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2023-01-03 10:18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李红标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刘明国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护性大田耕作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李红标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刘明国

一、推广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

黑土地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保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了黑土地的“健康”,频繁的田间耕作加速了土壤有机质自然矿化消耗,裸露的地表导致了水土流失使得土壤有机质“收”和“支”严重失衡,导致了耕层上移、犁底层加厚、耕层厚度减少、蓄水保墒能力下降。保护性耕作是通过采取少耕、免耕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达到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内容是耕地保持永久性土壤覆盖,最低程度的土壤扰动及适当的作物轮作。目前实施的保护性耕作主要应用于大田玉米作物,通过科技的手段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现,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努力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

1.机具保障情况。昌图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年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60万亩,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2021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05万千瓦、农机具保有量76354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900台(套)、秸秆粉碎还田机123台(套)、打(压)捆机212台(套)、深松机950台(套)、免耕播种机1100台(套)、植保机械4300台(套)。充足的配套农机具满足了县域内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各作业环节的装备需求。

2.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情况。为了尽快提升昌图县农民对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认可和大规模应用。近几年,昌图县通过与各镇、农垦集团及影响力较大的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组织合作开展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和引领,使基地周边的种植户逐步接受并主动应用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2022年,全县以示范基地示范面积为依据,分别设立了县(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镇(示范面积200~1000亩)、村(示范面积50~200亩)三个等级的高标准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45个,其中县级示范基地4个,镇级示范基地17个。通过农业部门的大力宣传引导和各级高标准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带动,2022年全县应用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175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48.6%。

三、昌图县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从2002年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通过在县域内不同乡镇、不同土壤环境的对比试验,总结出了两套适合于昌图地区的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模式。

1.大田玉米秸秆部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大田玉米秸秆部分回收部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业流程: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作业→摘穗同时秸秆粉碎处理→秸秆打捆(包)作业(打包秸秆量占总秸秆量的50%~70%)→秸秆捆(包)离田作业→深松整地作业(隔年深松)→春季免耕播种作业→植保化控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

2.大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大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集行宽窄行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业流程: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作业→摘穗同时秸秆粉碎处理→秸秆还田机二次粉碎处理→深松整地作业(2~3年深松一次)→春季秸秆集行处理(将秸秆集中到宽行)→免耕播种作业(窄行播种)→植保化控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

(2)大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耕带条旋处理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作业流程: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作业→摘穗同时秸秆粉碎处理→秸秆还田机二次粉碎处理→深松整地作业(2~3年深松一次)→春季秸秆集行、耕带条旋处理→免耕播种作业→植保化控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果穗作业。

四、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常规玉米播种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一是能够有效的省种省肥,免耕播种作业一次性进地,除了减少农业机械作业次数和进地次数,降低了农业机械进地作业时对耕地的碾压以外,能够实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减少了后期的补苗、追肥等环节,保障了稳产高产,节省了种子和化肥的费用。二是实现了省工节约了作业成本,免耕播种作业减少了耕地、整地等环节,有效节省了机具的作业费用、机手费用、燃油费用,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机具的使用寿命,。

2.社会效益分析。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实施应用将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一是能够有效地抢农时、增积温、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实施的保护性耕作主要是东北黑土地,这样能够解决或缓解“春脖子短”、冷凉地块、有效积温不足等问题;二是由于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能够实现增收节支,实现了技术的标准化、应用的规范化,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技术的应用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三是通过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能够让广大农民直观的看到先进耕作技术和先进农机装备的科学运用,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

3.生态效益分析。玉米大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实施应用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将收获巨大的生态效益。一是通过玉米秸秆及残茬覆盖耕地地表提高了耕地自身的蓄水蓄热和保墒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耕地的理化性状,覆盖耕地地表的玉米秸秆及残茬腐烂后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中的腐殖质和有机质,从而减少化肥投入量。二是大量的玉米秸秆及残茬覆盖耕地地表可以有效减少耕地地表径流的发生起到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玉米秸秆及残茬覆盖耕地地表在有效控制耕地被水蚀的同时也减少了耕地表层土壤、化肥、残留农药等物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造成的二次污染;在大风天气大量的玉米秸秆及残茬覆盖耕地地表可以起到阻风降尘的作用,从而降低空气中沙尘的含量,进而减少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及强度。三是长期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耕地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从而达到提升玉米产量的目的。由于大量的玉米秸秆及残茬用于还田,基本上可以杜绝玉米秸秆露天焚烧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大规模实施应用大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农业生产对当地大气和河流的污染,提升县域内耕地生态环境,为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保护性大田耕作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