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构建“四维八融”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新模式探究

2022-12-31 01:52王璀董家秀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党史心理健康精神

■ 王璀 董家秀

2021 年2 月20 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感染病毒,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逆行的身影折射的是医务人员尊重生命、生死担当的职业精神,荣誉的背后是他们多年在教育与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是对多年来我国职业精神培育的肯定。

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育其职业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提升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精神

1.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与职业特征紧密联系的精神操守、能力和自觉,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是劳动者在掌握专业技能和践行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精神动力。

2.职业精神不同于职业道德。道德是一种调节人行为的规范,是建立在维护共同利益和协调各种关系基础之上的。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都属于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但职业道德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其产生具有外在规范性和强制性;而职业精神是一种认识和信念,属于内在的信念,是更高层次的内容,更强调了职业本身的神圣性。换言之,职业精神则是职业道德的内化升华[1]。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作用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其提供思想引领与精神滋养。

1.学史明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必须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

2.学史增信。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通过系统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革命精神基因和文化思想传承辐射到每一个大学生,将理想信念内化到学生的内心,能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营养、砥砺品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学史崇德。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砥砺品格。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革命先烈身上的精神力量,坚守“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为民情怀,以身边的优秀行业先锋为榜样,从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4.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悟思想,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的动力。

三、探索“四维八融”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课堂主阵地,融合思政课和专业课两个课堂

职业精神的培育从课堂开始,其理论和内涵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因此,要坚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感悟信仰的力量,让信仰之光照亮大学生的奋斗之路。

课题组以思政课《思修》和专业课《护理伦理与法规》为例,尝试“模块”式教学改革,将教材内容序化重构,增加实践模块。实践模块分为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类型。课堂专题讨论是指教师设计主题后,提前发布供学生准备,学生课堂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形成评价,思政课《思修》专题题目包括“学党史、守初习、担使命”等,专业基础课《护理伦理与法规》专题题目包括“伟大的抗疫精神”“护士的使命”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校园内外资源开展,如学期中课外实践了开展党史学习网上打卡、答题对战、敬老院义诊等;学期末课外实践开展送医下乡、红色遗迹寻访等研学活动。学生分组后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形成报告,教师组织课上展示、点评。在专业课中,以本领域的英雄模范、优秀党员和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大学生看齐榜样、学习先进,使之能在胜任本职工作。课程内容序化与重构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内容序化与重构

表1 课程内容序化与重构

(二)拓展培育新平台,融合网络新媒体和校园文化两个平台

在自媒体时代,微媒介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要实现贯通。因此,课题组在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时,既坚守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优势强项,也注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数字媒体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改进报道方式,扩大影响力,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新型宣传阵地。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认知误区和思想困惑,社会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要与学校教育形成贯通,积极回应、优势互补、共同发力。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课题组将注重职业精神培养与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教育。5 月,开展“5.12 护士节”护士授帽仪式;6 月,请参加过支援武汉疫情的优秀校友来校参加“疫前英雄”报告会,并举行“学党史,悟初心、争先锋、勇担当”知识竞赛;7 月和8 月,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开展“筑党魂、担使命”线上微视频大赛;9 月,利用开学和新生入学进行教育,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班会;10 月,以国庆为契机,召开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11 月,举行“知党事,跟党走”征文比赛;12 月,进行庆祝建党百年系统文化作品征集展示。

(三)建设领路人队伍,加强教师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道德高尚的学生,首先要有品格一流的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道德情操显得至关重要。

课题组举办培训示范班,组织教师和学生干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等教育,增强党、团支部负责人及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党建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精神涵养。引导教师和学生干部带头开展红色遗迹寻访、革命历史调研、模范人物访谈等研学活动,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带头践行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审慎行医、廉洁公正、终身学习的医学精神,发挥教师和学生干部在广大同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同学树立正确党史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持续奉献青春力量。

在专业课老师层面,课题组坚持教师应该把职业精神培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使课堂既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课堂,又成为其接受职业精神培育的主场。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在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课题组在职业精神教育活动中开展“第一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第一次解剖实习课,培养医学生尊重逝者、挽救生命的责任感;第一次接触实验动物,培养学生遵从动物伦理、尊重生命的敬畏感;第一次模拟问诊,让学生学会关爱病人;第一次进手术室,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职业神圣感等。

在辅导员层面,开展了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辅导员红色拓展训练等活动;组织辅导员通过收看视频、听党课等形式,举办庆祝建党100 周年活动;围绕《关于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题活动的通知》,组织学习研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

在学生干部层面,一是开展调研。通过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状态,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开展活动。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组织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庆祝建党100 周年”活动、2021 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参观胶东红色陈列馆等活动;持续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等专项教育活动。三是突出特色,继续举办淬火励志班,又开展“一系一品牌”思政教育品牌建设活动等,拓宽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

(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人文和科学两种精神

课题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组织了教师参加省内外组织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业务研讨,并对各心理辅导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编印了《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手册》,举办了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促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工作水平。其次,积极开展心理团体辅助和个体咨询工作。累计开展心理团体干预12 场,个人心理咨询300 余人次。再次,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举办了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明星微平台评选、趣味心理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猜你喜欢
党史心理健康精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