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探讨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2022-12-30 11:25温一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1期
关键词:双万计划林学课程目标

温一博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引言

为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教育部面向所有高校提出了“双万计划”。“双万计划”可以分为专业和课程两个层面,专业层面是指教育部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1]。教育部提出2019—2021年,选拔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培育优质课程,支撑专业建设,即课程层面的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包括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不同类型的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2]。

在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双万计划”名单中,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8年奉天森林学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院校调整专业成立于1956年,著名林业教育学家韩麟凤教授担任第一任系主任。专业秉承“立德树人、创新培养、学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立足辽宁、面向东北,以国家生态建设和地方林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服务林业、农业、环境等领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也是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2021年获评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学院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全球气候变化团队,实现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科研成果共享为教学资源,为课程提供师资力量和专业知识储备,课程建设中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合理改善考核方式等提升教学质量。

一、机遇与挑战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建设期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完成专业认证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产出为导向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农科林学人才。“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要借助专业认证的机会,深入剖析新时代用人单位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要求,建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制度,对照标准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助力专业发展。

(一)新时代发展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从法正林为代表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理论,转变到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木材生产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中,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森林经理学”的内涵和传统教育内容的外延[4]。在此背景下,课程中《森林资源》《森林收获调整》《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森林经营方案》等多个章节内容要转向自然资源管理为主导的知识体系,要通过课堂教育使林学学生掌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知识体系,成为合格的“两山理论”践行者。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5]。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保障,完善人才、技术储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碳,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生态途径。在此背景下,林学专业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以“森林经理学”传统内容为基础,在课程知识体系中增设森林碳储量调查、森林碳计量、碳汇价值评估等多项知识内容。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经理学”作为核心主干课程,是沈阳农业大学的精品课程,2021年获评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是林学专业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前期课程包括“测量学”“测树学”“林业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也涉及“森林生态”“造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学科相融的思维方式,将基础课程中的测量学、林业遥感、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应用在森林资源调查、区划、数据分析处理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三)更新完善教材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林业行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以社会需求为引导,“森林经理学”授课知识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融入丰富了相关课程内容。目前“森林经理学”普遍应用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至今已有10余年。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无人机测绘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应在森林调查、森林资源评价等教学内容中增补体现。并且依据“两山理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也应以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基础,探索涵盖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依据新的法律法规政策更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法等相关内容。

二、课程建设思路

(一)明确课程目标

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遵循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充分结合专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确定“森林经理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状况,明确我国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撑毕业要求2“林业情怀”的二级指标点2.2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课程目标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完成森林资源调查、森林区划工作,熟悉掌握主要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具备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5“专业综合”的二级指标点5.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的试验分析方法,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经营等林业生产、科研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支撑毕业要求6“审辩思维”的二级指标点6.2能够运用理论知识体系对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相关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融入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实现课程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6]。“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是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贴合讲授课程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级“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修订中明确了每章节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森林经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融入点

(三)突出能力培养

“森林经理学”课程主要知识体系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内容和进程、森林区划和调查的理论与技术、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森林成熟与收获调整和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林分空间结构和经营决策理论与技术方法,需要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森林经营管理一系列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许多必修课程,课程教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相融的思维方式,如在森林区划讲授中复习测量学、林业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在森林调查讲授中复习统计学、测树学知识,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在课程讲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贯穿课程全程,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地方特点,选用地方真实林业案例指导同学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依据“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的考核方式和评定依据选择课程考核方法。根据大纲中不同课程目标对应的教学内容、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50%,包括1次期中测试、3次作业、1次行业热点问题论述。平时成绩考核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进行,采用线上平台进行平时成绩考核有利于掌握学生阶段学习动态。期末成绩占考核成绩的50%,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教考分离模式是依据辽宁省教育厅推进的教考分离工作精神开展的客观试卷组卷模式,此项工作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后根据教材、行业典型案例、科研前沿动态等创建考试题库,根据题目难易程度,题库中试题分为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度题,其中考查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基础题约占60%;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题约占30%;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拓展能力的深度题约占10%。期末考试考题根据预先设定的知识点比例、题目难度自动生成试卷。

(二)成绩评定

明确课程目标对应教学知识点及考核方式的比例。其中课程目标1对应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森林资源、第九章森林经营方案;课程目标2对应第三章森林区划、第四章森林调查、第八章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课程目标3对应第五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第六章森林收获调整、第七章森林资源评价。考试后根据各课程目标,统计不同考核环节学生试题得分情况,分析总结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进而为后续教学提出改革措施。

在期末考试后采用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方法进行成绩评定,统计各考试环节每位学生所有题目的得分率,根据题目知识点确定对应课程目标,并计算各课程目标达成度。

(三)持续改进

课程建设基于OBE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组建课程质量评价小组,小组组长由学科、团队带头人担任,定期评价课程考核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与课程适配度,建立健全课程质量保障机制。课程考核后分析各知识点得分率、课程目标达成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持续有效地实施自查自纠机制,不断提升授课质量,以期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度。

结语

以“双万计划”背景下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为例,剖析了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明确课程目标,挖掘和整理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确定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经过多年建设,沈阳农业大学“森林经理学”课程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获得了校级线上线下一流混合课程建设项目,通过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可为专业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猜你喜欢
双万计划林学课程目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