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

2022-12-31 12:17黄顺婷陈光亮姚婉琳陈利霞黄文婷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师生

黄顺婷,陈光亮,姚婉琳,陈利霞,黄文婷

1.广州大学;2.广州珠江钢琴股份有限公司

一、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的重要性

1.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员共同的政治身份同时也是社会角色;誓词是党员干部要用一生去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关键,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员在享受权利的时候,更不能忘了身上的职责与使命。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牢记使命,践行对中国共产党的誓言,不负青春,不负人民,不负中国共产党。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九大报告提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广大党员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的奋斗,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要扛起责任,将自己的使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

3.发挥高校党员的模范作用、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举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而提高思想认识需要先做好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党员具有“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双重身份。高校党员在师生群体中是出类拔萃、认可度较高的,因此他们对身边师生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其对高校师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有效发挥高校党员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带动高校其他师生自觉规范日常行为,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迎挑战、抗打压的氛围。

(二)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的紧迫性

1.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观、使命感和责任感。长期以来,高校党委不仅在教书育人的责任履行与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具体领导、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工作中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1]。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引领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入基层的优势,能够及时和敏锐地把握、了解高校师生的思想动态。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是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目前受疫情影响,高校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担当起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环境。

2.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历来注重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教育和引导,而高校党员干部的示范更能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干部的榜样、精神引领等作用,进而推动高校形成实事求是、科学创新、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高校党委在高校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担当对于培养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岗位就是责任、使命、命令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实践需要。因此,发挥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也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

二、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是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导致,或是高校管理制度问题造成的。问题的根结在于部分基层党员党性、宗旨意识不强,权力观出现偏差、本领恐慌不会为,满足现状,推动事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不足。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便是选人用人工作的根本遵循。对照条例和党中央要求,高校选人用人机制仍不健全,能上能下的要求未得到有效落实,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机制仍不健全[2]。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当前高校基层党员干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治上冷漠

调查结果显示25%的人认为目前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存在对政治不关心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本身有政治身份,不关心和不参与政治学习、组织生活,是对政治活动的“心理卷入”限度较低的表现。

(二)思考上轻视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高校党员干部存在思考上不重视,职业倦怠的问题。部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认为作为和不作为无差别,思考上轻视工作,敷衍了事。但基层没贯彻上级的精神就等于是断头路,根基不稳将会影响政策的落实。

据调查结果统计,高校基层党员干部不愿担责主要由于缺乏思想引领,其中包括以下两方面原因:

1.选树先进典型有欠缺

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一线,更应努力让默默奉献、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唱主角、发强音”,通过树立标杆、旗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靠拢先进,在行动上成为先进[3]。目前高校存在对先进的后续培育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的情况,导致“只选不树”的断层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作用。

2.对干部的关心关爱有欠缺

谈心谈话制度未常规化开展落实,无法牢牢把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未能及时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困难并及时给予帮扶,使得部分干部的归属感、幸福感薄弱。

(三)工作上平庸

工作上无作为,敷衍应付,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这与思考上轻视紧密相关,工作态度消极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党员干部正向激励力度,激励制度是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平庸的一大重要原因[3]。高校党员干部“不想为”的主要原因是动力不足。在政治上,干部晋升渠道还不够畅通,机关干部的晋升除了依据工作实绩外,还受到职数、任职条件等限制,再加上“论资排辈”的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导致很多实绩突出的干部未能及时得到职务(职级)晋升,在一定限度上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能力上不足

如果说工作上的平庸是主观意志上的懈怠导致的结果,那么能力上欠缺,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好高骛远,不实事求是的问题则是用人不当,在选拔时不够客观,而个人在工作中也没有不断学习提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欠缺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高校部分党员干部害怕担责、不敢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性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权力观等出现偏差。这些问题导致个别高校干部安于现状、不愿担责、不敢担责,进一步造成能力提升动力不足[4]。

2.专业能力培训教育欠缺

一些干部欠缺本领出现恐慌,对新媒体等前沿技术知识储备不足且缺乏学习研究的主动性。高校缺乏开展相应工作的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定期延续性培训。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掌握工作新本领上有困难。

3.干部选任制度欠缺

相关干部的晋升除依据工作实绩外,还需考虑工龄、职数等因素限制,导致很多实绩突出、能力过硬的干部未能及时得到晋升,挫伤工作积极性。同时,部分选任的干部缺少敢担当、能负责应具备的能力与水平。

(五)管理上失当

组织对党员干部管理上的失当,致使党员干部作风漂浮。管理上的人岗匹配尤为重要,不下深水的情况可通过上级的有效管理和任务安排解决,不仅可以减决工作平庸的问题,甚至可以提振自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基层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主要表现为推卸责任、工作主动性差;“接单式”被动工作;“坐、等、靠”现象,而这些行为出现恰恰反映了上级管理的失当。

(六)培训上缺乏

对高校党员干部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培训,是精准抓好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前提。不重视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教育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实践活动渠道不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是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5]。这样的培训力度对于高校党员干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的缺位是一大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

(一)政治引导,夯实担当作为的思想基础

1.典型榜样精神的提炼宣传

《之江新语·要善于学典型》中提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6]”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不仅是个人政治理论水平和能力的诠释,更是内心深处理想信念、价值引领的体现。“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7]。高校党委要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凝聚力量,嘉奖敢担当、善作为的师生党员干部。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党员干部评定经验和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主动担当作为的主旋律。在学习典型精神中反观自身,寻找差距,坚定理想信念[8],激发师生党员干部为党的教育事业主动迎接挑战、担当作为的动力,形成高校求实创新的浓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完善晋升激励机制,提高战斗能力“愿作为”

完善高校晋升激励机制,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基层党员干部有机会有平台。

(二)实绩导向,锤炼担当作为的业务本领

1.明确正向激励的实绩导向

高校要遵循干部干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按照干部姓“干”、干部需干事、干事要有干劲、干事还得干净的内在逻辑,切实把握好“干部·干事·干劲·干净”这四个相互关联的主题词,努力做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干部[9]。完善高校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突出实绩导向抓考核,坚持纵向横向考核相结合,重点绩效考核相结合,保证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有效运转,明确正向激励的实绩导向,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切实为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2.建立容错问责机制,提高思想站位“敢担当”

让高校党员干部政治上明白,提高其思想站位“敢担当”,夯实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3]。

在妥善把握高校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依纪依法、实事求是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容错免责机制,从制度上明确容错免责的范围、指向和措施,为作风正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师生党员干部提供制度保障,切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促使高校党员干部争当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排头兵。

(三)理念灌输,优化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

1.严管厚爱结合的教育管理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提出了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严管厚爱相统一,引导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严明党的纪律,落实规章制度,师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让其存敬畏之心、守政治底线。创新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有温度有深度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才能增强其幸福感、归属感。新时代高校需要根据师生党员干部的年龄、受教育限度、职业类别、职务层级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地开展“精准”的教育管理工作。

2.创新培训激励机制,提高业务能力“善担当”

创新高校党员干部培训激励机制,使政治立场坚定、有才有为的师生党员干部得到激励,落实相应制度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多措并举营造高校敢于担当作为的氛围,重点增强师生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帮助部分不作为、慢作为同志弥补能力短板、知识弱项、经验盲区,开展相应专题系列培训,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同步增强,坚定其理想信念使其主动担当、有所作为。

(四)思想引领,打造担当作为的育人氛围

1.强化主动作为的担当意识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10]。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11],面向全体师生,充分挖掘资源、运用各种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先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干部担当作为意识和能力,引导师生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干部,更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自觉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在高校日常教育、科研创新中培育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

2.完善精神培育机制,提高担当意识“能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提升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精神追求的关键,培养基层党员干部时代担当精神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基层教师党员干部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党员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家国情怀,是新时代高校党委的责任和担当。为了培育高校基层党员干部的时代担当精神,需要构建高校精神培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做到知行合一。抓好“三全育人”的重点工作,办有灵魂有温度的高校,把师生的“精气神”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师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员干部新书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