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2022-12-27 11:57麻幸尔段红菊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4期
关键词:壮医香附医药

覃 丝,李 铭,麻幸尔,段红菊,起 燕,秦 竹

(1.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2.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4.广西田东县中医院,广西 百色 531500;5.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痛经属于中医“行经腹痛”范畴,临床多见女性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小腹坠胀疼痛,伴见恶心、汗出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等症状,是妇科病的常见病之一。痛经复发率高,给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痛经多以口服避孕药、非甾体抗炎类镇痛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生素等药物为主,但常有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1]。中医药治疗痛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壮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在痛经的治疗上也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壮医针灸学》和《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等壮医著作中均记载了壮医针刺、针刺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药物热熨等治疗痛经的壮医药疗法,并取得显著疗效[2]。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壮医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论述如下。

1 壮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壮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痛经称为“京伊”,认为该病多由“毒虚致百病”所引起[3],当寒毒等毒邪内侵机体,火路被毒邪所阻于“咪花肠”(子宫)则易引起痛经,不通则痛,为实证;若当人体气血亏虚,无法滋养“咪花肠”,同样也会因“不荣”(虚证)而出现痛经,为虚证。可见壮医对痛经的认识与中医基本相似,认为痛经与气血运行是否通畅有关,临床上多见实证和虚证。因此,壮医在治疗实证痛经时多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为法,而补益气血法则用于治疗虚证痛经。

2 现代作用机制研究

目前,痛经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内源性宫缩及β-内啡肽等方面有关[4]。壮医药治疗痛经历史悠久且方式多样,其中包括壮医针灸疗法、药线点灸疗法、壮医方药疗法、壮医药罐疗法等,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等特点[5]。施明华等[6]研究发现,壮医针刺治疗痛经有调节机体气血运行、激活机体内在自愈系统、增强止痛效果的作用,说明人体气血运行是否通畅与痛经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陈秀珍[7]等研究发现,壮医药罐疗法可扩张人体局部血管,增强血管壁渗透性,加上温热作用,更有利于部分药物吸收,增强止痛效果。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法可明显降低痛经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内皮素1(ET-1)水平、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免疫表达,提高痛经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血栓素B2(TXB2)异常表达,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局部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子宫平滑肌病理性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解除或缓解疼痛的目的[8-10]。杨美春等[11]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法可降低痛经大鼠血浆和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说明痛经可能与血液黏度和浓度升高等有关。汤红丽等[12]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法可对抗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和增加痛经大鼠脑垂体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提示可能是该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法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血清前列腺素的浓度,以缓解痛经症状,提示该法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激素、前列腺素水平等有密切关系[13-15]。

3 壮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3.1 壮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其临床治疗的疾病范围十分广泛且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认为痛经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因此针灸治疗痛经多以调节气血的穴位为主,如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而壮医针灸疗法是以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和天、地、人三气同步为理论,多采用“以环为穴”“以痛为穴”等取穴方法,从而调节人体三气同步的生理平衡,有效将邪毒从壮医特定穴位拔出,保持三道两路的通畅[16]。施明华等[6]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壮医针刺疗法治疗痛经患者60例,其中针刺穴位选取壮医特定穴,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发现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壮医针刺疗法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更为显著。白颖璐[17]用点燃的壮医药艾条在阿是穴和脐内环穴艾灸治疗30例痛经患者,待患者局部出现热敏化现象时,对以上的热敏点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能有效缓解痛经疼痛症状,且安全性更好。彭锦绣等[18]采用壮医针灸特定穴(脐边四穴配伍加减)治疗60例痛经患者,并与常规针灸(关元穴配伍加减)治疗的50例痛经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壮医针灸组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综上可知,壮医治疗该病所选取的穴位多以脐周四穴和脐环穴等壮医特定穴为主,壮医认为脐位于腹部中央,是全身血脉的汇集点,密切联系全身各脏腑组织。因此,采用壮医针灸脐周四穴和脐环穴有疏通三道两路气血运行的作用,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19]。

3.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学中的一种绿色疗法,主要以壮族地区常见的苎麻作为制作药线的材料。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治疗痛经、行经头痛等妇科常见病证中有显著的疗效[20]。该法主要通过点燃的药线火星直接刺激体表,相对于温和灸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可扩张人体局部毛孔,促进气血运行,有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促进“嘘勒”(气血)畅通,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症状的目的。周宇博等[21]对40例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分别采用药线点灸法、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和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药线点灸法和针刺疗法均取关元、子宫、中极、三阴交穴,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结果显示:药线点灸组的疗效更显著,有效率为97.5%。杨文进[22]在合谷、中极、次髎、血海、地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进行治疗,治愈率为94.55%。范小婷等[23]采用瑶医挑针疗法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痛经患者,治疗3个月后,结果发现以上两种治法治疗痛经疗效相当,但在远期疗效方面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更具优势。

3.3 壮医方药疗法 壮医方药疗法是指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相关药物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内治治和外治法。壮药较中药更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且以组方简便、补虚解毒、通调两路(龙路、火路)、善用温药等为用药特点[24]。梁品一等[25]根据患者体质、痛经时间和症状、经血浓度等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常用香附宁坤汤(香附、益母草、黄皮果树根、通城虎、两背针)、艾双益母饮(香附、益母草、黄皮果树根、五月艾、大风艾、鸡血藤)、复方山苍散(香附、山苍子、樟树子、高良姜、枫脂)及月月乐药酒(香附、益母草、鸡血藤、大血藤、鸡矢藤、樟树根、黄皮果树根、两背针、千斤拔、当归藤、通城虎、米双酒)等壮乡民间内服方药治疗痛经,均取得显著疗效。此外,还有敷脐疗法、药物敷贴疗法、药物热熨疗法、推擦疗法、拍火疗法、蒸汽疗法等壮医药外治法,对痛经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6]。综上可知,壮医内服方药中多用香附、益母草、黄皮果树根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物,而药物外敷疗法也通过使用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化瘀通络功效的药物以刺激人体皮肤、经络、穴位,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症状的目的。

3.4 壮医药罐疗法 壮医药罐疗法与玻璃罐、抽气罐疗法都是以负压方式吸附于人体体表,使血管和毛孔扩张,促进血液运行,但壮医药罐疗法在制作和使用上更有讲究,其综合了药罐、热敷等疗法的特点[27],使用时将竹罐放入沸腾的壮药汤(伸筋草、石菖蒲各20 g,三钱三、五爪风、臭牡丹、杜仲藤、鸡矢藤各30 g,五加皮40 g,三角枫、八角枫各50 g等)中煮5 min后取出,用时为了避免患者被烫伤,需将药罐中的水珠甩净,通过药罐的温热力量刺激人体局部或穴位,具有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28]。因竹罐经壮药煎制,通过热药罐吸拔在体表,局部热胀冷缩产生的负压刺激,可加强人体对药效的吸收,起到疏通三道两路、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3.5 联合疗法 联合疗法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而采用两种治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多以壮医药线点灸结合穴位贴敷、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等联合疗法治疗痛经,具有加强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提高止痛效果。梁瑾冰等[29]分别采用穴位贴敷(红花、桃仁、细辛、香附、川乌)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实证:中极、次髎、三阴交;虚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和口服芬必得治疗痛经患者各35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结果显示联合疗法治疗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为91.4%。卢英翔[30]对37例痛经患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气海、中极、承山、三阴交穴)结合活血止痛药膏外敷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4.6%。范郁山等[31]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缓慢捻进针法(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常规针刺组)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各48例,两组均取关元、次髎、气海、地机、合谷、三阴交穴进行治疗,缓慢捻进针法由于进针手法轻缓,可减少进针疼痛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1.16%,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4 总结与展望

壮医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传统医药文化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疗痛经时具有独特的疗效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患者青睐。本课题组经过文献研究发现,壮医药临床治疗痛经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壮医针灸疗法、药线点灸疗法、联合疗法、壮医方药、壮医药罐疗法等。目前壮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研究较少,在壮医药疗法和壮医联合疗法治疗痛经的文献研究上,均以药线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其他疗法的研究较多,这是否说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痛经较壮医其他疗法效果更好?同时,壮医特定穴是壮医诊疗疾病的一大特色,但目前仍缺少使用针刺壮医特定穴和药线点灸特定穴治疗痛经的实验研究。因此,本研究认为今后应加大对壮医方药配伍和针刺、药罐等穴位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脐环穴等特定穴治疗痛经的相关研究,以期更好地探讨壮医方药、壮医特定穴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除上述治疗痛经的方法外,还有茶疗、中草药洗足、食疗等部分散落在壮乡民间的疗法,对痛经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这些也都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以期为民族医药防治痛经提供更多思路和依据,同时更有利于壮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壮医香附医药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治胃寒痛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治胃寒痛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