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的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S老人院为例

2022-12-31 12:17广州市老人院梁娟娟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老人院艺术团社工

广州市老人院 梁娟娟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选择或被动入住养老机构进行养老。很多养老机构都有老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组成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老年团体,如唱歌小组、跳舞小组等等。如何对这些老年团体进行管理,让老年团体在老人们的生活中发挥正向的作用,让老人们在养老机构的生活更充实,充分发挥老人余热,是养老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基于增能理论,以广州市S老人院实践为例,尝试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探索出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和发展的路径,为老人和老年团体赋能,让老人在养老机构能够发挥潜能,更好、更有意义地过好晚年生活。

一、什么是增能理论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巴巴拉·索罗门在1976年首先提出了增强权能的概念,并使增强权能的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1]。

二、S老人院老年团体发展背景

S老人院是一家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常年维持在1000人以上。S老人院早在1995年就开始发展院内老年团体,最大的两个老年团体分别为老人艺术团和献策团,由老人院直接管理。老人艺术团主要由院内身体能力较好,有表演能力的“精英”老人组成。艺术团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吸纳院内老人成为艺术团团员,组织团员编创文艺节目,开展文艺节目学习,进行节目筛选和排练,参与节目表演和交流,发挥团员的价值,拓展艺术团的影响力等。

献策团由老人院中群众基础比较好的老人组成,定期收集老人们对老人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院方,促进老人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此外,老人院还有一些比较小的、老人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如唱歌小组、手工小组、粤曲小组等等。

三、S老人院老年团体发展的困境

(一)由院方直接管理,老人依赖性大

S老人院的老年团体由老人院直接管理,从团体负责人的任命,到成员的筛选和确定,都由老人院来决定。这样造成了老年团体上到负责人、下到团体成员,都对老人院的依赖非常大。优势是团体成员的归属感非常强,对老人院有着强烈的认同,劣势是团体成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凡事都等着老人院来指导、决定,而不能自己思考团体的运行和发展。这违背了老年团体成立的初衷,成立老年团体,是为了丰富老人生活,老有所为,让老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依赖型的老年团体只能说是发挥了部分作用。

(二)走精英式管理路线,只覆盖到部分老人

S老人院的老年团体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有老人艺术团和献策团。老人艺术团的老人都有表演才能,经过筛选进入到艺术团中,普通老人若是只是对表演有兴趣,但无表演特长,就很难加入到艺术团中去。老人院为老年团体提供服装、练习场地,并有老师指导排练,老人们的表演机会非常多,艺术团在老人院内和社会上知名度都很高。但是艺术团采取的是精英发展模式,艺术团成员数量不多,且面临后备人选不足,人才发展断层的困境。老人献策团则是由老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老人代表组成,人数较少,往往意见只能代表个人或少量的老人,并不能代表所有老人的意见。其他的老年团体基本上都是非正式的团体,人数较少,自发形成,没有严格的管理。总体来说,老年团体的人数较少,占老人院老人人数比例不高,覆盖率低,难以发挥老年团体应有的作用。

(三)老人缺乏管理能力,易产生矛盾

老年团体中的成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仅少数的人有一定文化水平,老年团体的管理水平整体较低。在团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如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一般是由院方指定,但是有时其他老人会不服。虽然后来改进了,改成了民主选举,但是如何选举,怎样组织,怎样投票,计分规则怎样等等,老人很难掌握。老年团体日常的活动中,因为计划性不强,经常会有老人为排练什么节目、谁表演、去哪里表演等等一些琐碎的事情争吵。献策团往往无人组织时,会出现会议召开不定时,意见收集不及时的情况,意见的真实性有时容易带上团员个人色彩,引起其他老人不满。而那些非正式的小团体则往往缺乏开展活动的必要资源,活动范围、影响力受限。

(四)老人身体条件差,老人团体发展缺少后继力量

近年来,为了保障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公平、透明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广州市政府出台《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需要机构照料的困难老年人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经过评估入住S机构的老人身体状况呈普遍下降趋势。活动能力好,能够积极参加传统型老人团体,如合唱团、舞蹈团,走精英发展路线的老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个别老人团体人员不断减少,难以招收新团员,表演的节目数量和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

四、增能视角介入老年团体管理的必要性

(一)失能老人群体的需要

S老人院中,失能老人占大部分。因为身体的原因,失能老人多存在自信心不强,社会参与度较低的情况。老年团体发展的初衷是为了发挥老人的潜能,促进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老年团体走精英发展路线的话,势必会出现大部分老人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老人群体需求的满足度。

(二)机构管理的需要

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容易产生被遗弃感,常常有老人认为自己没用了,对社会没有贡献了。长期处于这样的心态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不利于养老机构的管理。而老年团体的成立,一方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让老人们有事可做;另一方面,挖掘了老人的潜力,增强了老人的自信。老人的生活丰富了,问题减少了,有利于机构的管理。

(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需要

民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行标《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中指出:“综合使用各种策略以强化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个人增能与自助、家庭照顾者支持、邻里互助、志愿者链接、增强社区权能等”[2]。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是社工要跟进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搭建了良性运行的社会支持网络,老人才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下去。从增能视角出发,可以充分挖掘老人的潜能,将老人的优势和相关的资源链接在一起,构成属于老人自己的个性化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社区参与的需要

行标《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中指出:“拓展老年人沟通和参与的渠道,促进老年人群体的社会融合”[2]。2021年发布的民政部行标《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中指出:“社会工作者组织老年人参与机构服务的沟通会,成立老年人参与机构的共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表达服务建议的渠道”[3]。老人在养老机构有社区参与的需要。从增能的视角看,提倡老人社区参与,也是挖掘老人潜力,为老人增能的一个方式。老人参加团体组织活动,是社区参与的重要方式。老人和老人团体都需要被增能,双向互动,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社区参与。

五、社工介入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的可行性

(一)社工是养老机构服务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都配备了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团队中,社工成为重要的一员。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在养老机构中多承担老年团体的发起者和协助者,在老人团体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工介入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有着先天的专业优势。

(二)社工可以发挥强有力的润滑和资源链接作用

养老机构生活被动,老人的存在感和归属感缺乏;人际关系弱化,非正式支持网络减弱而导致对机构的过度依赖;养老机构生活相对闭塞,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角色和地位降低[4]。增能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析机制之一,关注重点是如何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利和社会参与度。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能在老人、家属、机构和社会之间发挥强有力的润滑和资源链接作用[5]。社工介入老年团体的管理,易于发挥老人团体的作用,得到老人和机构的双向认可。

六、社工介入后的实践

2005年,S老人院正式成立社工部,开始为老人提供社工服务。与此同时,社工也接手了老年团体的管理工作。为了积极发挥老年团体的作用,社工开始了对老年团体的一系列改革。

首先,将现有的老年团体,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组织,均加以分类。共分为三类:第一类,康乐兴趣类,有艺术团,太极拳小组;第二类,能力建设类,有献策团;第三类,文化类,有老年大学学委会、唐诗小组等;第四类,根据机构发展的需要,拓展出了“社区治理”类的组织。老人充分参与到养老机构的议事、民主参与和管理中来。第二, 全面深入地了解老人们的需求,根据老年团体的分类,将老年团体的范围拓展。如康乐兴趣类又进一步挖掘出了手工小组、书法小组、太极扇小组等;能力建设类,又挖掘出了老人义工队、老人互助委员会等;文化类又挖掘出了编创组(服务于艺术团,如可进行歌词创作、快板创作、舞蹈编排等)。

其次,改变以往精英发展模式,并不再以能力为进入老年团体的唯一标准;而是将老年团体的覆盖范围扩大,鼓励有兴趣的老人加入老年团体中。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才能,老人肯走出房门,加入到老年团体中,和其他老人交流,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某些团体中,采取分层发展模式,如老人艺术团,分为总团和分队,总团由各分队的表演精英组成,主要承担对外交流和演出;分队则参与院内的各种演出。打通总团和分队之间的通道,人员互通可流动。通过这样的改革,为全院的老人都提供了平等参加老年团体的机会,并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为老人增能,鼓励老人尽可能至少参与一个老年团体,在团体活动中增强自信,挖掘自己的潜能。

第三,为老年团体增能,制定《老年团体组织培育管理办法》,让所有的老年团体都能够规范化管理,并在社工的指引下成长,最终达到独立运作。老年团体组织旨在发展老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团体活动,丰富机构文化生活,促进老人自助、互助精神培育和能力发展,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自主自助、乐享晚年。对老年团体组织的管理主要包括接受申请、培育、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有兴趣组建老年团体的老人,可向社工部发起申请,社工部在考察相关条件后,便开启为期一年的培育过程,包括提供活动场地、能力建设培训、志愿资源等基本培育服务,以及组织建设辅导、日常咨询、成长评估、学习网络等拓展培育服务。社工协助老年团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指导、协助其按照规章制度运行管理。待一年的培育过程结束,老年团体可以独立运行了,社工便撤出老年团体管理,由老人独立进行,社工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七、介入成效

(一)老年团体蓬勃发展,不同类型的团体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人人受益

自从社工介入S老人院老年团体管理后,老年团体有了蓬勃的发展,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老年团体的发展也进入了良性循环,老年团体可以不依赖社工良性运行,组织的独立性得到增强。在社工的带动下,创新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老年团体,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到老年团体中。在“增能理论”的介入下,老人的潜能被挖掘,老年团体也被赋能,老人和老年团体双向互动,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了老人院的发展,机构的老年团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

(二)原有的团体不断发展壮大,老人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覆盖面广

老年团体的发展模式从精英路线走向普适路线,越来越多的老人都被不同的老年团体覆盖到。大到全院范围一两百人的艺术团,小到园区几人的手工团,大部分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可以参与的、力所能及的老年团体。有个老人原本生病后不爱交际,将自己闷在屋里,出现心理问题。原本按照艺术团精英发展模式,老人是不可能加入艺术团的,但是在现有模式下,社工鼓励他加入了艺术团,参加艺术团手语学习,鼓励老人坐着轮椅参与演出,最终老人自信心增强,心理问题解决。

(三)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老人骨干

原先的老年团体的事务由一两名负责人说了算,经过增能的老年团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民主决策,每个人都能积极融入团体的管理中去,有很多老人在老年团体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管理能力凸显,一批有影响力的老人骨干被培育出来。解决了原先团体管理者断层的问题,老人的机构参与的意识也增强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园区、院舍的建言献策中,增进了和养老机构的联系,有效促进了“老人— —养老机构”良性沟通,降低了养老机构的管理难度。

(四)老年团体影响力增强,真正参与到机构管理中来

原先的老年团体只能代表一小部分老人,改革后的老年团体覆盖面广,在老人心中的影响力增强,老年团体真正参与到机构管理中来。如原先只有几个人的院一级的老人献策团,到现在每个养老园区都成立了自己的老人互助组织,人数和范围大大增加,提高了老人建议、意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人们定期开会,将发现的、收集到的园区管理问题、老人需求及时反馈给园区,老人俨然成了自己居住园区的管理者、主人翁。

八、小结与反思

增能是在基于老人发展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挖掘老人的潜能,为老人和老人团体增能,对于老人和养老机构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总而言之,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老年团体管理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为老人增能,让老人自己做老年团体的管理者;其次,为老年团体增能,让老年团体反哺团体内的老人,促进老人成长;第三,将养老机构松散的老年团体正规化发展,赋予仪式感;第四,形成老年团体运行的良性机制,增强老人的竞争意识;最后,减少机构对老年团体运营的干涉,赋予老年团体自主权。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养老机构的老年团体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为所有老人增能,让老人们在养老机构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安享晚年。

猜你喜欢
老人院艺术团社工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无愧于时代的少儿文艺创作——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创作实践为例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老人院擦出的爱情火花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刍议当代老人建筑设计
“心连心艺术团”
街头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