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教学改革

2022-12-31 09:15周力行
科教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农科宿迁园林设计

王 力,张 颖,杨 雨,周力行,金 玲

(1.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宿迁 22380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 黑龙江 大庆 150030)

新农科诞生于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四新”的建设理念。四新包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及“新文科”。随后是被称为新农科的“三部曲”,分别是2019年6月的安吉共识、9月的北大仓行动和12月的北京指南[1]。至此,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开启了新农科背景下的教改活动。“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系统将规划、建设等多学科集于一体,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化底蕴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 课程内容和特点

课程内容包括:园林美的表现与园林艺术流派的特征与历史演变过程;景观元素的表现形式与基本处理法则;风景园林中的常用造景手法与空间的处理原理;园林基本要素的种类与处理准则以及造景手法;园林意境的表达;风景园林环境体验与欣赏方式。课程特点:各部分内容逐层递进与展开,由理论到实践案例,由整体演变到局部特征,倡导不同时期的先进设计理念与规划设计方法。以园林起源与发展为出发点,阐述古今中外园林艺术流派的手法与表现特征,包括中国式园林的艺术原理。由此展开景观形式与艺术表现原则、景观空间与造景手法、景园要素处理布置方式以及意境构思与景观环境的观赏体验,结合各类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与解析。从而把握方向,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艺术原理,以及各种景观元素与功能场地的设计原理与处理手法。

2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2.1 知识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创业的指导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2011年出版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园林设计类论文数以千计,园林艺术原理知识日新月异。支撑这门课的案例时间过于久远,已经相当落后[2]。同时应用型知识内容较少,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我院立足于培养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在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急需农业上有思路、对农村有情怀及对农民有情感的“新三有”农业人才[3-4],但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

2.2 案例过于单调

课程知识结构较为抽象。引用经典园林设计案例开展教学是常态,但园林设计案例中,北方园林围绕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以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等为主,这些经典案例确实有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底蕴,但近代园林中优秀作品繁多,尤其缺失21世纪以来新的经典案例。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且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课程的带入感。

2.3 缺乏职业规划

如今的信息接收方式呈现多元化,如百度、抖音、微信等多种媒体的信息源。虽然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传播速度快的便利条件[5],但所看、所听的信息没有系统性和可借鉴性,多数是碎片化信息和无用信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也是现代教学面临的瓶颈。总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们缺乏对职业的整体规划,没有长远的计划,无法激发学习的动力[6]。

2.4 教学方式单调

多数农林专业方向的院校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只是采用教师传授和学生自学两种方式[7]。风景园林艺术原理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尤其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常采用线上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效果较差。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没有新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学生依然是被动式接受,没有互动和交流,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

2.5 缺乏创新意识

园林专业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风景园林艺术原理的学习,了解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的脉络中认识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和传承。同时结合园林美、形式美等知识,培养学生从建设者、批评者等角度审视风景园林专业,初步使学生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难题,能够在园林设计项目中发挥作用。但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尤其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依靠教师思路,没有创新意识,核心原因在于课堂中缺失创新意识引导式教学。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新农科背景下,升级教学材料、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风景园林艺术原理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1 重塑知识架构

面对知识陈旧问题,学院鼓励教师独立编撰教材,2022年5月出台关于印发《宿迁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立教材编写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而且邀请了有园林设计经验和工程资历的工程师加入编写团队,参编老师全部具有课程的教学经验,先后培养2018级、2019级等多届学生100多人。教材中增添了先进设计和新方法,还包括具有典型性的近代案例。

3.2 丰富教学方法

破除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案例实践教学方法、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入课程,将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①案例与实践相融合。为补充教材中的新知识,将江苏省及宿迁市周边的优秀设计放到教材中。以原有教材为基础,融合新知识,从世界园林艺术特征与审美、园林艺术赏析等八个方面进行编写,适时融入生态园林理念和新农科、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便于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增强学生们热爱家乡、服务乡村的意识,强化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②课外导师进课堂。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加入编写组,讲解本地经典案例,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无缝对接,建立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吸收近十年的新知识,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跟紧设计时尚。适量放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等先进的思政理念。在课堂中植入思政教学案例,以强化育人功能[8]。

③以赛促教。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57项赛事。竞赛中学生立足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萌发市场需求的小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赛和项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

3.3 创新学生全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敦促学生积极投身到课程的学习中,而且也能衡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激励自主学习及创新的动力,是一条有效的科学途径。截至目前,宿迁学院的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的考试是阶段性测验、作业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打分为原则,分数分配包括平时笔记质量分数、创新学分、实践能力评价分数及课堂表现等。同时巧妙加入线上和线下资源[9],这种方式让学生关注每一堂课的知识,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动力参加到实践教学中,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上都得到提高。全过程的考试方式既可以精准、清晰地反馈教学效果,而且会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0]。

3.4 融入地方特色,设置地域特色课程

宿迁学院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学院本着服务地方,构架命运共同体为第一要务,但毕业生中很少能留在本地工作,原因主要是归属感较差。在课程的教改中,将大量宿迁本地的经典园林案例组合成一堂地方特色课。把项王故里、三台山公园及宿迁天文台等多个优秀园林设计作品建成案例库,让学生们更直接地了解近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强化实践的同时让学生喜欢上宿迁[10],让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到宿迁的经济建设中。

4 结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本文对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从教材的修订、教学的方式及考核的办法都进行了探讨。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理论化的知识便于理解,学习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在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80分以上的人数占比20.5%,克服了以往学生们知识学不懂、答不上题的瓶颈问题。同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在新农科的影响下,将培养具有爱国的胸怀、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协助导师开展技术攻关的高科研素质人才为目标,将多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关键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门独具地方特色的园林专业优秀课程。

猜你喜欢
农科宿迁园林设计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