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鲜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2022-12-21 08:52刘世芳李宜航吕亚娜尹翠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傣族药品

刘世芳,李宜航,苏 晶,吕亚娜,丁 璇,尹翠云,李 光*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 景洪 666100;2.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 景洪 666100)

傣族传统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凝聚两千多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吸收南传佛教医学及中医学思想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是中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傣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塔都档细(四塔、五蕴理论)、盘档三(三盘学说)、雅解(解药理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1]。傣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协调,以顺应自然变化为前提,其中,傣医在用药过程中以“鲜采鲜用”为其最鲜明特色,贯穿于傣医药治疗疾病、食疗文化、养生保健的全过程。受佛教教规“世间一切财富(包括医药知识著作)均为佛主所赐,任何人不得署名,不得以干品贮备药材,谋求财富”的影响[2],传统傣医在治疗疾病时会就地取材,多以新鲜药物治疗疾病,随采随用。由于傣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及东南亚各国,这些区域自然环境优越,物种繁多,为傣药“鲜采鲜用”用药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现代研究发现,鲜药富含充足的天然汁液,保持了天然的状态和分子结构,能最大程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3-4],鲜药在止血凉血、接骨续筋、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等方面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从历代傣医药著作中收集整理出傣医常用傣药鲜用品种610种,总结其用药特点,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傣药提供参考。

1 傣药鲜药临床应用

目前,傣药鲜药研究的广度及深度较为有限,所涉品种屈指可数,关于鲜药的品种、数量,现有文献记载不一,且较为分散,尚无确切统计,不利于鲜药品种的开发利用。笔者根据《中国傣药志》(上卷、下卷)[5]、《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6]、《西双版纳傣药志》(第1集、第2集、第3集)[7-9]、《中华本草·傣药卷》[10]、《傣药鲜药应用汇编》[11]、《傣族传统特色疗法及外用方药》整理研究[12]、《档哈雅龙》[13]等书籍所记录的傣药鲜药品种进行整理,见表1。

经文献调研发现,傣医治疗疾病时,其给药方法、制剂及辅料的使用等方面,均体现了傣医的用药地道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理念,尤其在治疗一些常见病、地方病时多采用鲜药,可便捷利用周边药物资源,如民间治疗跌打损伤或蛇伤的多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类药物;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多应用雅解匹勒(月子病解药)、雅塔都档细(调平四塔)、雅纳勒冒沙么(调经药)类药物;治疗拢沙力巴(高热惊厥、四肢抽搐、癫狂)选用清火退热、除风止痉类药物;治疗食物中毒选用雅解匹(解食毒药)药物。

傣医传统治疗方法多以鲜药为主[12],如暖雅(睡药疗法),是将鲜品药物切碎加水煎煮,或炒或蒸,取出药渣拌入酒或炒热之酒糟,拌匀,平摊于睡药床上,令患者趁热睡于药床,再用热药覆盖于人体周身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难雅(坐药疗法),是将所需鲜品药物,切碎捣烂,分别加入酒、芝麻油或淘米水等拌合均匀,加热后将药品置于坐药凳,令患者坐于药上接受治疗。烘雅(熏蒸药疗法),是将鲜品药物切碎,置于锅内加水煎煮,患者坐于上方,借药物蒸气熏蒸肌体以达治疗目的。咱雅(拖擦药物疗法),是取傣药包蘸温热的水酒,蒸热后拖擦患者局部或周身的治疗方法。打雅(搽药疗法),是在碗内盛适量冷开水或米汤,将各种药物蘸水或米汤在小磨石上研磨成合剂药汁于碗内,涂擦患处的方法。果雅(包药疗法),是将配好方的傣药鲜药捣烂(或干药粉调制为药膏),加酒或水炒热,将药包于患处。上述传统疗法中鲜药品种见表1。

表1 常用傣药鲜药品种

续表1

注:★常用睡药品种;◇常用坐药品种;△常用熏蒸品种;†常用托擦品种;&常用包药品种;药膳品种。根1:除根外茎还可入药;茎(藤)1:除茎(藤)外叶还可入药;叶1:除叶外根还可入药;果1:除果外根还可入药;果2:除果外叶还可入药;果3:除果外根叶还可入药;果4:除果外茎还可入药;花1:除花外根叶还可入药;种子1:除种子外叶还可入药;种子2:除种子外根还可入药;茎、叶1:除茎叶外根还可入药;树皮1:除树皮外根叶还可入药。

2 傣药鲜药在膳食中的应用

药食同源,是傣族医药学的特色之一,其鲜药入膳运用广泛,如在云南、四川等地凉拌鱼腥草普遍食用。又如春季采蒲公英食用,且食用方法多样,可蘸酱生食、焯水后凉拌或炒熟食用,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又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消炎止痛[14]。药膳可供无病但体弱之人食用,其通过调理脏腑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使之协调,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此外,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而制作的具有治疗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的膳食,可通过长期服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最适宜于慢性病患者。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87种)中有26味鲜植物药[15]。傣药鲜药食疗理论从傣医药理论发展而来,是傣族人民食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居于河谷平坝地区,气候炎热湿润,傣族喜好酸、辣、苦的食物,制作方法以烧、烤、蒸、煮、腌、舂为主,在食用辛辣、酸、苦食物时常配有生拌凉菜加以调和,除对体内酸碱起到良好的“中和”作用外,还可用于防治热病[16]。如龙葵、闭鞘姜、鱼眼草等品种均是傣族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傣药鲜药品种药、食部位相同(见表1),还有一部分食用部位和药用部位并非完全一致(见表2),这可为今后傣药药食两用品种开发提供依据。

3 傣药鲜药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傣药的鲜药品种除应用于治疗和食用外,还可应用于养生保健。傣医养生观的“雅解”理论[17]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物、水源甚至空气中均会引起机体“毒素”的积累,日常保健及治疗过程中均应服用“解药”以“解毒”,其理论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通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保持体内“四塔”和“五蕴”平衡协调。常用的解药鲜药有马齿苋、儿茶、九翅豆蔻根、大树甘草、大叶千斤拔、三叉苦、箭根薯、山芝麻、茴香、巴豆、玉叶金花、重瓣臭茉莉、古山龙、节鞭山姜根、竹叶兰、当归藤、赪桐、报春石斛、醴肠、姊妹树、夜花、七叶一枝花、南瓜、香茅草、鬼针草、黄姜花、假朝天罐、粘毛山芝麻、长柄山姜等。

表2 药食部位不同的傣药鲜药品种

注:※禁生食。

傣族养生方法主要是顺应自然,注重季节调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其与自然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18]。傣医传统治疗方法与养生保健也息息相关,如睡药疗法可疏通气血、解除疲劳、排毒养颜,适用于健康或亚健康群体;熏蒸药疗法可迅速排除酒毒、劳顿困倦、预防妇女产后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傣医认识到傣药鲜品可代茶饮,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保健茶。如食用辛辣食物,引起尿黄、尿急,甚至尿痛、尿血时,常用肾茶、扫把茶、倒心盾翅藤泡水当茶饮,可清热泻火、除湿利尿、解毒健肾[5]。根据食疗功效不同,傣医将药茶分为消食健胃、清火利尿、舒筋健骨、增力防老、解酒护肝等。

4 开发前景

药材鲜用可保留原有成分和原始药效,具有整体、天然的特性,且药物含量较高,有些鲜药活性成分及药理活性优于干品[19]。研究发现,从新鲜槟榔青叶子中提取的挥发油较从干叶中获得的活性更高[20],铁皮石斛鲜品中总生物碱及还原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于干品[21]。鲜人参经蒸制、干燥、煎煮等处理后人参总皂苷含量均低于鲜品[22],而鲜柠檬、薄荷经干燥处理后进行总酚、L-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含量测定发现,干燥会导致这些化合物大量损失且活性下降[23]。徐俊鸿等[24]研究发现,利用龙葵鲜药水煎液能诱导有效抑制人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蓝国建[25]将双柏散主要药味薄荷、侧柏叶、大黄改为鲜用,制成鲜药双柏膏,发现鲜药双柏膏外敷治疗Colles’骨折早期筋伤效果良好,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鲜药在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改善高脂肾阳虚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26-2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改变,大健康产业对养生保健的市场需求空间也越来越大,促进了鲜药保健品的研发。鲜药的主要组分是核苷酸和蛋白质,其小分子的特点使其活性成分易于人体吸收利用,且使用剂量小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开发利用潜力大[3]。而由于鲜药材受保鲜技术、季节性、地域性等方面的限制,极大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如果将鲜药加工为鲜药制剂或膏剂,将为鲜药的应用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28]。鲜金水仙胶囊、龙葵合剂、鲜益母草胶囊、金龙胶囊是最具代表性的鲜药制剂。它们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研发出来的新型中药制剂,其以鲜药材入药,应用匀浆等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制成,相较于原有胶囊药优势明显。除可将鲜药制成鲜药制剂或膏剂外,还可根据药物自身的特点及临床用药需求,将其制成软胶囊、咀嚼片、含片等新剂型。

5 展望

傣药鲜药运用贯穿于傣族人民的疾病防治、日常饮食及养生保健之中,是傣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鲜药的培养、贮藏及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鲜药产业发展受限。目前,傣药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尚未采用傣药种植基地大规模种植;其次,野生傣药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保护困难,名贵傣药濒临灭绝,这对傣医药的应用、研发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傣药产业化发展。

为加快傣药鲜药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栽培研究,建设GAP绿色傣药鲜药贮藏基地,加快鲜药产业化;鼓励科研院所加强鲜药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提高傣药质量,开发傣药新剂型、新品种;鼓励企业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开发新剂型,积累运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经验,促进傣药鲜药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傣药鲜药的认知度。随着人们对傣药鲜药认知度的提升,鲜药在日常应用、诊疗服务、保健养生中的需求将日益提高。在多措并举下,傣药鲜药定会展现其独特价值,其产业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我国首席傣医专家、国家第三批傣医药指导老师林艳芳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傣族药品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药品保存细解读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傣族:亲水的民族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