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2023-01-02 05:18胡新根
治淮 2022年7期
关键词:节水现代化工程

胡新根

茨淮新河灌区位于淮北平原粮食主产区,是以茨淮新河为水源工程的大型灌区。灌区承担着阜阳、亳州、淮南、蚌埠四市,颍东、颍泉、利辛、蒙城、凤台、潘集、怀远七个县(区)共200 多万亩农田灌溉、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供水任务。茨淮新河灌区及灌区配套工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至1999年实灌面积达165 万亩。2006年开始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至2021年6月灌区实灌面积共175 万亩。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位于怀远县境内白莲坡镇,主要是管理茨淮新河末端的上桥枢纽工程。

一、灌区现代化改造需求分析

(一)灌排体系等基础设施亟需完善

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茨淮新河灌区通过15年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和地方上“八小工程”“最后一公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灌区内“卡脖子”工程、病险工程、主要骨干渠道严重渗漏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造提升成效显著。但受制于投资长期不足,灌区内的输配水骨干渠道和灌排沟渠尚未进行系统治理,配套工程存在沟渠淤堵严重、干渠护砌率低、渠系建筑物破损缺失等问题。灌区输水不畅、排涝不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短板”,灌区灌排体系等基础配套设施亟需完善。

(二)水资源利用率不符合高效节水要求

怀远县境内的茨淮新河灌区属于安徽省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需求缺口较大,随着灌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形势越加严峻。灌区虽经多年的改造,工程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灌溉水利用系数也从0.53 提高到0.57,但与规划目标值仍有一定差距,且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 的水平。灌区现状灌排模式粗放,存在用水不计量、不收水费等现象,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的灌区要求不符。

(三)灌区急需建立良性管理体制机制

整个茨淮新河灌区地跨多个行政区,目前采用的是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主要是管理茨淮新河末端的上桥枢纽工程,并承担流域管理业务指导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法人职责。灌区其余闸、站和渠系工程按行政区域归属管理。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与各县(区)工程管理机构只是业务指导,不是隶属关系,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畅,制约了灌区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急需建立良性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管理制度。

(四)灌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灌区内居民活动强度加大,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未经处理的禽畜养殖污水、村镇生活污水排入渠道,影响了灌区水环境质量。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灌区水源污染问题突显,灌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较为严峻。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战略。我国大型灌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1/6、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是解决农业发展后顾之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措施。茨淮新河灌区作为我国皖北重要的大型灌区,是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茨淮新河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整个茨淮新河灌区地处皖北缺水地区,近年来灌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灌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却不断加剧,已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灌区内大都是土渠输水灌溉,渗漏严重,输水损失大;再加上灌区灌排渠系工程配套程度低,老化失修,沟渠跑水、漏水严重;用水户节水意识不高,大水漫灌、淹灌情况造成水量浪费。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灌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三)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决策要求。灌区的核心任务是农田灌溉和排水服务,灌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乡村振兴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需要

大型灌区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发展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护水生态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灌区内农药、化肥过量施用,残留氮、磷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灌区水质安全,灌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面临着新的挑战。实施灌区的现代化改造,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构建高效的灌排水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体系,实现灌区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怀远县境内的茨淮新河灌区通过15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县政府也利用“八小工程”等项目,有效解决了灌区内“卡脖子”工程等突出问题,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灌区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地方上对灌区改造积极性高

灌区通过多年改造,水利工程提升成效显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新一轮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投资占比大。因此,地方政府和人民对灌区续建积极性高涨,在大力筹措配套资金的同时,积极通过多渠道加大田间工程建设,已逐渐形成骨干工程改造完成、田间配套逐步完善的灌排系统,项目集成和联动效应明显。

(三)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施工环境

怀远县政府把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列入重点工作,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所涉及用地、拆迁等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大量投入灌区改造资金,也大大激发了灌区内群众配合工程建设的热情。灌区各工程管理单位、当地政府及群众迫切要求加大、加快现代化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和提高农业灌溉能力,自愿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四)拥有丰富建设管理经验的人员保证

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作为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法人,已承担了灌区15年100 个改造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已建立、完善了各项建设管理制度。地方上也拥有一批参与多个年度、多个灌区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建设管理经验,可为下一步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保证。

四、结束语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茨淮新河灌区应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茨淮新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客观条件,分步、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开创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灌区建设新局面■

猜你喜欢
节水现代化工程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子午工程
工程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