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产量的影响*

2022-12-31 07:49郭赛赛郑积荣王同林傅鸿妃
上海蔬菜 2022年6期
关键词:纵径性状密度

郭赛赛 郑积荣 王同林 傅鸿妃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杭椒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入口软绵,深受消费者喜爱[1]。近年来,杭椒的栽培范围已由江浙沪地区逐渐扩展到湖北、福建、山东、安徽等地,每年种子的销售量超过5 000 kg,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2]。盛利是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杭椒新品种,具有早熟、结果性好、椒型美观、商品性佳等特点,市场销售量大,种植面积不断增大。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密植可降低田间透光性,增强植株蒸腾作用,抑制呼吸作用,从而提高光合效率[3]。合理密植是提高辣椒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4,5]。为提高盛利杭椒的产量,确定其合理的栽培密度,我们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品种为盛利杭椒,由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并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余杭新迪基地。2021年1月12日播种,3月22日定植,畦宽1 m,定植行距50 cm。分别根据株距35 cm、40 cm、45 cm、50 cm、55 cm调整种植密度,即5个处理,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5个小区,每小区种植60株。30株采收小椒并统计小椒产量,另30株采收中椒并统计中椒产量,6月30日采收结束。小椒以果实纵径8~10 cm为标准,中椒以果实纵径15 cm左右为标准。

1.3 调查统计方法

根据《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测定辣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产量等农艺性状。采用WPS Office和SPSS 26进行数据处理,最小差数法(LSD)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植株最高,为66.73 cm;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株幅最大,为69.93 cm;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茎最粗,为10.05 mm;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叶片最长,为10.20 cm;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叶片最宽,为4.57 cm;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始花节位最低,为6节;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主茎最高,为21.03 cm;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节间距最长,为7.03 cm。综合来看,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植株性状表现最好,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等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果实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果实性状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果实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每667 m2种植1 800株处理盛利杭椒小椒的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均最大,分别为11.70 cm、10.31 cm、4.58 g。可见,每667 m2种植1 800株处理盛利杭椒小椒的果实性状较好。

2.3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产量的影响见表3。

小椒和中椒作为商品椒,均符合江浙沪地区市民的消费习惯,本试验分别统计了小椒和中椒的产量。由表3可知,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小椒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其次为每667 m2种植2 000株处理(每667 m2产量1 313.57 kg),再次为每667 m2种植2 200株处理和1 8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产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每667 m2种植2 400株处理盛利杭椒中椒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每667 m2种植2 200株处理(每667 m2产量1 228.33 kg),再次为每667 m2种植1 800株处理和2 0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1 600株处理盛利杭椒的中椒产量最低。

表3 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2021年春季为期2个月的采收期内,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盛利杭椒的植株长势、熟性未因栽培密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生产中,椒农可根据肥水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度,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收益。

猜你喜欢
纵径性状密度
更正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