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八四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经验

2022-12-27 11:57欧阳八四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溪吴门安神

陈 颖,欧阳八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8)

睡眠是人类为了顺应昼夜变化的自然规律而形成的生理活动,是机体进行自我修复、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失眠是患者对睡眠质量不满或睡后精力不足以维持正常日间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中有近25%的人群对睡眠不满意,其中诊断为失眠的患者为10%~15%[1]。失眠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身心症状,严重者还会诱发交通事故,从而威胁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和残留效应等,因此亟须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

欧阳八四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针灸诊治经验,后又着力于研究吴门医派学术思想,著书立作繁多,文采斐然,可谓现代吴门医派研究者的领军人物。笔者跟随欧阳教授学习的数年间,发现欧阳教授在治疗失眠时常采取针药结合的方式,颇具吴门医派特色,且收效甚显,故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失眠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脏腑相克等原因所致。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虽不尽相同,但总与脏腑、阴阳、营卫密切相关,如《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阴阳的消长转化不仅推动了自然界的昼夜交替,同样也是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动力,正可谓“天人相应”。从营卫二气的运转也能解释人体寤寐的节律,人体卫气昼行于三阳经而“寤”,夜行于三阴经而入五脏,始“寐”[3]。《素问·病能论》记载:“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五脏涵养五神,若任一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不寐[4]。

欧阳教授秉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强调“推本阴阳”的诊治原则,清·盛寅曾言:“病有大相悬殊,而其理则同者。”阳主动,阴主静,昼寤夜寐全赖阴阳司之。“然自少至老,所生疾病,靡不由于真阴不足者,其恒也。若夫真阳不足之病,千百而一二矣。”欧阳教授对缪希雍所言颇为认同,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不节制、不恰当的活动,而致精血阴液消耗丢失,阴精亏空无以敛阳,是绝经前后妇女罹患此病的病理基础。明·戴思恭言:“若阴血既亏,复受阳扰,则百病变生。”因此,欧阳教授在治疗时常宗刘朱之学,重视滋养阴液。欧阳教授师古而不泥古,除崇尚古人之学外,还意识到时人患失眠还多与情志不疏密切相关,这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故欧阳教授多将疏肝调神法和养阴安神法同时应用。

2 治疗方法

欧阳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刺的效应会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降低,说明针灸的疗效存在一定的上限。针刺虽有补泻,调动的却是人体的元气,因此若正气不足,经脉之气则无从调动,虽手法巧妙,亦无所治也。故针刺与药物相须而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之所长。针刺联合中药的叠加作用不仅能提高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不显,相对于单纯使用中药或针灸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故在临床上切实可行[5]。

2.1 针刺结合电针治疗 欧阳教授运用针灸治疗失眠以疏肝调神为原则,常选取百会、印堂、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为主穴。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为少阳脉、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其所属经脉又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故风池穴尤善调畅全身气机,有安神定惊之功。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刺之有疏肝调气、解郁怡情之功。在此二穴连接电针可加强穴位本身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可通过对褪黑素水平的影响而对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产生调节作用[6]。百会、印堂为督脉穴位,与任脉同出于胞宫,任督二脉分别为阴阳脉之海,通过刺激百会、印堂可调节一身之阴阳,安神益智,益髓充脑。神门为心之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言:“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内关属于心包经,心包络代君受邪,故而常取心包络的穴位以疗心之疾患;心包经又与三焦经相表里,而三焦经“主气所生病”,故而内关尚可通心气,畅神志。三阴交为肝、脾、肾经脉的交会穴,刺激该穴有补养心脾、调补肝肾的功效。太溪与照海属于足少阴肾经,均可滋补肾水。照海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跷脉主司“目之开合”,故可调节睡眠。再加用电针以助镇静安神之力,电针采取的连续波是目前临床治疗失眠应用较多的一种波形[7]。三阴交、太溪、照海补益肝肾之阴,使阴能敛阳,神可内守。

2.2 中药治疗 欧阳教授常使用的方剂为自拟养阴安神方,基本方:桑椹、酸枣仁、枸杞子、女贞子各10 g,再因人而宜进行加减。此方尤适用于中年患者,女子七七与男子八八之年正是肝肾之阴始亏,人体由盛转虚的关键时期,此四味皆为草木果实,虽无血肉有情之品大补之功,却无滋腻碍胃之弊,专司补益肝肾阴血,实有吴门医派“用药轻灵”之风。在服用方法上,欧阳教授再辟蹊径,一改传统汤剂煮服方法,打碎酸枣仁后,四味药物用开水泡服或稍煮沸后代茶饮。此法服用简单,且药味酸甘,若长久服之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解决“真阴难以速补”的问题。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65岁,2020年11月就诊。患者3年前因精神刺激,出现入睡困难、多梦,伴口干、口苦等不适。于外院诊断为失眠、焦虑症,曾服用奥氮平助眠、盐酸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患者自觉服药后第2日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故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平素二便调,纳食可。舌质红,舌尖尤甚,苔薄白,脉细。考虑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有肝肾阴精亏虚在先,后因情绪不佳扰动心火,阴不能敛阳,心肾不能相交,故发为不寐。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印堂、风池、尺泽、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选择双侧风池、太冲连接低频电子脉冲仪,选择连续波,留针30 min。针刺治疗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中药口服:桑椹10 g,淡竹叶5 g,酸枣仁10 g,女贞子10 g,枸杞子10 g,麦冬10 g。7剂,2 d服用1剂,热水泡服代茶饮。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入睡情况有所改善,口干、口苦不显,故守方继服。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所用奥氮平减量,甚至偶可不服用西药即可自主入眠。

4 小结

失眠是针灸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其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常身心受损,苦不堪言。笔者观欧阳教授诊治该病,每每耐心问诊,细诊舌脉,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施以针药方是有的放矢;在治疗方面,欧阳教授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前提下,自创调肝安神的针刺配穴与养阴安神的自拟方结合,其选穴组方精妙、手法灵活独到,真正做到了针药相须为用。

猜你喜欢
太溪吴门安神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温暖手脚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学诗3
补肾的法宝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