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地学人才的地质“三光荣”精神培育研究

2022-12-31 09:15吴田波
科教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光荣培育融合

吴田波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地质“三光荣”精神既是前辈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又为后来者明确了理想和使命。目前,我国地质人才缺乏,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困境,在宣传、教育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融媒体时代,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紧握手中的“传家宝”,传承和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

1 融媒体视域下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背景

1983年,全国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正式提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它是“地质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质事业中的生动体现,有力促进了地质事业的稳步发展,积极推动了地学人才凝聚共识、建功立业。

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融媒体就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媒介载体,从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实现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1]。2014年,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被审议通过,媒体融合正式被纳入党和国家的顶层治理体系中,这一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在融媒体环境下,要培养优秀的地学人才,就要依据融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传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展示新时代地学人才的新风采。

2 融媒体视域下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第一,激发教育活力,运用融媒体加强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培育,其本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其次,拓宽教育渠道,传统媒体渠道已难以适应当下的新环境和新要求,融媒体将思政优势与信息化高度融合,不断拓宽“三光荣”精神培育的渠道。第三,丰富教育内涵,融媒体推动了传播要素整合,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不断为“三光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2.2 实践意义

第一,为国家培养地学人才。通过融媒体途径,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地学内涵的了解,增强专业吸引力,从而减少地学专业的转换专业人数,提高就业率,为国家输送地学人才。第二,为社会提供培育方案。了解、运用融媒体,不仅为地学人才的“三光荣”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案、新平台,也为社会有效开展地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教育依据。第三,为校园充实文化内涵。在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中,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科研创新、网络素养提升等环节相融合,凝练成果,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内涵。

3 融媒体视域下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形势

3.1 运用融媒体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机遇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2012年,国务院在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地质七队先进事迹的指示中强调,“要弘扬地质工作者牢记使命、献身事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国内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等等,为地质事业指明了方向。这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地质事业的重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进一步加强地学人才培养,加强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培育。

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为19.9%。而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达23.7%。可见,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地学人才的地质“三光荣”精神培育延展了教育时空、突破了教育物理屏障、发挥了多主体教育作用、营造了立体式教育生态。

3.2 运用融媒体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挑战

从1909年至今,地质学教育已经走过了100多年。在新形势下,地学人才培养仍然面临着新挑战。在开设地学专业的高校里,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地学专业的学生多数为调剂生,并且由于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足,多数人还会转专业。这提醒我们教育理念要更新,地学人才的培养要勇立时代潮头,明晰社会、行业对地学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光要突出“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更要加强“献身地质事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找矿立功”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与时俱进,同频共振。另外,要提高社会认知,地学人才的培养既要有甘于奉献的“螺丝钉”,也要有时代号召力的“网红”。

新形势下,高校肩负着地学人才培养、发展地质教育、助推地质事业的重任。融媒体为培育地学人才的地质“三光荣”精神提供了新机遇,但也带来了新挑战。目前,融媒体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对于融媒体的研究不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运用融媒体强化地质“三光荣”精神培育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第一,生产能力有待提高。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输出优质内容和提升教育者媒介素养的要求更加迫切,不但要做学生的“网友”,走近学生,而且要加强新技术的能力运用,做学生身边的“网管”,还要做有舆论引导力、学生心中的“网红”,最终要打造完整的网络育人生态,开助学生成长成才一站式的“网吧”。第二,做好传播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应对。融媒体自身的开放性、交互性、全面性等特征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随之而来的则可能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减弱,我们要及时预判,做好应对。第三,接受主体更加多元。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主体,都可以发声。我们要保证教育效果,必须要统筹资源,下好育人一盘棋;要培养融媒专业队伍,提高网上主旋律音量;要突出建设重点,筑牢育人主阵地。

4 融媒体视域下培育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对策

4.1 因势而谋,高举青春信仰之盘

4.1.1 精“配方”,把握规律,找准内容

随着“00后”进入大学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显著变化[3]。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物质优越、思想早熟、个体意识强,成长成才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要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课堂反馈等形式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焦点”、思想“热点”和理论“盲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4],将“三光荣”的精神内涵融入“焦点”和“热点”中,扫清“盲点”。

4.1.2 强“工艺”,拓展资源,丰富内容

面对融媒体下的教育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三全育人”,落实“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共同写好“三光荣”精神培育的篇章。我们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将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在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机融合老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有机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4.1.3 新“包装”,创新方式,包装内容

融媒体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不断提升媒介素养,使“三光荣”精神培育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要创新传授内涵,将单纯的理论说教与榜样示范、价值吸引、文化熏陶等相融合,彰显教师引领作用和地质学的魅力。二是要创新传授方式,将图文宣传、班会、座谈等传统途径与短视频、直播等新途径相融合,透过眼睛直达心灵。

4.2 应势而动,握紧青春实践之锤

4.2.1 “全程”交互,善做网友

在全程媒体层面,借助移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时效性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对我们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网络原住民”,我们要善用“网言网语”,善做“网友”,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归纳出学生的思想轨迹,做好思想引领。

4.2.2 “全息”呈现,善做网管

在全息媒体层面,内容表现形式突破了物理屏障,可以做到立体化地呈现,沉浸式地体验。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善做能力突出的“网管”,将“三光荣”精神更生动深刻、多维多彩地向学生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教育效果。

4.2.3 “全员”生产,善做网红

在全员媒体层面,每个人都可以是宣传教育的主体,形式从“一对多”变成了“多对多”。我们要不断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挖掘、培养师生群体中的“网红”,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把握主动权。

4.2.4 “全效”生态,善做“网吧”

在全效媒体层面,传播效能大大提高,平台矩阵集成了各种功能。我们要努力成为善于分析、总结宣传教育并及时反馈效果的“网管”,更要善于把教育的资源集合成优质的网络育人生态平台,打造成学生喜爱的“网吧”,凝聚学生。

4.3 顺势而为,拿稳青春风采之镜

4.3.1 搭建体系,培养队伍

以人为本,融媒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搭建融媒人才培养体系,要理念更新、技术更迭、团队跟进,重点培养具有地学素养和融媒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4.3.2 完善机制,打造生态

建设平台生态,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是主流。我们要将校内网站、报刊、易班、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资源协调统一,共同下好人才培养的一盘棋。

4.3.3 明确重点,优先移动

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优先”是共识。我们要依据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生产出亲和的地学文化、制作出有吸引力的地学微课、培养出多元化的地学网红等,掌握移动互联网的教育阵地。

5 结语

地质“三光荣”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地质人砥砺奋斗,奋勇前行。高校要培养优秀的地学人才,离不开作为“地质之魂”的“三光荣”精神的培育。在融媒体视域下,地学人才的培养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社会知名度。面对培育“三光荣”精神在生产、传播、接受等环节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发挥“四全”媒体的效用,做好思想引领的“罗盘领航”,做实成长成才的“铁锤筑梦”,做精绽放风采的“镜下聚焦”,培养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新时代优秀地学人才。

猜你喜欢
光荣培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光荣升旗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劳动”最光荣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