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2022-12-11 03:36刘文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充分性创新性指标体系

□文/刘文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提要]本文在理解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前提下,科学地选取四个维度——经济发展的充分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以及10项二级指标来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和各城市2017年经济发展质量的各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在综合得分中,北京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最高,广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较低。

一、引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极大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供求格局还有面临的外部环境。这也使中国更坚定打破旧发展模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和决心。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追求速度到对质量的高度重视,给传统的增长理念和发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新的发展理念要深入贯彻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首先,关于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现有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五个发展理念”和主要社会矛盾为视角的。如,何立峰(2018)、杨伟民(2018)、刘志彪(2018)等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二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视角。如,任宝平等(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发展质量在较高的水平,包括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这几个维度的高质量。其次,国内学者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李俊霖(2007)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充分性、创新性和共享性等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刘小宁(2012)认为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任静静(2017)从人、环境、经济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

综上所述,目前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边界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并且缺乏对规模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此外,在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现有研究的几个核心指标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因此,本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四个维度为出发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标,以“高质量”为根本要求,建立指标体系,对北上广深4个超大城市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不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一)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已经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和总结,这是建立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而指标体系是预测或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前提,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对其内涵理解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充分性4个维度科学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表1)

1、充分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性是指经济发展潜力的利用程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二是是否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或者原有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是否为未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本文选取人均GDP、就业弹性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经济发展的充分性。

2、协调性。经济组织结构的协调差异程度即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经济结构合理,协调性更高,质量也会提高,是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来反映城市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对外经济的协调度。

3、创新性。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是指在经济增长中起促进作用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文选取研发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来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的创新性。

4、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地区能够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不断发展主要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的。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典型化,选取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综合评价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之,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比较大且边界比较模糊并融合了多个层次的综合性的概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构建了能够综合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四个方面一共包括10个二级指标,依照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来看,这10个二级指标全部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与经济发展质量是正向相关关系。大部分指标可以直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小部分指标则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处理。

(二)熵值法。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可以根据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利用信息熵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下为熵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步骤:

第一步,指标非负化处理:

一般令k=1/lnm,式中常数k与样本数m有关,则0≤e≤1,其中k>0,ej≥0,ln为自然对数。

第四步,对于第j项指标,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指标值Xij的差异越大,熵值就越小:gj=1-ej

三、超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熵值法评价方法,开展超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检验该“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探寻超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境。

(一)数据来源。本文对超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多维评价,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实际情况选取北上广深四个城市4个维度10个指标的数据。数据来自于2018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二)相关指标及权数的确定。由于数据的指标单位各异,这需要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根据上述原理及计算步骤,计算信息熵ej及权重wj,具体见表1。

表1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从维度出发,经济发展的充分性(33.473%)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协调性,所占比重分别为31.114%和29.752%,排在最后的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的充分性对特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可持续性对超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小。从具体指标来看,10项指标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就业弹性指数、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和R&D经费支出。说明这些指标对超大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影响较大。最后将数据和权重带入公示计算各系统的综合效益。

(三)综合评价。利用公式计算超大城市2017年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表2)

表2 超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一览表

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的综合得分为0.931,上海为0.425,广州为0.311,深圳为0.312。

四、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得到评分结果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综合和各分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中发现各超大城市的优势和短板,促进超大城市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图1、图2)

图2 超大城市分项指标得分统计图

(一)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图1,观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综合得分,可以发现4个城市在综合得分上差异明显,北京远超其余3个城市,得分相对较高,其余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图1 超大城市综合得分统计图

(二)经济发展质量分项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1、持续性评价结果分析。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体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反映了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选用的持续性指标对北上广深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相对来说占比最低,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小,所占比重为5.6661%,其中北京得分最高,这也侧面说明北京之前大力整治生态环境,进行环境治理、深化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有了显著的成效。

2、协调性评价结果分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协调和均衡程度。城市化程度、对外经济依附度和城市产业结构状况是衡量城市经济协调性的重要方面。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影响较大,对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所占的比重为29.7524371%。其中,北京还是最高得分,我们从指标所占比重可以看到对外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度的占比较大,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就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到目前为止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较为稳定维持在高水平,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其开放程度也是有目共睹,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各超大城市应使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优化,采取系列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3、创新性评价结果分析。本文对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这两个方面出发,无论是R&D经费支出,还是专利授权量都有上升的空间,创新活力不足。城市的创新性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对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所占的比重为31.1143947%。北京得分较高,广州相对较低,鼓励创新政策的实施以及政府对科学技术支出投入的增加,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4、充分性评价结果分析。经济发展的充分性反映经济发展的效率,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对北上广深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所占的比重为33.4725582%,广州得分最高0.29704,深圳最低0.09196,而广州得分之所以最高,是因为就业指数系数占比较大,且广州的就业弹性系数比较高,说明广州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更多的就业,因此各超大城市应在经济增长中扩大就业空间,即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稳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北上广深地区的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本文结合地区现状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抓紧主要指标,重点关注充分性维度。在分项指标中,超大城市发展质量的充分性维度占比最大,而充分性中就业弹性系数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应抓紧主要指标,重点关注城市的就业情况,关注新职业和新就业,主动顺应趋势规律,推进改革创新,补短板、强长板,才能更好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同时吸引高质量人才,促进城市的创新性,从而匹配超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四个维度。超大城市虽然人口规模巨大,但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我们的分析结果也显示创新性和就业指数对超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一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科技创新制度为先,用政策带动区域创新氛围,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推动区域创新,及时宣传科技工作者最新的创新成果。二是要加强对人才引进过程的监督,确保科研经费得到有效落实,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落实吸引人才政策,对取得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和保障创新的热情。三是要善于挖掘和引导创造更多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和发展的公平性。四是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支持方案,激发人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开展专业的一对一引导,建立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逐步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加强和完善技能培训,使创业热情得到激发。

猜你喜欢
充分性创新性指标体系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