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渣驯丸之方源、方解、临床应用考证

2022-12-21 08:52卓玛措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诃子藏红花豆蔻

卓玛措,顿 珠

(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藏药经典复方九味渣驯丸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以下简称《部颁标准》)[1]第一册中,配方以渣驯、麝香、藏红花、豆蔻、熊胆、榜嘎、甘青青兰、诃子、力嘎都等九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胃中血热、胆热证、胃炎、胃出血、赤巴引起的热证。此方作为藏医临床上热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清热制剂,疗效确切。但是九味渣驯丸作为藏医经典配方,目前基于藏医理论全面研究此方的报道甚少,使此方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缺乏原创性藏医药理论依据。因此,根据藏医药经典古籍与藏医药临床用药原则,本研究首先将对九味渣驯丸进行方源考证与方解,再研究此方配伍原理与主治功效,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1 方源考证

1.1 名称考证

九味渣驯丸最早记载于藏医著作《四部医典》,名为“渣驯古巴”。如今被意译称“九味渣驯丸”,其实九味渣驯丸是由藏语“渣驯古巴日布”意译而成,其中“渣驯”是指方中渣驯,“古巴”是九味,“日布”为丸剂之意。藏药复方通常有多种命名法,譬如以君药命名法(七味葡萄丸)、药丸色泽命名法(智托洁白丸)、药方配制者之名命名法(塔门久阿)与复方功效命名法(六味能消丸)等,然而九味渣驯丸主要根据复方君药及药味数来命名,其君药为渣驯,九药合制,故命名为“渣驯古巴”。

1.2 基原考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1],九味渣驯丸的处方与剂量分别为渣驯315 g、麝香0.5 g、藏红花315 g、豆蔻315 g、熊胆1 g、榜嘎315 g、甘青青兰315 g、诃子315 g、力嘎都315 g。其处方历史变迁见表1。

表1 九味渣驯丸的处方演变

可见,九味渣驯丸最早出自《四部医典》[2],由渣驯、麝香、藏红花、豆蔻、熊胆、榜嘎、甘青青兰、诃子、力嘎都等九味药组成,但是后期编著的《部颁标准》跟《藏医方剂汇编》中此方的剂量发生了变动,是因为各藏医学者不同的临床经验,导致方中单味药剂量发生了改变。

方中渣驯属于土类药物,源自石山,岩石经过日晒融化其中矿物凝结的精华为渣驯,故称“岩精”,藏文名为“渣驯”。某些藏医学者把渣驯与中药“五灵脂”视为一物,实际上两者毫无联系,渣驯源于石山的精华,五灵脂为鼯鼠与飞鼠的粪便,故不宜混为一谈。渣驯味苦、甘、涩,化味凉而平,具有清除赤巴热证、胃热、肝热与肾热之效[4];麝香为鹿科动物麝MoschusmoschiferusL.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别名为寸香[5],其味苦,化味凉,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消肿止痛的功效;藏红花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藏红花CrocussativisL.的花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原产地主要是西班牙和伊朗等国家[6-7],后经过印度引入西藏,再销往内地,被误认为西藏所产,故命名为“藏红花”,并误用至今[7-8]。其藏文名为“卡切古跟”,味甘、苦,化味凉,可清肝明目、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止血、补血、抗癌、抗肿瘤、抗炎、调节血脂[6-8];豆蔻为姜科植物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 ex Gagnep的干燥果实,藏文名为“瑟麦”,味辛,化味温,治肾病、生肾火、祛各种寒症[4];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G.Cuvier或棕熊UrsusarctosL.的干燥胆汁[5],味苦,化味凉,具有锁脉止血、愈合伤口、医治赤巴病、防止胆汁反流的功效;榜嘎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榜嘎AcouitumnaviculareStapf的根茎或全草,榜嘎有白色、红色、黄色与黑色之分,其中红色、黄色、白色三药无毒可入药,黑色有毒,俗称乌头,必须与诃子连用才能祛除其毒性。白色称为棒嘎(藏文名),中文名是船盔乌头,味苦,化味凉,从传统藏药学角度具有防瘟疫,解毒,清胆热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棒嘎可抗炎、抗病毒、抗肿瘤[9];甘青青兰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青青兰SaiviaprattiiHemsI.的全草,藏文名为“知央格”,味甘、苦,化味凉,可以清胃热、肝热与血热,亦降血脂[4],也有研究表明甘青青兰的多糖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10],并且甘青青兰在藏药界有“藏红花”的美誉,因为在适宜季节采集的甘青青兰如同藏红花;诃子为使君子科多年生木本植物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藏文名为“阿如热”,味涩、苦、甘、酸,化味平,具有滋补强身、生胃热、助消化之功效,同时诃子在藏药界有“药王”之称,可解毒,调和药性。也有研究报道,诃子中蛋白质结合鞣质对肠胃形成保护膜,制酸和胃[11];力嘎都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岩白菜Bergenia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 EngI.的根茎,藏文名为“力嘎都”,味甘、涩,化味凉,防瘟疫,降肺热与脉热。然而此方中麝香与熊胆取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面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与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使用人工麝香与人工熊胆作为替代品入药,也可以因地制宜采用草药代为入药。藏医历代古籍对麝香与熊胆的替代药有详细记载,譬如使用囊距翠雀花、牛尾蒿、扭连钱、瓦韦等草药代替麝香,用禹余粮石、毛果婆婆纳、野牦牛胆、野猪胆等代替熊胆入药[12]。

2 方解

所有藏药复方,通过相应配伍方法进行配制后变成藏药复方,因此解析和研究任意藏药制剂,包括九味渣驯丸,应当从配伍方法开始探讨。然而藏药复方的配伍方法归根结底是主药与副药的配伍方法,此配伍方法又由药材性能与剂量两因素决定,故将从药材性能与剂量为依据,对九味渣驯丸进行方解。

2.1 从药材性能进行方解

根据《部颁标准》,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胃中血热、胆热证、胃炎、胃出血、赤巴引起的热证[1],可见九味渣驯丸主要用于培根木布的热证期。方中渣驯主要清肝热与胃热之余,调节三因,为此方主药;其余麝香、藏红花、豆蔻、熊胆、榜嘎、甘青青兰、诃子、力嘎都等八味药均为副药,其中藏红花与甘青青兰、熊胆辅助渣驯清肝胃之热,清除肝胃坏血,抑制炎症反应,也可以锁脉防止消化道出血,换言之三味药均为“查赤”病(热证)的“卡能”药物,即抑制查赤病;麝香起杀菌、消炎、止痛作用;榜嘎、力嘎都增强消炎止痛之效,三者均为炎症的卡能药物,即抑制炎症;诃子调和诸药及三因[13],也因诃子药味偏甘,可滋补强身,并且因诃子含多种药味,生胃热,助消化[14],抑制胃酸;豆蔻温胃散寒,为培根病卡能药物,主要抑制培根寒症;诸药合用,具有清胃热、胆热、治培根木布之功效。

培根木布系藏医理论范畴,胃溃疡又属于培根木布[15],它主要由隆、赤巴、培根(三因)与血紊乱引起,其中培根与血(统称培查)为主要病因,因此治疗培根木布,必须重点治疗培根与坏血。根据藏医理论,培根木布可以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初期为热证期,中期为寒热交织期,末期为寒症期,初期主要是查赤之热偏盛,有烧心、呕吐酸水、饭后胀痛等症状,此时宜用清热药物消除热证,然而九味渣驯丸的配伍原理完全符合培根木布初期的治疗原则,此方性寒,方中除了诃子与豆蔻,其余均为凉性,其中渣驯、藏红花、甘青青兰、熊胆主要抑制查赤之热与调节坏血;麝香、棒嘎、力嘎都主要抑制坏血引起的炎症,豆蔻生胃火,祛除培根寒症。因此九味渣驯丸可视为培根木布热证期的良药,也因方中含有麝香、熊胆、藏红花,可锁脉止血,用来治疗消化道出血。

2.2 从药材剂量进行方解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记载:“无量等分主药增剂量,有量按量相配投之宜”[2],是指在所有藏药复方中,没有说明具体剂量的药材,可等量加入,有剂量的药物按量加入,剂量加倍或最大的药物为主药,因此在很多藏药复方中剂量最大的药物一般为主药。根据《部颁标准》九味渣驯丸中各味药的剂量分别为:渣驯315 g,麝香0.5 g,藏红花315 g,豆蔻315 g,熊胆1 g,榜嘎315 g,甘青青兰315 g,诃子315 g,力嘎都315 g,显而易见,渣驯、藏红花、豆蔻、榜嘎、甘青青兰、诃子、力嘎都等七味药剂量最大且相等,所以从剂量分析,以上七味药皆为方中主药,但其实不然,唯独渣驯乃方中核心药物,其余藏红花、豆蔻、榜嘎、甘青青兰、诃子、力嘎都等八味药均为副药。其中藏红花、甘青青兰两味药与渣驯性能相近,三者相辅相成,辅助渣驯治疗主病及主症,因此剂量宜大,与渣驯同剂量入药,占方中首位;诃子虽非主药,但调节三因,生胃火,故与主药等同入药;豆蔻性温,为方中唯一生热药物,需要缓解七味药物凉性,故剂量宜大,与主药相同。麝香与熊胆皆为名贵药材,功效强大,若两者剂量过大,必将掩盖主药功效,使复方主治与功效发生变化,因此麝香与熊胆剂量最小。

3 临床应用考证

九味渣驯丸已有三百多年的临床实践历史,藏医临床上主要用于久廊木布(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以及细菌性痢疾,尤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期治疗有明显疗效[13]。因此方具有抑制查赤热证功能,临床上主治各种查赤(血与赤巴)偏盛性疾病,譬如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肠炎、肝炎、热性腹泻、妇科血症等;因此方具有清除坏血和止血功能,临床上主治培根木布(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热证期、消化道出血;也因此方具有止痛、解毒功能,临床上主治胃毒症、胃疫疠等症。总之,九味渣驯丸主要用于热性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对胃炎、肠炎、胆囊炎、培根木布热证期疗效显著。

4 九味渣驯丸的研究进展

目前相关人员已研究了此方的所含成分与质量标准,例如刘学良[16]通过HPLC法测定了九味渣驯丸中没食子酸、岩白菜素的含量,靳占军[17]通过HPLC法测定了九味渣驯丸中羟基红花素A的含量,段广佩等[18]研究了此方的质量标准。然而九味渣驯丸的现代药理研究甚少,也缺乏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报道,从而严重制约着此方的深入研究与临床用药,后续可进一步研究九味渣驯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5 结语

本研究根据历代藏医药经典古籍及藏医临床实践,从名称、基原、方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藏药九味渣驯丸进行考证。此方系藏医传统验方,最早记载于藏医著作《四部医典》[2],由渣驯315 g、麝香0.5 g、藏红花315 g、豆蔻315 g、熊胆1 g、榜嘎315 g、甘青青兰315 g、诃子315 g、力嘎都315 g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热性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对胃炎、肠炎、胆囊炎、培根木布热证期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藏医临床。

猜你喜欢
诃子藏红花豆蔻
诃黎勒酸和诃子酸的提取、分离工艺优化Δ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原来藏红花这么贵啊,那我找的这款岂不是白捡?
市场价一克一百元的藏红花,师姐给你们搞到了20元!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藏红花泡水,适合谁饮用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伊朗的茶(上)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