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化设计与实践*
——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为例

2022-12-08 01:35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社团应用型

□ 程 艳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1],然而从实际办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进入信息时代后,伴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和行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日趋提高[2],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纷纷进行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及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提升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部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围绕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为例,从强化思想引领、夯实专业实践、培育工匠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化设计与实践。

1 高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

1.1 体系遵循的理念

高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将专业老师、辅导员、企业技能名师等育人力量融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中,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刻苦钻研的职业素养,为将来求职就业打下基础。

1.2 创新点

①提高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眼于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培养工作,如专业技能大赛、志愿服务、企业调研、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多角度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实操能力。

②采用“校内校外”共建的方式,积极与企业对接、与政府对接、与行业协会对接、与社区服务中心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室实训轮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边远地区及乡村调研实践等。这是夯实专业学习成果、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育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行业企业、为社会服务,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 实施方法与过程

2.1 依托思政教育,培养实干意识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人民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习惯于舒适安逸的环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校期间,上课迟到旷课、吃饭懒得下楼、技能实训不愿参加的情况屡见不鲜;实习就业期间,因为工作需要加班、工作地点偏远、住宿环境差等理由频繁离职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一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学校想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这样的困境,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积极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育人力量,以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道德模范讲座等形式,如: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辅导员带领学生前往边远乡镇、农村等艰苦地区考察调研当地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邀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快递小哥汪勇为同学们讲述抗疫故事、传扬抗疫精神;开设企业技能名师网络论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等,从多个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苦、能吃苦、肯钻研的实干意识和勇于实践、勤于实践的良好心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 依托技能竞赛,夯实专业实践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提升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重的同时[4],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即综合素质学分考核体系。核心专业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教学形式,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同时,将“省级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职业操作技能比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技能类和素质能力类竞赛引入第二课堂学分考核体系,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在近两年内获得专业技能竞赛奖项和成果百余项,创新创业类奖项十余项。

2.3 依托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灵魂推手”,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职业道德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与企业合作[5],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和职业素养提升平台,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完善知识体系、培育职业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1 校企合作成立工作室

学校与顺丰、中国邮政、普罗格、震坤行等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成立校内实训基地,并安排学生进行校内实训,由企业专家和职业导师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实操培训和职业素养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2.3.2 校企合作实施“匠心成长计划”

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立专业技能竞赛项目10余项、企业论坛项目7项,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邀请企业导师和评委,通过高强度真实项目竞赛和企业名师讲坛,言传身教,让学生从项目到课题、从分析到定位、从抽象到具象的方法、流程、工具了解行业现状、专业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团队协作和成果推介的技巧。在与企业零距离的沟通中迅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操水平,培养匠心精神和职业素养。

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合作机制,需要汇集校企双方资源,做到合理规划、统筹发展,学校提供师资支持、场地支持,企业提供行业专家和制度保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使学生在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实操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促进物流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依托学习型社团,提升综合素质

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为出发点,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成立专业学习、专利申报、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等学习型社团,对学生在学习成长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在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4.1 成立学习支持服务型社团

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为例,学院成立特色竞赛社团、专利申报社团、英语学习社团、创新创业社团、大学生涯规划社团等学习支持服务型社团,由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踊跃参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内,学习型社团共成功申报专利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奖项和科研成果奖项30余项、2020全年收到大学生涯规划书500余份。学习支持系列社团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2.4.2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服务更多学生

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辟学习支持服务型社团网络版。利用智慧职教、爱课程、画课堂、超星平台等网络资源平台开展线上课堂,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针对时间管理、大学规划、学习方法、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结合线下渠道,利用社团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渠道,搭建学生与专业老师、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和学业帮扶。

3 取得的成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以平台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途径,着力在帮助学生培养实干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目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仅2020年

一年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就获得奖项70余项,学生的平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每学期120个小时;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探索与实践,结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和基本规律,创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四维教育培养体系,即依托思政教育,培养实干意识;依托技能竞赛,夯实专业实践;依托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依托学习型社团,提升综合素质。从四个维度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作用,培养一批符合时代和行业、企业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社团应用型
缤纷社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