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中文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12-30 06:27田野石成文邓琪琦赵岩许微微李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领域

田野 石成文 邓琪琦 赵岩 许微微 李丽华

1.牡丹江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信 息-动 机-行 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IMB)技巧模型[1]引入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的概念,借鉴理性行为理论中对于“动机”的理解,以行为转变的决定因素为出发点,将可能影响行为的各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和行为技能三大因素;具备这三大因素时,才能导致行为发生预期的健康转变,改善临床结局[2]。IMB 模型可将健康行为的复杂过程转化为干预实践,转变了以往对行为干预的“重知晓、轻行为”的状态[3]。近年来,IMB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增多[4,5],但缺乏有关IMB 模型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因此,为系统了解IMB 模型在护理领域中文文献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本研究对国内IMB 模型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 年3 月18 日,采用主题词结合关键词的检索策略,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 模型”“IMB”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标准:①IMB技巧模型的护理领域的相关文献;②内容重复或一稿多投文献选其质量较高的1 篇。排除标准:会议、系统评价、资讯、新闻报道。

1.2 方法

将导出数据保存为 Refworks 格式,采用NoteExpress 软件剔除重复文献并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后,采用CiteSpace 5.8.R3 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跨度设置为2007—2022 年,时间分区为1 年,阈值为“TOP 50”,得到IMB 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的图谱。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

共检索出2877 篇文献(中国知网486 篇,维普数据库2847 篇,万方数据库113 篇),经筛选后最终纳入351 篇文献,其中IMB 模型的护理领域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2007 年,发文量整体呈持续上升态势,2020 年达到顶峰,见图1。

图1 MB 模型的护理领域文献的发文量趋势图

2.2 期刊分布情况

纳入的351 篇文献中,有37 篇学位论文,其余314篇文献分别发表于136 种期刊,其中在北大中文核心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数为42 篇(11.97%),载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共刊载文献94 篇(29.94%),见表1。

表1 载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情况(n=94)

2.3 作者共现情况

本研究以“作者”为节点,得到作者共现分布图谱,见图2。节点数有258 个,连线数有264 条,网络密度为0.008,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乔够梅,有6 篇文章,发文量≥2 篇的作者共有31 名。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IMB 模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并未形成广泛的大范围核心作者群,仅存在一些散在的作者合作关系。

图2 作者共现分布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图谱 本研究以“关键词”为节点,将“健康教育”合并到“健康宣教”,将“护理干预”合并到“护理”,将“延续服务”合并到“延续护理”,得到图3 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节点数有219 个,连线数有260 条。目前IMB 模型的护理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卒中疾病,应用IMB 模型的护理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宣教、生活质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依从性方面,见表2。

表2 排名前10 位的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标记共得到10 个聚类,由图4 可知,健康教育、自我效能、依从性、自我管理、尿潴留、负性情绪、自护能力、抑郁、生存质量、健康行为是IMB 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文献的主要研究热点。

图4 关键词聚类分析

3 讨论

IMB 模型是Fisher等[1]于1992 年在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最初主要用于预测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6],目前该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多个领域[4,7]。国内关于IMB模型的相关护理研究从2007 年才出现,起步相对较晚。本研究结果显示,2007—2017 年这一阶段相关研究以缓慢的速度增多,且年发文量仅占总数的16.5%,说明此阶段国内护理人员对IMB 模型的相关研究关注度不够。2018—2020 年这一阶段IMB 模型的相关护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年发文量增长迅速,到2020 年达到顶峰。

从期刊分布来看,314 篇期刊文献分别发表于136 种期刊,载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共刊载94 篇(29.94%)文献,表明IMB 模型的相关文献刊载杂志分布相对分散,且仅有42 篇(13.38%)文献刊载于北大中文核心类期刊上,由此可见,IMB 模型相关护理研究的文献整体发文质量相对偏低,表明IMB 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深度和研究水平等仍有待提高。从发文作者合作网络来看,仅形成了以“乔够梅”为核心的作者群,说明IMB 模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作者合作关系较为散在,并未形成广泛的大范围核心作者群,未来研究者们应加强学术交流,促进IMB 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是高度概括和凝练主题的核心词汇,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8]。通过本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分析图谱可以看出,IMB 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的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高血压、乳腺癌、心力衰竭、初产妇等,但主要集中于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效能、依从性、自我管理、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研究发现,70%~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最有效方式[9,10]。IMB 模型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识别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例如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家人支持和心理因素等[11],针对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干预[12],当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这三者积累到一定程度,脑卒中患者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并维持[13],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就会提高,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预防行为的启动与维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干预,这也为IMB 模型实施的实施过程带来了挑战,对实施效果造成影响,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IMB 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文献的整体发文质量相对偏低,研究深度仍有待提高,且研究的主要热点是健康教育、自我效能、依从性、自我管理、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等。因此,未来应更深入开展高质量的IMB 模型护理实践,扩大研究范围,进而更好地验证IMB 模型的实施效果,为IMB模型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领域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