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研究

2022-12-11 03:39黄文举史金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新技术公寓

□文/黄文举 史金平

(湖北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

[提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而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在湖北省2010~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分析预测未来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结果显示:未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量将会以9.7%的平均速度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等方面工作还有待完善,仍有不足之处,因此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吸引与维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对进入该产业的人才有技术和知识上的要求。随着“十四五”规划拉开序幕,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要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从量到质的飞越,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同比增长31.78%,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意味着对高新技术人才更大的需求量,而如何利用湖北科教优势,引导人才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保持高新技术人才工作稳定性,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成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不得不讨论的议题。

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预测

(一)数据和方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相关,既包含已知信息又包含未知不确定的信息,因此本文选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湖北省未来8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数据选取2010~2020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作为原始值,具体数据见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并且用数据处理软件DP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表1)

表1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一览表

(二)实证分析

1、数据的检验与处理。按照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分析过程,首先需要对已知数据进行检验处理。设原始数据为:

经过观察发现,不是所有的级比都落在可容覆盖区间(0.84648,1.18136)内,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做适当的变换:

得到新的数据列:

以使得新的数据列y(0)的级比都落在可容覆盖区间内,经计算,得到新的级比数列:

现在,所有的级比都落在可容覆盖区间内,因此数列y(0)可以建立GM(1,1)模型且可以进行灰色预测。

2、建立GM(1,1)模型。对y(0)数列进行累加处理,得到累加生成序列:

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y(0)数据列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输出结果,得到GM(1,1)模型y(0)(k)+az(1)(k)=b(其中z(1)(k)为数列y(1)的邻值生成数列,k=1,2,3,4,…,11)的两个参数值a=-0.050307,b=1876685.648882,从而得出预测函数为:

并得出预测值、残差、相对误差,具体数据见表2。(表2)

根据上述预测模型计算的预测值、残差、相对残差等参数检验模型预测精度。灰色预测模型中,a为发展系数,反映预测的发展态势,当-a<0.3时,GM(1,1)模型可用于做中长期预测,本模型中-a=0.050307<0.3,适合用于做中长期预测。

3、检验预测值。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还需要进行相对误差检验和级比偏差检验。

首先,根据表2计算平均相对残差为0.0256<0.1,属于合格预测范围,且所有的相对残差值均小于0.1,因此认为此次预测精度达到较高的要求。

表2 模型误差检验一览表

综上来看,本文中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可以用于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需求预测。

(三)人才需求预测。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本文预测了2021~2028年未来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总量,经过调整后(x^=y^-1800000)的具体数据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依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7%,由此可见,未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也会稳步增长,这与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科技创新主题相一致。另外,虽然该增长速度与2010~2020年间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速度29.4%相比,未来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总量在绝对值上仍然有着巨大增长,到2028年人才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960,770人;同时,“十四五”规划期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未来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只会更大。(表3)

表3 未来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结果一览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可以看到,未来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如何有效地吸引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并留住人才,使之成为湖北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单位部门共同协调配合。然而,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武汉市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发现,各相关单位部门在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以及人才维护等方面仍然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人才公寓配比不足。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中心城市,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不仅高新技术企业聚集,而且武汉高等学校数量众多,大学生云集,为了留住大学生,2017年7月武汉首推大学生人才公寓,各区相继出台人才公寓配套措施,给毕业3年内在汉创业、就业且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大学生提供人才公寓,且享受低于市场价、八折优惠等政策,人才公寓精装修,可拎包入住。截至2019年初,武汉市已筹建人才公寓17,930套,但是随着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不断增多,每个产业园中分配的人才公寓数量有限,导致人才公寓分配到每家企业的数量较少,小型企业更是如此,截至2019年初,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量达到3,536家,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只能分配到5套人才公寓,这显然是不足以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问题的。另外,部分区域的人才公寓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上下班很不方便,每天所需要的通勤时间较长。

(二)人才政策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近年来,湖北省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人才来鄂,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除了吸引更多人才之外,还希望留住现有人才,比如“3551”光谷人才计划、千企万人、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武汉黄鹤英才以及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等,给予高新技术人才物质补贴或者荣誉奖励,但是随着近几年各省份“抢人大战”的开始,其他各省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湖北省的相关政策措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湖北省的人才政策没有更进一步的配套措施,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长效措施,比如,为了吸引相关人才来鄂工作,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应当考虑其家属的就业问题,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从而在根本上将人才完全吸纳过来。

(三)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比例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新技术人才占据着主要位置,而高新技术人才通常与学历挂钩,在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人才意味着高学历。在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人员平均占比70%左右,硕博学历人员平均占比在20%左右,博士学历人员平均占比5%左右,而有人才称号的人数,比如351人才、千人计划等,仅仅只有个位数,这表明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比例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吸纳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博士学历人才和有人才称号的人才,大多在高新技术企业内以技术顾问的形式参加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并不是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营中去,这显然不利于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留住和维护相关人才,具有不稳定性。

(四)人才知识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需求不匹配。湖北省是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每年培养几十万的高校毕业生送入社会。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的高校培养的基本上都是单一型人才,即学生在入学时选择了哪个专业,就只能在本专业得到培养,学习单一的专业技能,然而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复合型人才。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高新技术企业也不例外,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往往需要计算机相关技术的辅助和支持。企业这一多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对高等院校目前普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

(五)薪资待遇偏低。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湖北省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为60,561元,职工月人均工资为5,046.75元,年人均消费水平为25,100元,月人均消费水平为2,091.67元。我们选取广东省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分析,查看广东省统计局相关数据可知,2018年广东省职工年人均工资为89,826元(不包含城镇私营单位),职工月人均工资为7,485.5元(不包含城镇私营单位),年人均消费水平26,053.98元,月人均消费水平2,171.17元,由此可以看到,以2018年为基准,湖北省人均消费水平与广东省几乎持平,但是湖北省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却较广东省低2,000元左右。除此之外,随着湖北省各地房价的快速上涨,特别是武汉市,工资上涨的速度抵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湖北省的工资水平越来越不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人才容易流失。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不能较好地留住人才的问题,人才容易流失。一方面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两年内跳槽率高,这一现象在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他们常常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跳板,以此来磨炼自己,从而在下一次求职中找到待遇更好、平台更大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招聘方式而言,为了保持人员的稳定性,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从其他省份回流回来找工作的人才,然而从外地回流回来的人才只有不到10%的比例,这一数据并不乐观。除此之外,如果企业想要招聘异地人才,任务会更加艰巨,因为这会涉及到异地人才一系列的随之而来的安置问题,例如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

四、对策建议

(一)合理规划人才公寓布局。一方面要合理规划人才公寓位置布局,结合实际,考虑其地理位置的偏僻与否,使其在方便企业员工的同时,发挥人才公寓应有的作用。尽量使人才公寓分布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地方,针对地理位置偏僻的人才公寓,可以开通高新技术产业园到公寓的专线公交。另一方面对于人才公寓数量少、配比不足的问题,可以在符合人才公寓入住条件但是没有空余人才公寓可提供时,对这部分人才进行相应的等价租房补贴。

(二)出台相关人才政策配套措施。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将其吸引过来,留在湖北省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但是,对于异地引进的高端人才来说,要想将其吸引过来,并且稳定工作,除了必要的物质奖励以及解决住房问题之外,针对其配偶工作安置以及子女教育等,也应当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解决好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家庭在湖北省定居下来,从而实现高端人才的完整引进,与此同时也能保证高端人才的稳定性。

(三)照顾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于那些发展初期的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要照顾和扶持。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相比,规模小,资金少,因此在人才招聘方面,可以通过更大的税收优惠倾斜,使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节约出部分资金用在吸引人才方面,以便于与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高质量人才资源,使其在高新技术人才需要上得到满足,进而加速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规模升级。

(四)有针对性地出台行业人才政策,有导向性地吸引人才。盲目的实行人才政策,虽然能够“地毯式”的吸引人才,但是会出现人才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要想发展好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出台专属于该行业的行业扶持政策,更关注人才质量而不是人才数量,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要,按照人才专业和人才层次,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做到有导向性、有目标性,从而有效为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具有特定专业要求的高学历或有行业成果的人才,以便精准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

(五)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高校和大学生数量多,要把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发展需要,向高校提交人才需求报告,高校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以“需”定“产”,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相关技术与生活和工作联系紧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专业技术交互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黑洞逐渐显现,这一复合型人才空缺急需被填补,因此,高校可按照这一需求根据“计算机+应用”的思路开设专业和开展教学,但这绝不意味着两个专业的简单加总,而是要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融合,使得两个专业相辅相成,进而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要。另一方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的衔接,加强合作,实现高校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转化,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而不是止步于理论研究,使高校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做擅长的事,这对于二者来说是双赢。

(六)提高薪资待遇,保障生活水平。虽然现有人才政策对于租房有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但是买房住房对于青年人才,特别是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随着房价、物价的快速上涨,高薪酬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择业的第一选择标准,因此要适当提高高新技术人才工资水平,防止高新技术人才流向其他高薪行业,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保障高新技术人才的生活水平,形成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长效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薪资让高新技术人才看到自己的价值实现。

(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构建人才交流平台。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要局限于单一的吸引人才的方式,可以联合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举办相应的大型技能项目比赛的方式,来精准定位并捕捉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所需人才。同时,搭建高新技术人才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打破企业壁垒,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营造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八)宣传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增强认同感。湖北省要加强在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外宣传工作,并联合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业参观和实践基地,在帮助大学生了解湖北发展与前进步伐的同时,打破对湖北发展原有的误解与偏见,使其看到湖北省发展的广阔前景,加强对湖北发展成果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留在湖北省的意愿,从而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高新技术公寓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数字公寓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