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视角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2022-12-26 09:04王贤杰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王贤杰

(深圳市航盛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制造业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内部以及外部两个环境,具体的成本管理体系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其具体的成本管理优化对策略有不同,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统一价值视域的基础上对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进行分阶段的分析、预测、计量以及记录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预算以及核算工作,科学把控成本评价,做好成本监管工作,逐步实现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而有助于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规范性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一、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一)复杂性,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如供应商、制造企业上下链合作方以及客户等,具体的成本管理时间点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等,期间涉及的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如产品生产制造信息、企业营销服务信息以及成本管理信息等,相关管理信息数量多且较为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使得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的难度系数增加[1]。

(二)目标多重性,先进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会受传统制造业企业升级与转型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此种问题的出现与制造业企业管理目标单一有关。新时期,价值链视角下先进制造业企业若想完成成本管理优化任务,需要注重多重性目标的确立,从企业长久发展的角度分析,利用全局性的发展思维明确发展目标,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并确保能够准确找出降低成本与促进企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2]。

二、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企业运营缺少战略方向

价值链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需要面临国内诸多同行企业的竞争,还需要面临国外众多同行企业的竞争,制造业市场整体的竞争压力巨大,各企业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需要注重各项目成本的科学管控,尽可能以最低的运营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以及市场竞争水平。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优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目标,站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战略发展目标的确立是基础,随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成本管理战略性目标的制定以及发展方向的选择进行细致性以及全方位的研究,并加强对成本管理细节方面的考量,借助动态监测以及实时分析的方式不断寻求优化成本管理方案以及降低成本管理的途径[3]。

受传统制造业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还停留在静态管理的形式上,日常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低投入成本管理计划的制定、分析、成本核算以及管控等,且具体的成本管理仅重视内部经济环境,较为忽视外部环境中制造业整体行业价值链、市场价值链以及竞争企业价值链的调研与分析,导致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运营缺少战略方向的问题,不仅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科学制定,还会阻碍企业内部各类数据信息以及成本管理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扰乱企业成本管理秩序,混淆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视听[4]。

(二)外部经济管控意识淡薄

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会受其内外部运营环境的影响,成本管理工作亦是如此,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引起重视,加强对企业内外运营环境的监管,尤其是加大对企业外部运营环境的监管力度。企业的运营会受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制造业整体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行业内各企业的升级、转型等,都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买方,另一种是卖方,买方主要涉及的成本管理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生产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等,而作为卖方主要涉及的成本管理内容包括生产产品的销售资金、各类销售活动举办的成本投入以及产品仓储租赁费用等,需要管理人员重视产品成本结构的整体变化趋势,注重生产成本的变化[5]。

但是,诸多制造业企业因缺少对外部经济的管控意识,使得实际的成本管理脱离时代发展,部分管理人员过分重视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管理,针对于外部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等成本管理较为忽视,加之外部产品售后服务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进而会对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的优化产生不良影响。常规情况下,被企业管理人员所忽视的外部经济环境项目成本管理占比较大,具体的成本占比可达80%左右,此占比具有决定企业运营效益的作用,部分企业因将成本降低的关键点设置在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方面,所以最终容易导致成本管理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

(三)成本管理缺乏健全体系

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造业企业的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运营期间会涉及诸多业务项目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注重规范化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便于为企业各项目运行的成本管理提供理论参考[6]。但是,在企业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推进,进而会为成本管理的优化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站在制造业企业运营的宏观角度分析,部分制造业企业虽然在其内部创建了成本管理体系,但是因管理人员缺少对管理体系的重视,使得管理体系普遍存在更新不及时以及相关内容不健全的问题。

现如今,价值链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控制以及监管功能,能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指引,并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能够全方位覆盖整个企业运营的生命周期,随后能够顺其自然的延续至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项目以及管理工作等,例如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使用体验等,直至延续至企业整体所有的业务管理工作当中,使得成本管理体系不仅只服务于单一部门或者是业务服务项目等,以此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与监管相同步,优化成本管理的目标[7]。

三、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一)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资成本管理

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可以借助高科技信息技术完成,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资成本管理是优化成本管理的基础,也是确保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作用充分获得发挥的基础保障,企业人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制造业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为此,加强人资成本管理,注重提升人员综合素养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科学制定工作时间,编制工作时间排班表,加强对企业人员工作时间的合理把控,确保企业员工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尽可能避免出现浪费工时的问题。

其次,以降低人资成本为目的注重成本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投资成本,不断提升员工技术操作水平,重视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鼓励技术人员出国深造,逐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8]。最后,加强企业上下全体人员管理意识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快利润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型的速度,使得人资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体管理工作当中。

(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各环节成本管控

一方面,企业需要优先完善组织机构,其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本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管理人员需要依据企业实际运营特点以及发展战略目标等逐步完善成本组织机构,以此完成管理层管理职责的划分,如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等,有助于成本管理有针对性以及层次性的优化,有助于管理优化目标更加明确,确保具体的管理职责能够落实到个人身上[9]。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各环节成本的管理,首先是研发环节的成本管理,产品的设计研发直接影响着生产制造所用设备、构件以及材料等的选择,其是制造业企业整体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变生产制造工艺以及优化成本管理的作用。

另一方面,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制造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涉及多种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构建等,采购人员应优选物美价廉的材料,重点管控主要材料的投资成本,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花最少的资金购买高质量材料。同时,加强生产环节成本的管理,引用先进技术提高设备产能,并在合理设计生产制造工序的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率。最后,重视销售环节的成本管控,开展调查活动征求民众意见,促使企业销售计划满足市场发展以及客户要求,确保产品价格合理,销售服务质量提升。

(三)引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时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需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于为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创建高效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可助力企业管理人员实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为成本管理优化提供全面且详细、精准的数据信息,又可以将成本预算、超支预算、成本管控以及考评等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成本管理流程的简化。另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是制造业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可提高制造业生产管控的智能化水平,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以此有助于实现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管理的优化目标[10]。

另一方面,注重成本管理中各类信息的共享,制造业企业可在内部定期举办研讨会或者是宣讲活动等,为管理者与基层工作者创建平等交流的机会,以此促进各部门以及各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成本管理优化及时、高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外部经济环境的运营,与合作方、供应商以及客户等构建良好沟通关系,拓宽对外沟通渠道,有助于多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还可以加快各类信息的反馈与处理速度,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竞争对手相关信息,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引导企业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理优化工作,既有助于降低成本投资,又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11]。

(四)创建评价指标,加强各方面成本管理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均提高了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选择通过创建评价指标优化成本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各方面的成本管控,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逐步优化成本管理。当前,创建及时、有效反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成本管理是基础,提高成本管理质量是关键,无论是成本管理机制的完善还是成本管理体系的调整,都需要以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为参考,为此,成本管理评价指标的确立以及调整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推进。

另外,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可使得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事半功倍。而加强各方面的成本管理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全面性以及全过程的成本管控理念,详细了解每笔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认真对待成本管理工作,放宽财务人员成本管理权限,扩大其管理范围。例如采购成本的管控,不应仅限于采购部门人员管理,财务部门有权参与采购成本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各方面成本管理的基础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是优化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控能力的有效方式,有助于预算定额的限定,鼓励企业上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地大物博,人力劳动充足,属于典型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企业的数量众多,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注重科学、规范性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价值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复杂性以及目标多重性等特点,而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例如企业运营缺少战略方向、外部经济管控意识淡薄以及成本管理缺乏健全体系等,需要制造业企业领导人员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资成本管理、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各环节成本管控以及引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对策实现优化成本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价值链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