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12-18 11:04刘九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刘九峰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科技力量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已经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并且成了当今世界的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与人力资源强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内蒙古自治区角度而言,其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说最近几年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引进启动大项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说,其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自然资源及能源要素的驱动,以至于科技创新与治理成本始终未能成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新动力。所以,如何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成了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 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就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连续8年保持着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第一的好成绩,然而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与稀缺性特点,采取高排放、高能耗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难以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因此,与内蒙古实际发展现状相结合,依靠高层次科技人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实现最大的产出,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新起点,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构建创新型内蒙古,实现“走进国家前列”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将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2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2.1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

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及素质是衡量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团队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够直接关系到地区的整体实力发展。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存在高端人才缺失现象,截至201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总量约为270万,其中每年每万名劳动力之间科研人才的占比为20.9人/年,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33.6人/年的比例来说存在明显的差距。另外,在270万人才当中,仅有62万人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占据技能型劳动者总量的20.8%。具体来说,公共参与实施的国家级培育人才计划项目的人才仅有40余名,具有“长江学者”称号的特聘教授3人,入选“草原英才”1 290余人。同时,内蒙古为实现人才聚集,还先后培育了创新创业团队、基地540余个,但其中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仅有70多个,所以从整个层面而言,内蒙古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方面存在明显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优现象,并且从人才结构层面来说,文科人才的数量远高于理科人才,在有限的理科人才中,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又较为有限,以至于内蒙古地区的人才结构中严重缺乏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等。所以,从总体角度上来说,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内蒙古需要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并从提高高层次的科技人员的数量及素质作为入手点,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以缩短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距离。

2.2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形成的现有机制

2.2.1 “项目、人才、环境、平台”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地推动人才,并将统筹兼顾这一方法应用于人才推进工作当中,将引进和培育人才放在科技发展的核心位置。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在安排各类项目时,会统筹人才团队的建设,并在培养和创新人才团队时明确人才的引进标准及目标。同时,不仅在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过程中提出引进人才及培养人才的目标,还在推进创新平台产业化发展及改善创新环境期间,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展开了充分考虑。

2.2.2 引进和培养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通过引进和培养的互动机制可以实现以引进人才的方式促进人才的培养能力;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引进,例如:在内蒙古领军人才培养及创新团队的构建当中,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基于“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以引进和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推动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及发展,改善和营造中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成长环境。

2.3 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2.3.1 加大了投入力度,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相较于我国东、中、西部等地区的整体人才工作投入经费力度而言,内蒙古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限制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发展。内蒙古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不断加大了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加强地区科技财政支出的方式扩大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育及引进规模,实现了对专家、院士及领军人物的工作支持,形成了“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工作原则,为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

2.3.2 加强了顶层设计,突破了机制束缚。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构建了科学统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并在强调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的同时,对于相关指标体系中的定性及定量因素赋予了一定的权利,结合人才的类型、层次以及岗位建立了以用为本的评价体系。同时,在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过程中也逐渐减少了行政方面的干预,将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及市场评价引入其中,将第三方评估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并基于高层次科技人才存量不足及质量不优的前提下,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

3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3.1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3.1.1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如今,内蒙古自治区所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尚不到5 000名,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仍处于紧缺状态,无法很好地满足当下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部分高层次科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农业、教育以及卫生等相对传统的领域当中,以至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缺少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支撑,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匮乏。

3.1.2 制度陈旧,机制乏力。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现阶段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存在滞后现象。在进行人才选拔期间,制定的标准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加上具体的人才选拔方式存在因人而异的现象,导致各种弊端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发展进步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人才的使用及培养呈现出“人不得其位,事不得其人”的情况,阻碍了内蒙古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所带来的“大锅饭”弊端在内蒙古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表现。而在实际工作中精神奖励远多于物质奖励,导致在实际工作当中无法对人才形成有效地激励,也就无法激发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最终致使人才的效能发挥得不到最大化。

3.1.3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支撑体系尚未形成。由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会涉及各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会涉及诸多不同的因素及变量,所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既是一个内在关系错综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理论含量丰富的逻辑体系,所以做好高层次人才支撑体系是实现培养人才的关键。支撑体系的本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运行载体,同时也是多元化、动态化以及层次性的一个社会系统,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内部包括:引入体系、培训体系、激励体系、人才储备体系、留才体系以及科技投入体系等多个方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在此方面提起了一定的重视,但在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各支撑体系之间既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也缺少彼此之间的相关性。所以,想要构建完善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2 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3.2.1 管理机制因素。目前,用人单位相对更加重视内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有些垄断行业内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但在收入分配方面却是一直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情况。很多重点企业或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因收入较低,导致人才严重短缺;而很多外资企业及垄断性企业因收入水平偏高,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从而形成了人才积压浪费的现象。特别是在户口、档案、社会保障及住房等体制性因素的影响,致使人才流动遇到重重障碍,导致原本应该社会化的人才成了某一个单位的人才。

3.2.2 观念环境因素。环境是决定人才作用及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以及尊重科学”这一社会环境的塑造,并且从宏观层面而言,因人才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也初步形成了人才发挥作用以及建功立业的相关机制,但也因受到过去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导致当前现行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体制、理念、政策以及机制等方面都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差距,加上“官本位”、排资论辈、部门所有以及平均主义等情况的存在,致使优秀的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同时从微观层面而言,人才所处环境也并未得到真正的优化。

3.2.3 培养教育因素。自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开始着重发展教育事业,现如今人才储备及使用趋势越来越合理,人才发挥出的效果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内蒙古现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54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独立学院2所,高职院校35所,共有65万左右的在校生,全区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7.4%。内蒙古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脚步也十分迅速,现有在校研究生超过15万人,全区内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6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家。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高等教育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贡献。但在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时,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高等教育实施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较为艰巨;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改革需求等。

4 完善内蒙古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体系的有效对策

4.1 市场配置科技人才与政府主导人才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时代下,市场是决定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处于边疆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市场发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人才市场中也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规则来完成科技人才的配置工作,那么势必会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想要更好地完成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及使用等相关工作,就必须要以中央人民政府为导向,充分利用我国政策优势,统筹协调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另外,在发展有关国家战略事业,例如新能源、环境保护、新材料以及高等教育等行业时,应该始终坚持以中央人民政府政策为核心,彻底解决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问题。也间接证明了利用国家制度优势来促进中央人民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支持的重要手段。

4.2 加大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制度来支撑人才发展

在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将全区的人才建设与产业规划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符合内蒙古发展实际的创新发展指标,促进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坚决杜绝将人才引进作为短期政治目标,而是应该营造一个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的良性发展氛围。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激发出人才的积极性。虽然说目前内蒙古很多单位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但也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构建一个符合当下市场经济规则且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遵守“按劳分配”原则。从政策上而言,应该将政策倾斜于关键岗位及一流的技术人才方面,确保所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所付出的劳动和贡献能够与所得报酬相匹配,让广大科技人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单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4.3 不断完善人才,发展“软环境”

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应该将重点集中于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造自由、民主、和谐以及宽松的体制环境,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一个可以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发展环境。同时,还应该积极培育各种专业社会组织及相关的人才机构,支持行政性人才服务机构及社会人才服务组织以委托、购买服务以及合作等形式为人才提供保障。在引进人才后,要重视人才并合理分配人才,将当前现有的人才政策待遇进行贯彻落实,形成一个科学的引进人才及本土人才对等待遇机制;同时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对于贡献突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5 结束语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现阶段人才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虽然该类型的人才数量并不多,但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却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重视并加强对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技术人才现状的分析对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更是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为了能够全面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人才观、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为内蒙古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贸促系统举办展会计划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七十为作家集体祝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