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加工”理论下建构物理精准课堂的研究

2022-12-21 07:05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孙国良
新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三棱镜凸透镜精加工

□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孙国良

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加工,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应性精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物理学习心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物理学科,提高课堂效率。

一、基于模式本质,探析精准课堂的特征

掌握并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公式是学好物理的基础。有不少学生提出无法准确记忆繁多概念和公式,导致信息理解不透彻,知识结构混乱。对此,教师提出基于物理课堂的本质模式,加工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看到知识的潜在规律,结合课程其他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拓展解题思路,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物理真实体验,反过来帮助理解物理知识。

1.加工信息,发现潜在规律

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大障碍是感性认识不足,而感性认识则是加工物理材料的基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理潜在规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兴趣方向,将生涩的概念和公式用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转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建立感性认知探索物理。

例如,复习力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力存在困惑,教师播放一段动画片 :公交车以平稳的速度向前走,车上有个人用弹簧秤提着一袋水果,由于水果的重量,弹簧秤被拉开一定的距离,此时弹簧秤的弹力值就是水果的重量值,这个人从袋中取出一个水果开始吃,发现弹簧秤伸出的长度变短,指示的刻度值也减小,意味着弹簧秤指示的弹力值和弹簧的实际伸出或者收回长度有关系。公交车到站减速停车,乘客会不自觉全部前倾,意味着乘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保持前行状态。出站行车,乘客又会不自觉后倾,也是惯性作用。请大家观察,不管是弹簧秤示数发生变化还是乘客前倾等,都是因为力值改变了,因此力是改变物理运动规律的条件。通过实际场景分析,学生理解了力的基础概念,为快速分析杠杆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奠定力学基础。

物理课程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概念和公式,而应该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信息进行联合精加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潜在规律,才能举一反三,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2.科学迁移,拓展解题思路

物理教材前后章节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联系,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易懂的方式,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拓宽知识体系,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拓宽解题思路。以三个训练题目为例。

题目1:一块蜡烛放入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题目2:一块蜡烛放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题目3:一个铜球重4.5N,体积0.5dm3,浸没水中后放手,计算铜球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大小。

学生看到题目首先分析题目1和题目2,按照常识判断蜡烛在酒精中下沉,最终沉底,所有的浮力就是排开的酒精的重量,也就是蜡烛本身的体积。而蜡烛在水中会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就是蜡烛本身的重力,排开水的体积会比蜡烛的体积小。题目3中,学生看到铜球,会形成思维定式,铜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铜会下沉到水底,根据公式F浮=ρ液V排g计算得浮力为4.9N。要求学生观察计算的浮力值和球的重量,学生发现浮力值较大,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空心球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恍然大悟,拓展了解题思路。

3.个性创新,融入生活实践

物理课程不能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应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避免学生的“纸上谈兵”。

例如,杠杆原理是生活中常用的原理之一,通过课本学习学生已理解杠杆的原理,是支点两次的力×力矩值相同,才能达到杠杆的平衡。而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力1×力矩值1=力2×力矩值2公式最大限度地节省人类力气。当外界物体的力值力2(一般为重力)一定时,即希望力矩值2尽可能小,使得乘积最小,又希望我们比较省劲,即力1比较小,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有较大的力矩值1,请大家举例。有的学生爱美,时常带着指甲刀,指出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的省力杠杆,并画出力和力矩示意图,如图1所示。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图1 指甲刀杠杆示意图

二、聚焦思维能力,探析精准课堂的策略

在实际物理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基础课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索精神,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直击学科重点,完成精准课堂教学,深化发展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1.联系背景,深化理解能力

联系背景的教学方式,指的是联系学生已知的生活现象,理解未知的物理专业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抽象的逻辑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学习摩擦力时,学生已知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摩擦,但摩擦力又属于很虚幻的力,学生无法获知真实的体验感。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买运动鞋时,是否希望鞋底的纹路多一些、深一些,是否希望鞋子是软塑胶的,这些都是为了提高球鞋跟地面的摩擦力。当脚湿着穿拖鞋时,是否有时候会脚底打滑失去平衡,而当脚干着或者穿着棉袜时,不会存在打滑现象等。将与所学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背景融入学科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物理专业知识的难度,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2.比较分析,发展推理能力

物理是一门逻辑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很多知识和现象具有比较性,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现象或者结果,能够找到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再通过比较分析获得新知识的逻辑信息,从而发展自我的推理能力。

例如,大家都知道光在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画出光在三棱镜内的光路图,补充光射出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学生绘图如图2所示。

图2 光线通过三棱镜示意图

图2中,左图的三棱镜为正向放置,右侧三棱镜为倒向放置,大家观察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发现不管三棱镜的放置方向如何,光线都是朝着三棱镜较宽的底面偏折。如果一束光通过凸透镜,光线怎么传播?要求大家分析凸透镜光线传播路线。学生感觉凸透镜和三棱镜有点像,但是两头尖中间宽,所以把凸透镜初步分成上下两部分,光线从上下两侧入射,射出后再中线处聚拢。形成如图3所示的光路图。

图3 凸透镜光线图

通过基础光路学习、比较和分析,学生经过思考推理比较复杂的光路途径,新旧知识巩固学习,训练了学生的知识推理能力,也增加了知识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3.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探索未知现象,感悟物理知识。

例如,学习摩擦起电。秋冬季,大家脱毛衣时经常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如果关灯的情况下,还能在毛衣发出响声的同时看到一闪而逝的小火花,这就是静电。如何在其他季节也产生静电呢?教师指导学生先在桌子上放一些撕得很碎的小纸片,将尺子在裤子上摩擦一会儿,然后近距离放在小纸片上,发现小纸片被吸附在尺子上。物理实验课程应该根据需要设计实验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实操兴趣和探究欲望,最终聚焦思维,实现了精准课堂的建设。

三、借助智慧学伴,探析精准课堂的流程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板书和课后作业虽然还存在,但很多教师也逐渐开始借助不同的软件平台开启新的教学模式。常用的数据汇总直观展示学生问题核心点,也可以利用平台快速构建物理模型拓展眼界,从而精准把握课堂流程。

1.前置学习,量化诊断

前置学习是学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老师即将讲授内容的学习模式,预习新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但是每个学生学习效果不同,有的学生看完书本可以汇总自己的知识盲点,有的学生则抓不到重点。如果老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有量化诊断结果,则可以有针对性传授知识。但这种诊断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配备的,所以需要借助相应的智慧学伴完成。

例如,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节,设计相关问题,学生答题后统计结果,并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设定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精准教学。借助智慧平台的前置学习方式,可以提供较精准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授课中重点和难点的安排提供参考。

2.参与交互,深度探究

物理的魅力在于既有现实为依据,又可以结合实际现象引发探究。智慧平台实现了师生快速互动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探究物理。

例如,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通过课本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取决于物镜之间的距离。借助智慧平台,学生很快调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快速调整三者的中心使之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屏幕上三者下方放置刻度尺,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4所示。挪动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的像。

图4 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图

当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移动时,光屏首先呈现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当光屏呈现放大、倒立的实像时,蜡烛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将蜡烛缓慢移动,直到光屏呈现倒立、等大实像截止,此时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就是2倍焦距,可以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

智慧平台下的物理课堂,大大方便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方便了师生交流,为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供了基础。

3.拓展练习,建构模型

很多学生对于做物理题很熟悉,但是对于建模的概念很陌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快速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借助平台绘制“光的反射”路线图,如图5所示。请大家思考,这里的光,指的仅仅是可见光吗?

图5 光的反射路线路

学生阅读发现,课本并没有明确规定光的可见性,有可能是我们看不见的光,比如红外线。大家在家操纵遥控时,发现遥控并非必须对着电视才能有控制作用,可以朝向任意方向,通过墙的反射到达控制面板。继续思考,大家看过桌球比赛,那么白球是否必须沿直线才能将其他球打入洞?引导学生针对光行走途径或者球运动途径建立相应的模型。

建模的目的,就是将原理相同的题目进行汇总,形成统一规律,拓展学生思维,开展创新学习。在实际做题或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平台及时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循序渐进,才能将知识融为一体,达到“精加工”教学的目的。

“精加工”理论下建构物理精准课堂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除上述方法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配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学科的精加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欲望,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自我“精加工”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物理的精准学习。

猜你喜欢
三棱镜凸透镜精加工
漳河三棱镜
凸透镜成像知多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如何选购三棱镜
玻璃工匠(3)——三棱镜和分光镜的妙用
KDP晶体侧棱高效高精加工装备研制
三次参数样条在机床高速高精加工中的应用
椭球精加工轨迹及程序设计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