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2-12-18 11:04陈星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5期
关键词:能源绿色经济

陈星玲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财政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1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1]。

1.1 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途径。2020年,全球能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74万t,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9.5%。交通运输255万t,农业152万t,制造业和建筑业46万t,其他工业过程32万t,其余部门合计67万t[2],工业和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大。

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2020年,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碳达峰[3]。其中德国在1973年实现了碳达峰[4],并承诺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5],全球大部分国家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6]。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本国绿色发展战略,从工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出台了具体的绿色发展措施,鼓励和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7]。

1.2 国内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传统资源消耗占比高,高耗能、高污染现象严重;循环经济发展力度不足,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低;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少的挑战。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节能提效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8]。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9.8亿t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39亿t和39.6亿t,占全球比例分别为50.4%和54.3%,煤炭消费量增长0.6%。2020年石油消费总量达7.02亿t,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消费量增长3.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3.1%[9]。

中国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从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2 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传统资源消耗占比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传统能源在利用时,大多产生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污染空气、土壤、水源,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火电为例,2020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124 517万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56.58%,同比增长4.7%。火力发电量5.28万亿kW·h,占全国发电量的71.16%,目前中国火力发电量约占全球火力发电量的一半,火力发电厂大多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火电装机省份排行前五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广东、内蒙古、河南。2020年工业用电量为5.02万亿kW·h,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kW·h,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67%。德国作为西北欧国家中最后一个使用煤电作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国家,近年来德国通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屋顶光伏等方式,基本上没有弃风、弃光现象,风力和光伏发电占37%,2020年德国国内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近50%,并宣布在2038年将关掉所有的煤电厂[10]。2020年煤炭仅占英国电力结构的1.8%,计划在2025年前不在使用煤电厂[11]。

汽车尾气作为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及硫化物。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各国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2025年挪威100%,欧盟2030年35%,中国2025年25%[12]。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超过美国2.78亿辆,成为世界保有量最多的国家。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中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复合增长10%,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不少,2020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 593.0万t,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769.7万t、190.2万t、626.3万t、6.8万t,其中汽车占比分别为90.2%、98%、94.1%、94.1%[13]。

2.2 循环经济发展力度不足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固体废物等。生活垃圾中,我国以填埋为主,主要固体废弃物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33亿t,历史堆存量超过300亿t(不包括废石),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2019年,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19.49亿t,同比增长0.73%,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为55.63%。我国工业每年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利用率偏低,处理固废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比重仅为20%,远低于德国66%、日本67%的水平。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为20%,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60%[14]。

2.3 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研发经费总量约为美国的54%。德国要在2025年前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的总体目标。PCT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美、日、德在绿色技术领域的研发处于领先地位,是绿色技术PCT专利主要技术来源国。美国PCT专利102 660项,占全球PCT专利的27%;日本PCT专利72 547项,占19%;德国PCT专利40 390项,占11%;中国PCT专利21 337项,占6%,中国仍与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15]。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美国绿色发展的优先领域,全世界二氧化碳年捕捉能力在40万t以上的项目有51个,其中美国占10个。美国采用绿色技术和发展措施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7年出现55亿t峰值后呈显著下降[16]。德国绿色产业年增长率超8%;德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科技市场中所占份额达到14%,远超其在全球经济所占的比重[17]。

3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3.1 完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以环保理念和制度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德国有近8 000部环境法律法规,加上欧盟的400余个相关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环境问题管控体系[17]。中国在制定和有效执行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各省市应因地制宜,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制定具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措施。加强财政、金融等领域政策与环保政策的相互配合,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发挥政策调控的整体作用。

3.2 发展低碳清洁化能源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我国低碳清洁化能源的重要战略,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但在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要统筹生产保障和结构转型,统筹长期战略和经济发展,统筹传统能源升级转型和新型能源发展建设。非化石能源可从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进一步降低传统能源使用率。推动清洁能源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此期间,重点打造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风基地”,以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及重点行业能耗降低。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衰退产业中的物资资本向新型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

3.3 提高绿色科技创新

企业应站在战略高度看待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在绿色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中国在多领域进行绿色技术布局,在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提高风能、光能发电储存技术,降低弃风、弃光现象;开展氨混烧、纯氨发电技术研究;提高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筑牢企业成为绿色创新主体的理念,建立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引导国企积极开发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大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字科技等行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绿色经济转型。

3.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物质和能源在循环经济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排放三条技术路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从节约利用水、土地、矿产品和能源等方面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从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索取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废弃物无害化排放可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为重点突破,各工业园区及企业充分利用余热发电、废水提取中水、废气制乙醇和甲醇、从固体废物提取金属元素和制建筑材料等方式的资源循环利用手段,加大尾矿治理投资与力度。各地要扛起环保责任,落实环保考核制度,逐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3.5 加强智能化建设

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来帮助制造业的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提高制造效率,减少能耗物耗,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未来生产制造智能化是发展的必然之路,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实现高柔性、高智能、低排放、低耗能、定制化的生产,保证智能制造业实施落地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推动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治理换脑,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大数据智能化,既要为经济赋能,也要为生活添彩,提高大数据智能化在民生服务、智慧城市、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应用。

3.6 支持绿色金融建设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清洁发电的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采取信贷作为主要投资方式;对于储能、氢能、碳捕捉等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绿色项目,采取上市融资、再融资及绿色债券等融资,让资本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出台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政府不对绿色金融产品干预,各项活动通过招投标形式开展,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保障资金高效公平使用,利用较少的资金带动一大批环保节能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让绿色金融产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猜你喜欢
能源绿色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
再造绿色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