内心的本性而忽视外在的利益,结果就是野蛮,过分重视外在的东西,就会造成虚荣。唯有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儒雅的君子风范。从礼制观念来看,“质”可以延伸到工具本身或实用的作用,而“文”是器物的装饰或外在美感,也可以说是附属于器物的附加价值,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称为“美”。也就是说,器物的形式与内容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文质彬彬”的最高境界[8]。

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除了强调表里的和谐统一外,而且还是儒家美学思想“中庸之道”的体现。“文”和“质”在我国美学史上是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人类在观察、认知自己和外在世界时所具有的最简洁、最合适的形态和内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用最简单的“文”、“质”来表达世界万物内外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孔子以此为参照,以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的美学意味的形式、行为。都以“文质彬彬”为最高的准则和制约;《说山训》中的“求美而不美,不求美”,指的是,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艺术的美是人为的,但不能刻意追求,要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首先要洗净求美的思想,把美的追求看作是外在与人的功利目的,而要真切地发挥人内心的自由创作,在“必有其志”的前提下,“乃为其文”[9]。

磁州窑属于民窑产品,它与市民阶层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作为一种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器物,它既符合消费市场的运行规律,又能满足广大消费着的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它以其特殊的性质,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具有美化人类居住环境的心理作用。这种独特的物质属性,使其具有一种温和的创造思维。“文”的外在表现是要与“质”的内在联系。即外部装饰必须满足民众的审美要求,反映民众的内心世界;外部“文”则是“质”的真实反应,也就是磁州窑匠人以民众的意志为表象。具体而言,磁州窑在装饰上不管是什么图案,都具有很好的寓意,蕴含着浓郁的美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

2.2 磁州窑“中和之美”的造物思想

“文”与“质”的中和之美也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在艺术审美与造物活动中的反应。所谓中和之美是儒家哲学理论上的中庸之道在美学思想中的反映。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磁州窑产于民,为民所用,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种类多样,可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磁州窑在宋代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中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息息相关。而磁州窑造型设计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品质、科学技术水平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磁州窑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对其功能、造型的不断追求与完善,在有限的规模上追求更大的容量,而又从不忽略磁州窑的审美与制作工艺。不管陶瓷器物的尺寸如何变化,其重心永远在黄金分割点上,陶瓷器物的造型方法遵循客观规律,体现着韵律美,其装饰主体安排在视觉中心[10]。

在儒家“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影响下,磁州窑的陶工们所制的陶瓷产品,其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得益彰,在陶瓷造物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磁州窑的工匠们根据陶瓷的实用功能来选择胎料、造型、体量等;根据陶瓷的审美功能来选择色釉、装饰、纹样、工艺等。只有陶瓷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功能形成合宜的“礼让”关系,陶瓷才能达到造物活动所追求的“和”的美学效果。

3 结语

磁州窑在其造物思想的影响下,其体现了强烈的民间艺术的清新、自然特色。同时也是传统造物思想在民间文化自由上的载体。其内容既有人情世故的体味,又有鲜明的民间风俗。同时在物质与精神上更是以朴素的自然主义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其融入到磁州窑的装饰之中,以迎合大众的喜爱,具有很强的民间艺术特征,显示出磁州窑造物思想这种强烈的生命力和其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磁州窑造物器物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以木造物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