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2022-12-09 09:45覃维英石梦琪徐健鑫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时师范生就业指导

覃维英 石梦琪 徐健鑫

一、体验式教学与高校就业指导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索个人职业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索个人兴趣和职业兴趣的活动,了解兴趣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兴趣可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满意度[1]。

(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思考。其次,体验式教学具有体验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参与、体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最后,体验式教学具有自主性原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自主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应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多角色扮演就业过程中的实践者,围绕就业相关教学活动,指引学生完成体验活动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生求职的自信心和就业能力。这样能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保证,同时还能增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力[2]。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要根据各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建议课程学时安排不少于38学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将本专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通识必修课,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课程承担单位为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教师、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及二级学院辅导员担任课程教学工作。具体分为两门课程,在大一第2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三第1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两个学期共设计32学时为课堂教学学时,还有6学时由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就业实践活动、参加就业讲座等获得。教师结合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有步骤、分阶段地教学。

(一)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设计将体验式教学活动与理论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在大一第2学期,根据师范专业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倾向性,有重点地进行体验式教学。总学时为16学时,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分别为8学时。

一是课程内容安排。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教学内容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相关知识,并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第二章为自我兴趣探索,通过兴趣岛游戏,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兴趣,了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兴趣类型,使学生明白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再通过兴趣测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及对应可以从事的相关职业。第三章为自我性格探索,通过对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职业性格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结合职业性格测试,思考性格特征对职业的影响。第四章为自我技能探索,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能力和技能的概念及分类,帮助学生学会从雇主的角度了解在未来的职业中所应具备的技能,并学会从大一开始较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第五章为价值观探索,通过介绍马斯洛的相关理论,设计价值观想象等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工作价值观类型,以及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如果工作价值观不能同时拥有时,应如何进行评判和取舍。第六章为师范生就业能力探索,通过了解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师范生就业能力,使师范生提高他们对大学学习的规划能力,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七章为工作世界探索,通过拓展学生对工作世界宏观现状的认识思路、探索工作世界的信息等,帮助大学生探索工作世界的宏观现状。第八章为师范生生涯发展与大学规划,通过熟悉师范生生涯发展相关理论,掌握教师职业发展周期,并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二是体验式教学实践。总体的师范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现出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对未来充满信心[3]。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师范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一,用生命撕纸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长度。通过对比,使其内心受到震撼,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第二,通过体验式教学探索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师范生就业能力、工作世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职业性格类型、工作价值观取向,了解师范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了解工作世界的宏观现状,最后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设计。第三,借助相关测评工具进行职业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职业性格类型及职业能力类型,让学生科学地审视自己,并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四,通过走出课堂,体验职场,让学生到课堂外开展师范类生涯人物访谈,与优秀校友进行交流等,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用辩证的思维探索自己的学业规划。

(二)师范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一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设计学时为16学时,理论和实践学时均为8学时(见表2)。就业指导课程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唤醒学生的求职意识,帮助学生盘点师范类专业就业信息。第二章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对不良就业心理进行调试。第三章是帮助学生整理就业需准备的求职材料,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和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别组织学生从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说课练习、试讲练习等方面进行模拟面试,提高师范专业学生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第八章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陷阱和如何进行个人就业权益保护,提前了解教师行为准则,让学生做好走向职场的准备,更好地适应职场。

表2 师范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

二是师范生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体验式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来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求职能力,教学活动注重情景的模拟和演练[4]。第一,通过模拟体验个人一分钟自我介绍、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说课练习、试讲练习及展示自己的求职简历,让师范类专业学生真实面对就业。第二,通过职场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提前进行就业准备,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应结合教育部对课程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课程学时,加强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造更多“金课”,组织各类就业比赛,提升学生的职场体验,进一步深入推进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时师范生就业指导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学习不是“刷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