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2022-12-12 02:51梁紫敏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德英语课堂德育

梁紫敏

一、社会背景与初中英语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要起模范作用,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善用教育机智,结合教学主题适时融入德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为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鼓励学校开发、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倡广泛应用教育云等模式形成支撑初中英语教学和管理的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加快优质英语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覆盖。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新成果转化为英语课堂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加快完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达到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目标实现。

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真正诠释了“人”的培养先于“人才的培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强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根基。教育家朗格朗(Lengrand)曾说:“教育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还要把德育贯穿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巧妙设计英语教学活动,还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立德树人”。

三、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教贵情深,潜移默化

“教贵情深”,教师对学生的深深的情和爱能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爱生必须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学有所“成”不仅指“成绩”“成就”,还包括一个人优秀品行的养成。教师要有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借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即使学生最后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也是社会有用之人。因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互相了解身体状况和遇到的困难,然后给予其一定的关心和建议,从而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朋友和家人,营造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向加珍 2017)。

(二)把握舆论方向,与教材融合

1.紧扣主题教学

《基础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充分满足时代要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民主法治意识,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其人格的养成,促进其在人格与文化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提升其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从主题教学入手。

例如,将英语教学与爱护环境相结合,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Protect the Earth和七年级(下)Unit 4 Trees的主题都与环境有关,在学习完课本教材知识后,教师引申出有关地球环境的现状、破坏的原因和生活中变废为宝小妙招等,从而在无形中教会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其中,要清晰、具体地展示这些内容,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网络视频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搜索教学素材。

2.充分挖掘教材

很多英语教学材料中有与英语文化环境或我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外国的主要节日、中西方餐饮文化等。教师可围绕教学材料中的核心主题进行拓展,进一步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德育。

例如,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展示国际交流生对外国生活的所见所闻,在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中接纳他国文化。这是一个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契机,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机(台长辉 2017)。

课外阅读材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大“宝库”,会告知学生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且有很多是对人良好道德品质的赞美与宣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进行优良品质的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设计巧思妙想

英语教材内容往往是一些间接经验的传授,新时代的学生对自主学习、动手尝试更感兴趣。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提出的“研学后教”3.0版旨在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融·乐”课堂,强化“三融”突出“六乐”,让学生通过参与英语课堂多样化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题材的不同和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设计。

关于科普类的话题,教师可以多找新奇、热门的发明,同时要紧扣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爱好,并多积累教学素材,如学生作文、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中的留言或视频。这类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引起其共鸣。当遇到学生有不正确使用网络或一些不良行为现象时,教师可借机融入德育,事半功倍。

关于记叙类的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其他学生猜测或匹配文本。直观的视觉感受更能让学生体会题材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意图。

例如,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6 Ancient story中的两篇文章:《特洛伊木马》和《草船借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知,使其了解深层次的内涵,并通过分享、交流和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能在学会自主学习的同时融入集体,并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积极反省(付茜庆 2018)。

又如,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教师设计剪纸和十字刺绣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写作作好素材收集。通过课堂实践,受集体的影响,学生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点燃课堂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将“立德树人”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能力,充分吸收前沿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作好前期准备与课堂导入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主题探究的正确方向,融合互联网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提下为其德育发展保驾护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融·乐”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了在英语课堂上融合智慧课堂融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抓牢双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例如,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阅读部分提到广西传统技艺“鸬鹚捕鱼”。大多数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陌生,单靠文字材料难以体会到这门技艺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视频素材、对技艺人的采访片段和捕鱼图片等展开教学。同时,引申出我国其他传统手艺人的作品,如牙雕、扎染、双面绣和故宫修复师的作品等。学生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通过屏幕展示出来,无不惊叹;他们看到手艺人们无休止地练习和制作时的艰辛时都沉默了。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窘境和出路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不得不说,“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给师生带来的不仅是间接的知识,还有直观的震撼,这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用微视频、相册剪辑等展开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践证明,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自然而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增强文化感染力,家校共育

感恩教育是德育中的一大重点。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教师辛勤教导,感恩朋友关心爱护。同时,教育不仅限于校园围墙之内,家校共育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因此,英语教材中的话题可与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英语课堂与生活无缝连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可组织“母亲节英语菜谱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当堂制作英文菜谱并在全班分享,然后要求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菜谱在母亲节当天为母亲做一道菜,并拍照上传。当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果通过劳动教育展示在父母面前时,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又传递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在家校共育中形成合力,可以为学生从小根植文化的魂,涵养其精神世界,并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其打下人生的底色。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和“互联网+”背景下,在初中英语课堂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著名教育艺术家李艳杰认为:“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教师应言传身教,树立德育模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英语课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