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吉林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2-12-16 20:09艾洪福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吉林省职业院校

艾洪福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符合地域特性的技能型人才[1],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吉林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必须把“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吉林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具有区域性和地方性的职业教育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养高质量的乡土人才。职业教育要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调整产教融合模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项目,深度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平台,为吉林省的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和物质基础,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2]。

1 吉林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现状

1.1 吉林省乡村振兴现状

实现吉林省乡村振兴必须要稳固国家的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强化农业支撑。加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三产融合[3]。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远之计,吉林省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省脱贫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0个百分点,达到了1.2万元;农民收入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全省通过项目帮扶、产业帮扶实现了42万余人的脱贫;通过强有力的就业措施,稳就业11余万人;在乡村治理、设施配套等方面均取得有良好成效。

1.2 吉林省职业教育现状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促进了吉林省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吉林省的职业教育水平已经迈入了全国前列,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以及学生的就业率均稳步增长。通过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培养通道,为吉林省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性人才[4]。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立足于省情,结合区域特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调整办学方向、优化培训体系使得吉林省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逐步提升;通过政府、企业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先进水平;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使得人才培养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吉林省的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职业教育正不断地为吉林省的乡村振兴提高贡献度。

2 职业教育与吉林乡村振兴融合困境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全方位的振兴。吉林省的职业教育正在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虽然职业院校在服务吉林省的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不断通过校企合作、地校合作模式为乡村产业提供紧缺人才,但是吉林省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困境[5]。

2.1 学校聚焦“先进产业”

先进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但是乡村产业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目前,吉林省的职业教育在实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过度注重与国家先进产业的合作。当然这种产教融合模式符合价值取向,但是我国的乡村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乡村产业一般规模小、效益偏低,不同程度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6]。乡村产业数量庞大,更加需要高质量乡土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近些年,很多职业院校立足于吉林省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始重视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基于吉林省的农业大省特点,某些农业类职业学校通过专业布局强调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但是对乡村产业覆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校企合作倾向“以大为美”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吉林省的职业院校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更加注重与大型企业的产教融合,往往忽视了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在宣传过程中只重点强调学校与高、精、尖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情况,忽视了与地域相关的特色乡村产业、乡村产业的产教融合优势,同时学校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存在较大的消极性。而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中,乡村企业作为中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庞大,并且乡村企业占据着市场的主体部分,无论是就业岗位的需求数量,还是对国家经济贡献方面,其总贡献率不亚于“高精尖”的大型企业[7]。因此,乡村企业的发展更应受到重视,可以通过调整产教融合模式,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2.3 专业布局过度契合“城市企业”

职业院校基于招生和就业方面考虑,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主要将“城市”作为中心,寻找发达城市的企业作为合作育人的主体,从而导致乡村产业很难融入职业学校的育人过程,成为职业教育的辐射“洼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尤为重要,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乡村经济、县域经济是吉林省经济结构的主体。乡村产业、地方企业具有弱势特性,与发达城市企业存在差别。相对而言,乡村产业更需要通过地方职业教育提供助力[8]。然而,目前吉林省许多职业院校并没有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存在专业设置、学科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多数“留不住”,学生毕业后多去发达沿海城市就业。从而导致吉林省对于乡土人才的需求岗位逐年增加。

3 职业教育赋能吉林乡村振兴途径

职业教育为吉林乡村振兴作出了很多贡献,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实现吉林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吉林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实施。

3.1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的振兴,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对农业人才、乡土人才需求巨大,吉林省的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乡土人才[9]。当前,吉林省乡村产业形态存在天然的弱势,欠发达区域弱势,乡村产业的非“高精尖”特点,使得乡村人才很难“留得住”,“引进来”更加困难。作为地方职业院校一定要紧紧围绕区域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职业优势,为地方发展、乡村振兴积极参与适合区域特点的乡土人才培养,在原有的产教融合模式下进一步深化,努力为乡村振兴培养高技能人才,逐步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结构,为乡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基础。助力吉林省的乡村振兴战略。

3.2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为其它方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乡土人才为乡村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但是产业自身的形态、技术支撑、组织方式等均是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职业院校需要深度融入乡村产业,通过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激发各个要素的活力,强化要素的组合效率,促进乡村产业向“高精尖”转变[10]。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和智库作用可以为乡村产业的产品结构优化,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极大帮助。职业院校要多角度融入乡村产业,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3.3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兴”,更需要“文化兴”。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区域,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优势。主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和,不断改善乡村人民的精神风貌。职业院校应增强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同时更需要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方向指引。如,通过对乡村人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升人们的市场意识、管理水平和技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政策效果,做好乡村精准文化扶贫;将“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想带入乡村文化领域。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要紧跟地方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职业院校要基于学校定位,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完善教学体系,紧紧依托“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项目有效实施,不断进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4.1 注重专业内涵式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尤其是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方面围绕吉林省情进行改革,同时要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以服务吉林省乡村振兴为己任,逐步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乡村振兴,成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努力做好乡村振兴的实践者[11]。

4.2 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有效服务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对于不同课程要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有效反馈到实际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12]。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将学生带进乡村产业,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实际的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有效反哺教学。

4.3 关注服务乡村需求

职业院校的区域属性需要更多地关注地方的乡村产业具体需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掌握当前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实际岗位需求和人才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助力乡村发展。如,搭建电商服务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组建“科技小分队”,实现定点帮扶,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乡村志愿者”机制,让学生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构建乡村扶贫桥梁。职业院校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为吉林省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5 总结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处于我国东北的中枢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吉林省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应为吉林省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点,全盘考虑区域特色,从服务乡村振兴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基于当前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困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乡村产业、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并要做实、做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职业院校要不断整合和改进学科、专业设置,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职业院校要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乡村需求。逐步夯实产教融合基础,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为打造吉林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贡献职业教育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产教吉林省职业院校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