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3-01-02 08:26田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2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电图检出率阳性

田颖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所有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择选8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为对照组,一组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为观察组,分别就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和心率失常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为心肌缺血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0%,20例患者为心律失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0.0%,动态心电图组最终结果可见,心肌缺血阳性检出36例,检出率90.0%,心律失常阳性检出34例,检出率为85.0%。动态心电图对比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主要表现,由此可能导致血管狭窄、阻塞等不良后果,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1]。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是两种危险的症状表现,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此,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的监控,了解患者心脏功能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动态心电图是借助动态心电图仪对患者进行24h连续心电活动检测,或更长时间的动态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其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等提供科学、真实的评判依据[3]。本文主要就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随机择选8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所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为观察对象,按数字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53±4.22)岁,病程2~16年,平均(9.97±3.28)年,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四种;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2~82岁,平均(68.24±4.56)岁,病程2~15年,平均(9.85±3.19)年,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四种。分别就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如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组间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取平卧位,确认患者自身状态,避免患者紧张,保持良好的全身放松,确认无不良心理和用药影响。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同时,要给予患者12导联NEC3321型心电图进行连续描记。此时,纸速应处于25mm/s标准,要注意基线平稳控制以及图像清晰控股之,如ST段发生超过0.05mV的下移,T波对比导联R波出现10.0%的偏差,应进行ST-T改变记录。

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接受24h连续心电图实况标记,监测结果将由BioxWin软件自动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形成分析图像。动态心电图监测应注意开展多体位检查,以确保降低体位可能导致的干扰和影响。另外,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监测前,需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1.3 观察指标

心肌缺血诊断指标:常规心电图判断标准,同一导联T波低于R 波×10%,ST 段水平下移超过0.05mV。动态心电图判断标准,ST段水平下移电位线基线距离是0.1mV,ST段发生1min以上的持续下移,两次发作间隔时间超过1min。

心律失常判定标准,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参考冠心病特征、发病时间、频率等情况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给予统计学检验,软件包版本为21.0版本SPSS统计学软件包。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前者行χ2检验,后者行t检验。最终结果P<0.05,即表明分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对比结果,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以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为根本表现,由此可导致血管狭窄、阻塞等不良后果,进而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表现。冠心病的危险性较高,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一旦疾病出现恶化发展,很容易对患者健康和生命产生严重威胁[4]。鉴于冠心病的高风险性以及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阶段,除给予患者全面、科学的治疗外,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自身状态和疾病发展情况,应借助现代科学手段,通过辅助检查实时了解心肌缺血和冠脉阻塞的发生情况,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5]。

常规心电图一般简称心电图,是通过心电图机记录患者体表获得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形的技术和设备。心脏的电活动早于1842年就有相关记录,1872年就已经实现了相关心脏波动电信号的记录,至今心电图相关技术和设备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记录清晰、操作简单、便携、结果自动分析等优势[6]。常规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用途广泛,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其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仍存在较明显的缺陷,由于常规心电图在症状发生阶段有较明显的特征表现,而正常状态表现不明显,检测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有效检测的要求[7]。具体来说,老年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从临床症状分析患者的症状大多不明显,必须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等科学技术辅助诊断[8]。临床中准确度较高的诊断技术以冠脉造影为代表,不仅准确率高,且可以判断疾病的具体类型,但冠脉造影的操作复杂、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老年患者大多难以承受[9]。对比之下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明显的适用性和优越性[10]。动态心电图在动态心电图仪的支持下可实现24h的连续心电活动记录,并且检测条件要求较为简单,可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完成检测。动态心电图的使用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费用整体较低,老年患者的接受程度良好[11]。24h动态心电图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人体心脏安静和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编集和分析,进而了解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收集的信息包括心率变异、ST水平趋势图、心率失常鉴别诊断、身体运动后的数据等等。动态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肌缺血、心率市场的定量、定性判断,可以用于眩晕、心悸、阵发性晕厥,以及药物疗效判定。动态心电图不会限制受检者的活动,对于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受检者在检查时,需在胸前粘贴多个电极片,电极片数量越多可以记录的信息越丰富,但一般总数不会超过10个。每个电极片都需要通过导线与记录盒连接,盒子装有背带,受检者使用背带即可带着动态心电图移动。为避免受检者活动影响检测结果,在帮助受检者佩戴动态心电图时,需确保电极、导线、盒子间的连接稳固,不可发生脱落等问题。动态心电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隐匿性心律失常检测。心率失常多在特定情况短暂的出现,因此常规心电图较容易误诊或漏诊,但动态心电图可以敏锐捕捉异常心电变化,进一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②快速性心律失常检测。动态心电图可以更明确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终止规律,可以判断是否伴SSS综合征,或WPS综合征。③缓慢性心律失常观察。包括主要表现形式、是否存在窦房结功能不全等,结果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方面有借鉴意义,可以辅助剂量调整,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法。同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可实时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第一手的科学诊断依据,对比常规体表心电图,其对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12]。在动态心电图应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两点:①动态心电图在检查、反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提高疾病检出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的缺点[13]。动态心电图在连续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时,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变化情况,辅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信息收集具有实时性、全面性特点,可减少和避免漏诊问题的发生。但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还需注意技术控制,要保障充足的导联数量,以实现心肌缺血问题的全面记录,避免信息的丢失[14]。②心电图检测作为冠心病的常规检测手段,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功能上具有一定差异,各自具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医务人员需正确认识常规心电图的积极价值,也要认清动态心电图的局限。在实际应用中,为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应合理应用各类技术,通过合理的信息对比、汇总,最大限度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保障对疾病状况掌握的清晰细致[15]。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并未达到100.00%的阳性检出率,即说明单一的动态心电图检测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其结果不能作为老年冠心病的唯一标准,只有合理应用多种技术,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漏诊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此外,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为一定时间的连续应用,要注意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潜在感染和影响。一方面,医护人员要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动态心电图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动态心电图的操作原理和相关要点,要通过规范的检测、多体位的检测,获得多角度的分析数据,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深入了解患者用药史、疾病史等信息,要注意相关药物可能导致的干扰和影响,要明确告知患者需停用的药物名称和时间,确保动态心电图检测过程中无药物因素干扰。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为心肌缺血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0%,20例患者为心律失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0.0%,而动态心电图方面,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90.0%,即36例阳性,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85.0%,即34例患者阳性。阳性检出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动态心电图对比常规心电图可实现连续、长时间的心电活动的检测和记录,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电图检出率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4》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