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研究

2022-12-31 09:15
科教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张 方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00)

绿色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指引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绿色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更是每个人的职责。高校是理论传播与实践的重要场所,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 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及核心要义

1.1 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危机,是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形势复杂严峻,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巴黎协定》的签署传达出要实现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在此背景下,加快化解资源环境危机,促进世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全面绿色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与重要任务,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是大势所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结合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并总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经验,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国内资源与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给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单纯关注GDP增长,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由此产生了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如水资源、能源资源的缺乏;草原、森林及植被遭到破坏;产业垃圾、生活垃圾逐渐增多;大量碳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加重了我国生态治理的负担,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党治国理政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2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

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的。在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注重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和要求经济社会坚持绿色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深刻表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期待。

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之一,人类的生存需要自然界提供物质生活条件,靠着自然界的哺育与供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不仅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诉求,还要给后代留一个清洁美丽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人民幸福生活创造更舒适的条件。人类必须正确利用自然界发展规律,发挥自然的力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人类毫不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肆意开发资源,就会造成环境承载力降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对于人类生存的反击是巨大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蓝天碧水,山清水秀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身。

2 加强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理想有目标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十分必要。

2.1 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使命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全社会的自觉积极参与,共同为国家发展、民族繁荣做出努力。高校是理论传播和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4],不断提升自身的绿色文化素养,为美丽中国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大学生群体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全力以赴,自觉积极主动地保护人类生存家园,这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爱护一草一木,像对待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谨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

2.2 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增强专业领域知识,还包括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高校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阵地,思政课在教学课程中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关键性作用,是一门重要课程,它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的新人”[5]。绿色发展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将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绿色价值观,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重要作用。因而高校严格落实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将其理念知识逐渐渗透到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养成良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2.3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注重强调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要尽可能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排放,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为目的,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当前,人们更加追求对优美生态环境的享受,消费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消费时容易产生冲动行为,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在不知不觉中滋生攀比心态,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绿色消费意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消费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前进,同时引导大学生选择绿色产品,自觉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培养绿色的生活方式。

3 推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路径

3.1 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体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风格和环境氛围。”[6]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都要实现绿色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教学计划、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与重视,构建绿色生态的校园文化。第一,建设校园绿色物质文化。构建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校园内应丰富树木、植物、花草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大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校园布局应将环保理念、绿色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绿色园林景观,让校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意境和学习生活氛围。第二,建设校园绿色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举办一系列关于生态教育方面的讲座,加深学生对生态领域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绿色文化活动,营造绿色氛围。如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增强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其积极主动性,树立良好的生态观价值观,从而提升自身的绿色道德文化素养。

3.2 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时代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将各类有效信息资源与媒体平台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而且还能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7]。在绿色发展教育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力量,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知度,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教师要善于借助平台本身的优势,学会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论坛、公众号等各类平台,通过平台将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体系利用不同形式传递给学生,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关话题讨论,在探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展眼界,提高学习效率,将绿色发展理念知识融会贯通。

3.3 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实践活动

绿色发展理念教育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大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清晰地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对自然的尊崇与热爱,将其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首先,实践活动需要学习实践的场所,搭建有效的平台,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与消化绿色发展理念知识。高校可以组织队伍带领学生参观各类自然生态保护园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可以和企业开展合作,带领学生参观绿色生产与污染物排放治理等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与重视,提升绿色生态文化素养。其次,组织学生筹划参与社区相关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居民保护环境,增强低碳意识,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学生们通过宣讲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到生活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居民自觉保护环境、低碳减排的意识,营造出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而且还可以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加强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