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2022-12-18 14:44刘缘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思政

杨 希,刘缘媛

(1.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313099)

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是最接近世界和全球化的专业,因此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需要有全球化国际视野和大国战略意识,将文化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中;除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外,还应传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及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外语学习者应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批判的思维辩证看待西方文化

比如,英语学习者通常会以BBC广播作为课外泛听材料,从语言本身来说,这种输入是积极的,因为学生可以得到最地道最纯正的目标语输入,因此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也要谨防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不良渗透。相比其他专业,英专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西方文化,意味着他们这个群体里存在更多的文化安全隐患,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摈弃崇洋媚外思想。综合英语是全国各大高校外国语学院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必修课,本人主讲该课程,对象为翻译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以《新编英语教程》(梅德明)第一册为教材,现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相关体会。在Unit 12 Interaction Activities部分,讨论的主题为“How to Look at Westernization”,编者给出以下问题:What is meant by“westernization”?What I know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est?What I know about western culture—literature,music,painting,custom,and habit?Should westernization be accepted in discriminately?Why or why not?西方国家工业化较早,积累了较多的原始资本,早期向世界殖民、扩张,获得了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先机,掌握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及进行文化的产出,客观上说可为我们辩证学习提供素材。但从文化安全的角度来说,也要防止某些文化输出国,大肆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力图隐性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教师在指导学生讨论以上主题时,应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客观对比中西方文化,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科学技术、军事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为例,讨论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思政教育应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方针,此方针准确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新时代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风向标。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则是在文化安全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另一个方面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相应地,在上层建筑层面,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一体化也是时代浪潮的必然产物。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世界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从文化安全的角度来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发扬其精髓,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则是我们语言学习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肩负着让世界了解现代化中国的重任。那么熟练的语言功底则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其次,学生还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可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加强该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修养。《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共15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笔者在设计教学计划和撰写课程教案时特别在每个单元最后加设了“讲中国故事”环节。以Unit 3 Holiday为例,本单元Reading 1 What’s Behind Halloween为精读课文,万圣节为西方重要的传统节日,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节日的起源、历史、风俗等。讲授部分结束之后,将单元最后两个课时作为中国故事环节,提早布置任务,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将所教授的2020级翻译英语1班32名同学分为八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用英文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借助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特点。演讲完毕后,教师和台下同学均可向演讲同学提问,此为答辩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内容结构、语言组织、语音语调等都应考虑在内;最终成绩由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结果将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以分数作为外部驱动力,从而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中华民族是团结的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是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自己组的成果展示做贡献(比如查阅资料、文案整合、动画合成、课堂展示等)。“讲中国故事”从准备到展示到欣赏再到评价,整个流程下来正是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此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教师不再一味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同学们提振了学习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维护文化安全、国家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人人有责,英语专业同学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如何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找平衡点,如何让中华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易于接受,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异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群体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加之多年来西方媒体对本国人民及原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洗脑及负面引导,他们甚至对中华文化有畏惧感。所以为使中华文化更易于被接受,其传播的方法和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浅显易懂而非高深莫测,娓娓道来而非侃侃而谈,从最具时代特征的事物开始,优美的歌曲、精致的剪纸、热播的电视剧、中华美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前文中所提,综合英语课程第四单元,在“中国故事”环节,本人给出了Chinese Cuisine的主题,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介绍中国八大菜系;中国故事中的中国菜就是中华文化中易于被接受的内容之一。笔者在澳访学期间,曾多次协助当地政府多元文化部门联合华人社区举办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庆典活动。从室内走向室外,可增加文化传播的受众,华人应该走出自己的圈子,向更多的文化群体展示自己的风采。传播中华文化犹如教师授课,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也许能把课程设计得非常精美华丽,那么学生是否接受了所有知识点,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呢?教学效果如何呢?反之,经验丰富的教师则会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文化传播策略是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的课外知识,这是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作为英语教师,除教授课本知识外更应该不断积累自己的阅历,放眼全球,心怀家国天下,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提高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思政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沿。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涉及各类学科,教师应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课程思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维护国家形象和文化安全、传播中华文化是外语学习者的责任、义务及使命;外语学习者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任重而道远。英语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的精神有机地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彰显时代精神,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颇具国际视野且专业知识扎实的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中华文化思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