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1例

2022-12-29 02:47韩素慧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渗透压短暂性垂体

杨 爽,韩素慧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29)

患者女性,33 岁,主因“孕35+3周,多尿烦渴1 个月,加重2 周”于2020年11月18日入我院病房。孕2 产1,2016年阴道分娩一活女婴,体重2600g,否认孕期多尿烦渴。月经规律,7/35d,末次月经2020年3月15日,定期我院产检,唐氏筛查低风险,排畸超声示胎儿左心室强回声,胎儿超声心动未见异常,75g糖耐量试验(OGTT)未见异常。孕30周无诱因出现尿量增多,后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量约5L,否认体重下降、头痛及视物障碍,否认皮肤瘙痒、黄染、纳差及恶心呕吐。产检监测血压正常,尿比重由1.010 降至1.001(正常参考值:1.002~1.030),尿蛋白、尿糖及管型均阴性。近2 周多尿烦渴加重,夜间休息差,精神焦虑,体重无增长。门诊筛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未见异常,超声示宫内单活胎,羊水量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脑部外伤或手术史,否认服用锂剂等特殊药物,否认近亲属多尿及遗传性肾脏疾病史。入院诊断:宫内孕35+3周,多尿烦渴待查。

入院后胎心监护反应型,超声符合孕周,羊水量正常。24h 出/入量:9700/9270ml,诊断尿崩症。本院条件限制未行血尿渗透压检查。因孕期母儿风险未行禁水加压试验。监测血压血糖正常。嘱主动限水,多尿无缓解,请精神心理科会诊,排除精神性烦渴。复查肾功,血肌酐(Scr)35μmol/L,血清钠138mmol/L。筛查垂体核磁平扫未见异常。腺垂体功能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均在正常范围。

内分泌科会诊考虑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可能,于37+4周开始予口服弥凝(dDAVP)0.05mg Qd,后控制不佳(监测尿比重1.001,尿量无变化,电解质正常),加量至0.05mg Bid,监测24h 尿量降至2500ml。监测胎动胎心及产科超声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GPT)14IU/L,血肌酐(Scr)42.1μmol/L,血清钠137~138mmol/L。2020年12月11日剖宫产娩一男活婴(体重2910g,评分好),宫缩好,术中出血350ml。术后继续口服弥凝0.05mg Bid,出入量分别为4600ml、4200ml,监测血清钠145mmol/L,逐渐下降于正常范围,泌乳可。出院诊断:宫内孕38+5周已产,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嘱出院继续服药,于内分泌门诊随诊。

产后1 个月电话随访:出院后尿量逐渐减少,1 周后自行停药。产后1 个月无不适,每日尿量1500~2000ml 左右,母乳喂养好。产后6 周复查:尿比重正常,血清电解质正常,尿量同孕前,复查垂体MRI 未见异常。新生儿产后检查无异常,生长发育良好。

回顾本例患者:晚孕期发病,结合症状体征及24h 尿量诊断尿崩症明确,就病因分类排除肾源性、垂体性及原发性烦渴,排除妊娠相关肝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等,结合最终转归考虑诊断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明确。最终诊断:宫内孕38+5周,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

讨论 尿崩症是由于血管加压素合成、分泌、代谢异常,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障碍,引起多尿烦渴等表现。按病因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原发性烦渴[1]。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transient gestational diabetes insipidus,TGDI)更罕见,文献报道发病率为4/100000[2],妊娠期发生的尿崩症中该病因最常见[3]。1984年Barron等首先使用“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总结了3例孕晚期出现的尿崩症病例,指出可能与胎盘分泌的血管加压素酶增多相关[3]。血管加压素,亦称抗利尿激素(人体内为精氨酸加压素,AVP),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储存经调控入血,通过抗利尿和收缩血管调节机体血压和水盐代谢,非孕期在肝脏和肾脏由内源性加压素酶分解。而血管加压素酶由胎盘分泌,能降解血管加压素;胎盘从孕10周开始分泌,孕22~24 周达峰值,在肝脏灭活[4]。孕期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但渴感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阈值亦下降,垂体分泌的AVP 仍增多,血管加压素酶降解增多的AVP,从而保持孕期平衡[2]。

TGDI 与血管加压素酶增多相关,可在多胎妊娠、肝功受损导致降解血管加压素酶减少等情况下发生。孕中晚期患者如果合并肝功异常,如子痫前期/子痫、肝损害、HELLP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可能发病[4]。还有病例报道继发于胎盘早剥的产后尿崩症[5],考虑与血管加压素酶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并活性增高有关[2]。少数孕妇在非孕期AVP 处于临界下限,可能在孕期AVP代谢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出现TGDI[4,7]。产后胎盘娩出,血管加压素酶代谢清除,故一般产后4~6 周自行缓解,再次妊娠不会复发[4]。但也有1例个案报道患者多次妊娠反复发生尿崩症,发病孕周相近、产后缓解[6]。

妊娠期妇女在中晚孕期如出现多尿烦渴、皮肤黏膜干燥,甚至烦躁谵妄,检查提示低比重尿(1.001~1.005)及血液浓缩,应警惕TGDI。记录24h 尿量,可达5~20L;行血尿渗透压测定,尿渗透压约50~200mOsm/kg,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查尿糖以排除渗透性利尿。如血清钠>14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kg,且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临床考虑该病可能性大[7,8]。其他如AVP、血管加压素酶、肝酶和凝血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如诊断不明,可予醋酸去氨加压素行诊断性治疗[9]。

血浆AVP检测可鉴别尿崩症的病因,但存在技术难题较难推广。近期出现一种较简易的免疫测定法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可标记AVP[10]。Copeptin与AVP在体内共分泌且等量,较AVP 有更长的半衰期,亦可鉴别尿崩症的病因,但在孕期的应用尚待研究。有报道提示,Copeptin 和Apelin(一种利尿肽)的联合检测可用于TGDI的筛查;晚孕期Copeptin 动态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加重和尿崩症相关其他的不良妊娠结局有关[11,12]。鉴别诊断,应行垂体核磁评估垂体鞍区除外中枢性尿崩症,特征表现包括垂体后叶T1 高信号影消失,但有病例报道TGDI 患者也出现上述特征,产后7 周复查T1 高信号影再现,可能体现了垂体AVP耗竭-再充盈的过程[2,9]。肾性或AVP 抵抗性尿崩症多为家族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与中枢性尿崩症相似,肾性尿崩症一般在妊娠期加重,分娩好转[4]。排除原发性烦渴的金标准是禁水加压试验,鉴于其在孕期可能发生的母胎脱水、高钠血症以及子宫胎盘循环灌注不足等风险,不建议进行[2,7,11]。

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为1-脱氧-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亦可用于中枢性尿崩症,加压素酶无法降解[13],在体内可持续作用12h,抗利尿作用是AVP 的3 倍,加压作用仅1/750,治疗剂量个体化[7]。这也是孕期唯一安全有效的制剂,哺乳期少量入乳汁,但不影响新生儿水平衡[13]。目前尚无药物可拮抗dDAVP,因此用药期间须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尿量减少即限制24h 液体入量,防止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同时观察头痛、嗜睡等副反应[11]。患者应学会记出入量、观察尿色等,定期监测血钠及血尿渗透压,控制尿渗透压在正常范围,仍有一定烦渴感[11]。孕期应保证足够液体入量同时减少尿量,预防脱水及高钠血症对母儿的影响,监测胎儿和胎盘功能[9]。如出现高钠血症须注意缓慢液体复苏,预防脑水肿[11];dDAVP 的启用可很快纠正高钠血症及相关的羊水过少,患者一般能顺利分娩,需警惕死胎的风险[2]。

TGDI 治疗还应包括终止妊娠。目前认为尿崩症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有产科指征者可行剖宫产,尤其合并肝功异常如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按相应指征处理。而dDAVP 在产后可停药,或根据实验室结果及出入量等逐步减停[2]。

本例患者为经产妇,前次妊娠未发病,此次孕30 周出现多尿烦渴,规律产检中及时识别,孕晚期严密监测,产科、内分泌科等共同管理,除外其他病因并加用诊断性治疗得以缓解,最终顺利分娩,随访至产后1 个月完全缓解,获得相对圆满的结局,亦明确诊断。同时也认识到,TGDI是AVP 和血管加压素酶在妊娠个体化代谢平衡下的动态结果。临床诊断可考虑引进Copeptin 进行AVP 的标定。而血管加压素酶作为TGDI发病的核心因素,研究尚欠缺,临床易获得产后胎盘,可寻找相关标志物进行定量和酶活性测定,在孕期动态监测。dDAVP的安全性评估和其他治疗药物研发也待深入。

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虽罕见,但因可能合并高钠血症或严重肝功能损害等危及母儿安全,应尽早识别,严密监测管理下分娩及随诊,避免不良结局。

猜你喜欢
渗透压短暂性垂体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渗透压测定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解放还是奴役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