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儿歌,助力一年级写字教学

2022-12-31 10:17张佩贤
江苏教育 2022年85期
关键词:田字格笔画儿歌

张佩贤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书写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依照《纲要》《课标》的有关要求,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专业的书法教学及练习对于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儿歌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简单清晰,韵律感强,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用有趣的儿歌指导一年级新生练习书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在班级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儿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时,对于手写体与印刷体的区别、书写水平的高下等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和书法之美,帮助学生建立写好汉字的学习目标。

赵孟頫的《胆巴碑》汉字结构方正谨严、撇捺舒展,每个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褚遂良的《诗唐风》清朗秀劲,用笔刚柔并济,这两件作品都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欣赏。

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出示儿歌《汉字谣》并带着学生诵读“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甲骨铭千载,钟鼎刻辉煌。竹简书春秋,绢帛录诗行。语言传信息,妙字谱华章。楷草隶篆行,颜欧柳赵王。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从小炼真功,长大写得棒!”在儿歌的诵读声中,学生各个跃跃欲试,都想立刻拿起铅笔,写好汉字。

二、儿歌,引领学生走进书法练习

1.借儿歌认识田字格

一年级小学生的规范书写、书写能力与质量,离不开田字格的帮助。书写时,方块汉字在田字格里的正确占位,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质量。汉字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固定的地方,能把汉字规整地写在田字格应有的位置上,学生的汉字书写就成功了一半。

为了让学生清楚田字格中各线条以及各个格子的名称,笔者创设了情境教学:学生都想做小小书法家,要想把汉字写得漂亮,我们就要请出一个小帮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接着笔者讲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拍手儿歌中边吟诵边熟悉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横中线,竖中线。不顶格,不贴边,字儿舒服住里面。”

2.借儿歌学书写姿势

儿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就读通了。在写字教学中,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把某些有关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的儿歌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习规则,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引导学生借助儿歌检查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字姿势应为“背要挺,字看清,头摆正,肩放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握笔写字时需要关注细节“老大老二对对齐,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斜靠虎口边,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即是练字时”。

三、儿歌,伴随学生规范习字

1.基本笔画,正确熟练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写字属于入门阶段。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知识,愿意掌握新技能。因此,先把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写正确、熟练是基础。如笔者在教学《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时,就抓住生字着重进行横画的书写教学。第一步,先让学生观察汉字中的长横,好好欣赏一下,然后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长横;第二步,学习横画的写法,起笔稍稍停顿,向右行笔,左低、右稍高,笔画舒展,富有弹性,行笔匀速,收笔稍停住往右下方轻顿。课堂上用“起笔略按,行笔向右,收笔停顿往左收”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对于汉字的八个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笔者帮学生概括为“小小一点要写好,学会顿笔很重要;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提钩要尖折有角,行笔轻快要记牢;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

2.认真描红,用心体会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方法,因为其形象直观,便于学生领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所以特别适合一年级学生练习使用。

描红时虽然有红色的范字,但一年级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仍然需要教师的细致指导:描红之前,先认真读帖再书写;描红时要注意起笔收笔的位置、笔画的深浅和长短,把每一个笔画都描实;注意保持页面整洁,力争一笔描成,不可反复涂描。语文教材配套的《习字册》每一课均有描红练习,在学生练习前,笔者会用儿歌提醒学生“先读帖,再提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在学生用心临写的过程中,笔者也不断巡视,发现书写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在对一年级学生书写指导的过程中,除了口头指导外,笔者还经常手把手教,帮助学生体会运笔的轻重缓急,因为古人习字就有“扶手润字”一说。

教师借助儿歌认真指导学生描红,由扶到放,这样抓住要领进行指导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范字的结构印在脑子里,逐步过渡到独立书写。

3.掌握规律,独立习字

在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中,用儿歌提炼书写的规律和方法,能够增强写字的趣味性,更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掌握了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进行了描红的练习后,学生开始逐步尝试临写和独立书写,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汉字书写规律的指导。笔者一般让学生按照“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高低、四看关键笔画”的方法去观察汉字。比如执教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的“明”字:“一看结构”,判断字为左右结构;“二看宽窄”,字应写得左窄右宽;“三看高低”,字应写得左低右高;“四看关键笔画”,“日”作偏旁时要写得瘦短,右边“月”的竖撇为压在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穿插到“日”字旁下方。汉字观察方法的“四步儿歌”简明易记,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学生再次碰到合体字书写时,也可以合理迁移,举一反三。

在学写汉字的过程中,笔者还特别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儿歌,掌握书写要领。如在学写“木字旁”时,一个学生给大家总结“木”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木”字左窄右长,横画变短微上扬,一竖穿横要偏右,斜捺变点垂下方。这个学生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大家也一边跟念儿歌,一边兴趣盎然地练习“木字旁”的书空。在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笔者先出示“人”字在左边的例字“你、他、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单人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左右两部分是怎样搭配的?怎样才能写美观?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规律:“人”作偏旁瘦而长,左窄右宽上下平,汉字两边靠靠紧,笔画疏密要均匀。

在儿歌的吟诵中,学生对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也就迎刃而解了。

汉字是一种文化,写好汉字是对祖国文化的一种继承与传扬。较于传统直白的灌输式教学法,儿歌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写字教学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儿歌场景,降低了学生对书法知识的理解难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掌握。只要我们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加强书写指导的同时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仅能感悟到笔画情趣,还能做到写字修身。

猜你喜欢
田字格笔画儿歌
“田字格”器材的制作和运用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住在“田”间(二)
合理使用田字格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实践探究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