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林区草原鼢鼠综合防治措施实践与探析

2022-12-16 20:09徐满郭延朋巩建新刘春鹏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害鼠鼢鼠鼠害

徐满郭延朋巩建新刘春鹏

(1.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河北 承德 068450;2.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引言

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为仓鼠科、鼢鼠属的动物,又名原鼢鼠、瞎老鼠、瞎瞎、瞎鼢、瞎狯、仔隆(藏语),属于动物界仓鼠科动物,不喜光,不喜风,一般生活在土质较为松软具有一定透气性的林地或耕地中。每年繁殖1次,1次繁殖一般为2~4只,主要栖息于中国华北、西北各地的农田、山林及草原中[1]。

近年来,随着造林工程的不断实施,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所辖范围内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能够达到“灭荒”的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草原鼢鼠数量持续增加,危害程度日益加剧,有的造林地苗木受害率高达50%以上,严重威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草地植被的安全[2]。目前,对草原鼢鼠的防治大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而化学防治往往会造成植物或其他生物受害,进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是不予提倡的[3]。为了有效保护造林成果,本文在总结草原鼢鼠危害特点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防治措施进行实践,经过经验总结和优劣对比分析,提出了草原鼢鼠有效综合防治的建议,以期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草原鼢鼠的有效防治提供帮助,进而巩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造林成果,大大促进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1 草原鼢鼠危害特点

木兰林场的草原鼢鼠,主要分布在西部具有沙质土壤的几个分场。虽然在一些海拔较高、土层石块的地区也有发现,但数量较少,尚未对林地造成明显危害。经过林场鼠害防治工作人员观察,草原鼢鼠在通常情况下活跃在春秋两季,并以春季最为严重。一般活动时间为9∶00—11∶00,15∶00—17∶00,且在阴天大风天气很少出没[4]。此时草原鼢鼠为了获得足够的水分和食物,主要侵害樟子松、油松等针叶幼树的树根。在夏冬两季基本没有发现鼠害现象,经过观察认为主要原因为夏季雨水充沛,鼢鼠所需食物水分充足,且气温过高,而冬季由于冬眠的习性,一般不进行活动。由于其危害位于地下一般很难发现,受害树木只有在被啃食后的第2年或第3年以后才能发现,因此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综合防治措施实践及经验

为了有效防治辖区内草原鼢鼠危害,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以辖区内鼢鼠为实验对象,在幼林地比较集中且鼠害相对比较严重地区,选取不同地块,进行不同防治方法实践,总结对草原鼢鼠的防治方法和经验,找出一种或几种最适宜鼠害防治方法以提高以后对鼢鼠的防治效果。现将几种防治草原鼢鼠的方法介绍如下。

2.1 化学防治法

2.1.1 毒葱防治法

利用鼢鼠喜食大葱的特性,在切洞内投放毒葱(将大葱晾晒1~2d,用溴敌隆原液兑成1∶50药液,浸泡大葱约2~5h,大葱需用手拧成约10cm段)。利用工作人员自主研发的地下害鼠投药器将约50g大葱投放进洞,用草甸土把投放孔封严,待地下害鼠将毒葱取食达到防治目的。

2.1.2 磷化铝防治法

此法主要利用的是磷化铝在5℃以上的气温下会挥发有毒气体,同样利用地下害鼠投药器将磷化铝药片5~8粒投放进洞,利用草甸土把投放孔封严,进行熏蒸达到防治目的。

2.1.3 农药烟熏法

与磷化铝防治法相同,此法也是在封闭空间内利用有毒气体进行防治。将氧化乐果等化学药剂与柴油以1∶6~1∶10比例配制,利用烟机对有效洞(挖开洞无蜘蛛网和无水雾气的洞道)喷烟雾,以对地下害鼠达到防治目的。

2.2 生态防治法

2.2.1 趋避物种植法

经查询相关资料,及向有经验的村民咨询,得知鼢鼠不喜粟子,工作人员提出设想,即在春季将危害地块株间播撒粟子种子,待其长成,利用其气味有效阻隔草原鼢鼠侵害林地。

2.2.2 群落混交法

众所周知,人工纯林比混交林对危害物质的抗性要低,因此工作人员在条件适宜的地块同时栽植落叶松等防草原鼢鼠苗木与原有樟子松、油松进行混交,力求降低林木的受灾率,有效降低草原鼢鼠对林地的侵害,使其能顺利郁闭直至成林。

2.3 物理防治法

2.3.1 地箭捕捉法

地箭捕捉法是林区内居民和工作人员最常用的防治鼢鼠手段之一,具体做法:取长1.5m(柞、臭柳、白桦等)、粗3~4cm有韧性的木棍和相应4段的铁丝做成弓,用长30cm的8号钢筋做成剑,用线绳和木棍做拉棍,在鼢鼠的有效洞口距洞口约12cm将弓箭正直的放置并用石头和草皮将弓压好以防草原鼢鼠在被扎时挣扎逃脱。此方法的最佳使用时期为4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这2个时期鼢鼠活动频繁,返洞及时易捕杀,命中率高[5]。

2.3.2 水灌防治法

此法主要是利用水罐和水管将水引到草原鼢鼠末端较高的有效洞进行灌水,以达到防治目的。

2.3.3 地下陷阱捕捉法

与地箭捕捉法类似,先找到有效洞口,将有效洞切开,看其鼻痕方向和草根方向来判断其行动方向,在其洞道下方将瓦罐上方放1张纸,用土伪装好,将有效洞封闭好,注意手不要出汗接触所设陷阱的物品,尽量带手套,草原鼢鼠的嗅觉相当灵敏,闻到其他异味就会进行填洞,导致失去效果。

2.3.4 夹子捕捉法

将夹子布置在草原鼢鼠的有效洞,待其进行活动将其捉捕。

2.3.5 大葱引诱捕捉法

将草原鼢鼠为害严重地块边于春季4月中旬埋置大葱2.5~5kg引诱草原鼢鼠取食,利用人工进行捕捉。

2.3.6 树根围网法

此方法为被动物理隔离法之一,即在不采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尚未有鼢鼠进入的即将进行造林的地块进行树根围网后造林,考虑到害鼠仅针对幼龄林造成破坏,为保证后期苗木正常生长且不再对苗木挖出进行二次作业,采用的围网使用了可以在土中降解的材料,预计3~5a后,幼树长大围网也自行降解,不会对树根产生影响,使苗木能够被动地度过易受侵害的时期,直至郁闭成林。

2.3.7 地沟隔离法

此方法是在树根围网法的基础上演化的物理隔离防治,采用挖阻隔沟并进行区域围网的方式,防止鼢鼠进入造林地,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的宽度和埋设围网的深度,在有效控制鼢鼠侵害的前提下节约成本。

2.4 天敌招引法

通过对本地天敌进行调查,采用人工设置天敌栖息和繁殖场所的方法,为鼢鼠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及繁殖条件,从而增加天敌数量,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6]。根据近几年的防治经验,由于草原鼢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猫头鹰等生物对草原鼢鼠的克制并不大,狐狸放生野化以及獾子招引的方法又不切合实际。木兰林场工作人员考虑到蛇类有钻洞的习性,在大面积的新造林地附近设置了20处招引堆,并对其空隙填入了干草土块等,使其更适合蛇类驻扎。根据实践经验,招引堆间隔30~50m为宜。

3 草原鼢鼠防治措施优劣分析

通过2020—2021年2a的观察发现,在不采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上单独采用1种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很多方法单一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其中,农药烟熏法投入高,效果却和磷化铝防治法差别不大;趋避物种植法,粟子的生长在林区内不明显;群落混交法看不出直观效果;水灌防治法由于林区内取水、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投入过高,时间太长;地下陷阱捕捉法、夹子捕捉法、大葱引诱捕捉法投入高,效果却不如地箭捕捉。以上几种防治方法,笔者认为效果不佳,不建议使用,因此在此不多加论述。

3.1 地箭捕杀法

笔者认为该方法属于被动防治法,也就是在发生鼠害后发现其生活区域再进行补救的措施,根据近几年防治经验,此方法仍应作为主要防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效益直观,生态环保,避免破坏植被;缺点是需人为对每只害鼠进行捕捉,经测算,平均投资约450元·hm-2,需要投入较多人工,建议在人工充足且人均工资较低地区使用。

3.2 药物防治法

与地箭捕杀法类的相似之处是先找到害鼠的活动区域(林地遭到侵害后),进行防治。此法是近几年根据经验发现并开始使用的防治方法,优点是人工投入少,经测算平均投资约为150元·hm-2,缺点是无法看到直观效果,只能根据1~3a后,是否仍有鼠害发生的具体情况才能看出防治效果,同时由于使用药物存在毒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经近几年观察发现,此类方法搭配其他防治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源头控制害鼠数量,且由于有害药物最终均属于埋入地下鼠洞内,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考虑到药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此方法应在鼠害严重地区作为辅助防治方法,而非主要防治措施。

3.3 树根围网法

脱胎于地上害鼠树干围网防治法,目的不在于控制危害源而在于保护目的树种,此法投入非常大且时间跨度较长,根据相关经验,鼢鼠可对15a以下树木树根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因此需要使用透气性好、质量好,不影响树木生长,但能够在3~5a后降解的材料,且由于需在栽植过程中直接下网又不影响树木成活,对作业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操作也更加繁琐。木兰林场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监测样地的方法进行详细观察,其中3块样地的铁丝网网眼大小分别为1.5cm×1.5cm、2cm×2cm和3cm×3cm。此外,分别设置3块对照样地,对照样地不做任何措施。通过观察,没有进行保护的树木受害率在10%~20%,3cm×3cm的样地危害在5%左右,1.5cm×1.5cm、2cm×2cm没有发现危害,因此2cm×2cm网眼的围网能够起到保护效果。根据本年度统计此法投资根据栽植树木密度约在900~1350元·hm-2不等(平均每株幼苗栽植时增加0.7~1.0元),投入十分大,仅适用于小面积造林地块,建议在小面积的实验基地等科研实验地区进行小范围使用。

3.4 地沟隔离法

脱胎于地上害鼠阻隔沟防治法,此法属于在作业初期就对目的地点进行隔离,避免害鼠进入幼林地,由于此法不需要对每株苗木进行保护,所投入的人工费用大大降低,工作人员在树根围网的2cm×2cm网眼大小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实验,选取相同的材料对实验地四周进行了围网保护。为了分析围网的埋设深度,分别采用地下掩埋30cm、40cm、50cm的铁丝网进行隔离实验,经过对比观察3组实验地均没有出现危害情况,得出结论为30cm的深度即可满足保护要求,最终经过测算,此法平均投资约为600元·hm-2,投资处于中游水平。但由于此类方法受地域限制十分明显(一般为平地且无较多石块的地区),同时需要在无害鼠出没或已经确保完成防治地块进行此类隔离方法,因此建议此法根据实地情况结合药物防治法使用。

3.5 天敌控制法

是采取的对害鼠最为生态环保的防治方法,工作人员通过设置招引堆,吸引害鼠的天敌(蛇类)进行生物防控,根据2020—2021年度数据分析,此法虽然需要人工结合机械进行作业,但由于防治面积大,综合来看,平均投资约为150元·hm-2。缺点是此法防治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也无法确保目的树种的安全,只能结合其他方法防治,无法单独使用。

4 草原鼢鼠综合防治的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以往多年防治草原鼢鼠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草原鼢鼠的综合防治要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后,科学选择防治措施,合理制定防治方案。通过2020—2021年2a的观察发现,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因此可以采用几种防治措施配合使用的策略。

地箭捕杀法作为最直观有效的防治草原鼢鼠的方法,应被大范围推广使用,尤其是配合药物防治,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当前也是木兰林区防治草原鼢鼠最直接、普遍的方法。

草原鼢鼠有效防治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这就需要在开展草原鼢鼠有效防治工作时,多动脑、多尝试,集思广益,力争研发出更加有效、生态环保、成本低廉的措施。

5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巩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造林成果,务必做好草原鼢鼠防治工作,坚持防治效果与生态环保并重的原则,利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草原鼢鼠危害,保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森林绿化面积,为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害鼠鼢鼠鼠害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