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护理研究

2023-01-03 11:00刘添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抑制剂药物肿瘤

刘添华

510630广州现代医院肿瘤病区,广东广州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药物,随着临床以及药物研发进展,该药物在较多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获得理想效果。PD-1主要存在于T 细胞膜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两者结合后可下调T 细胞活性或者杀灭T 细胞,中断其免疫答应,最终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1]。有临床研究表明[2-3],PD-1 抑制剂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加重患者治疗负担,甚至影响疗效。而良好护理是提升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方法,所以本研究分析PD-1 抑制剂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护理要点。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6 例,其中男37 例,女29例;年龄31~81 岁,平均(54.26±12.26)岁;疾病类型:胃癌17例,食管癌8例,直肠癌6例,小肠癌6例,结肠癌9例,胰腺癌20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以及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消化道肿瘤[4];②疾病诊断处于Ⅲ期或者Ⅳ期已经错过手术治疗时间;③同意接受PD-1抑制剂治疗;④在治疗前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无异常。

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异常等无法正常交流患者。

方法:⑴药物治疗:患者采取PD-1 抑制剂治疗,可单纯使用或者联合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治疗,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S20180016),3 mg/kg,静脉注射30~60 min,治疗2~3 周为1 个疗程。经治疗后66 例患者中,出现发热2例,乏力2例,皮肤瘙痒2例,肝脏毒性6例,间质性肺炎2 例。⑵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PD-1抑制剂在国内属于比较新颖的药物,目前在结肠癌以及胃癌等治疗中具有较多报道,且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患者对于此药物缺乏相应的了解,对于价格、疗效、安全性等均存在较大疑惑。所以在使用药物前应该开展健康教育,说明药物的治疗机制、效果、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对于药物以及疾病的认识度,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以轻松心态接受治疗。②用药护理:药物需保存在2~8℃冰箱中,并且轻拿轻放,不可摇晃。在配置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将PD-1抑制剂注入100 mL或者2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并且相应的步骤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③输液护理:对于外周给药的患者,需要选择直径大、弹性好血管,并且避开关节以及静脉瓣;输注过程中调节好滴速,100 mL 药物需要在30 min 内输注完毕,250 mL 需要在60 min 内输注完毕。输注过程中要加强患者监护,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渗血以及渗液等情况。④重要脏器护理:在治疗时会对患者的肝、肾、肺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对肝脏的监测,定时检查患者的肝功能,并控制饮食;对于肾脏,除了定期监测外,还要定时定量饮水,如果出现严重损伤,则应进行药物干预;对于肺部需要加强观察呼吸以及缺氧情况,控制肺炎的发生。⑤基础护理:做好病房的通风和卫生环境护理,定期开窗通风透气,并进行消毒处理,此外需要减少探视,避免细菌感染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保持在2 500~3 000 mL/d,以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更换床单,对于受压部位可帮助患者按摩护理,避免压疮发生。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案,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清淡饮食,可适当给予患者保护胃黏膜药物,避免胃部损伤。⑥药物不良反应护理:a 发热护理:发热是PD-1 抑制剂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属于输注不良反应,对于发热患者,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给予物理降温,温度过高患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并及时更换患者的病号服以及床单、被罩等。此外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使用PD-1 专用滤孔的输液器从而降低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达到预防目的。b 乏力:乏力是PD-1 抑制剂治疗常见症状,临床报道其发生率为16%~37%[5]。在护理过程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协助其消除焦虑以及抑郁心理,通过倾听及解答患者疑问等消除负面情绪,指导患者听抒情音乐,参加太极、广场舞等适宜的社会活动。c 皮肤瘙痒:皮肤毒性可分为3 级,1 级患者可以不进行治疗或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口服止痒剂等;2 级患者可在改善后恢复免疫治疗,如果连续12 周病情未改善需要停止免疫治疗;3 级患者应暂停免疫治疗,并请皮肤科医生进行会诊,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治疗。本研究2 例患者均处于1 级皮肤疾病,护理时根据患者皮肤状况进行处理,使用康酸莫米松软膏以及甘草酸胶囊等进行涂抹,叮嘱患者不可抓挠,穿棉质衣物,及时修剪指甲。d.肝脏毒性:肝脏毒性分为4 级,1 级患者无症状,持续监测肝功能无异常后可继续进行治疗;2 级[2.5×U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转移酶(AST)≤5×ULN;1.5×ULN 总胆红素≤3×ULN]需要暂停PD-1治疗,并口服泼尼松等激素,并且每日监测患者LFT;3~4 级ALT 或AST>5×ULN,总胆红素>3×ULN)需要立即停止PD-1 治疗,给予甲强龙静脉滴注或等量激素治疗,每日监测LFT。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5%~10%患者会出现肝炎[6],本研究肝脏毒性患者6例,其中肝炎4例,肝损伤2 例,经检查患者均处于2 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如果肝损伤严重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并每周复查肝功能,叮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食物。e.免疫相关性肺炎:可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度可采取口服强的松等治疗;中度需要停止PD-1 治疗,并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治疗;重度患者首先停止PD-1,严重者需要永久停止采用此方法治疗,并行支气管镜检查,请呼吸科医生会诊,以除外肺部感染和恶性肿瘤肺转移可能,需要持续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等干预。本研究间质性肺炎2 例,该情况可使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等,所以需要注重营养摄入,保证机体营养及病房环境卫生,及时消毒,控制室温在18~22℃,保证房间通风透气。

观察指标:观察不良反应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效果,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相应数据纳入Excel中,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n(%)]表示,行t检验以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4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缓解,顺利出院。2例发热患者温度分别恢复为36.3℃及36.5℃。2 例乏力患者症状缓解,精神状态良好。2 例皮肤瘙痒患者症状减轻。6 例肝脏毒性患者治疗前ALT 为(52.3±13.0)U/L,治疗后降低为(20.0±7.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09,P<0.001)。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治疗前PaO2为(53.7±13.5)mmHg,治疗后为(69.3±13.9)mmHg,差异有统计 学 意 义(t=10.001,P<0.001);PaCO2治 疗 前 为(46.3±9.5)mmHg,治疗后为(32.3±10.0)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6,P<0.001),提示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

14 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其中满意9例(64.3%),基本满意4例(28.6%),不满意1例(7.1%),总满意度为92.9%(13/14)。

讨 论

在肿瘤的治疗中采用PD-1 免疫抑制剂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PD-1 免疫抑制剂可对多种癌症发挥效果,但也容易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T 细胞中表达的PD-1 受体与其配体PD-L1 和PD-L2 结合,可以抑制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生成。部分肿瘤细胞的PD-1配体上调,通过该通路信号传导可以抑制激活的T 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PD-1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但该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事件,加重患者治疗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中患者采取PD-1 治疗后,出现了发热、乏力、皮肤瘙痒、肝脏毒性、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分别采取综合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于药物的认识度,并注意后续治疗可出现的不良情况,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当不良事件出现时避免惊慌失措等;在配药以及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对发热患者使用物理降温以及药物治疗,出现乏力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在允许情况下开展相应运动,进一步提升机体抵抗力;间质性肺炎患者补充水电解质。14 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缓解,顺利出院。说明该护理方式效果显著,且患者认可度高。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一种高发性肿瘤,具有较高死亡率。临床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常采用手术、放化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然有较高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患者生存质量较差。而PD-1 是一种细胞表面共抑制受体,在致癌过程中诱导免疫抑制并促进肿瘤细胞逃离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PD-1是免疫球蛋白超级家族一员,相对分子量约为55 000,其成熟形式含有268个氨基酸。PD-1 抑制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PD-1可以靶向抑制PD-1抑制信号通路,诱导MHC与T淋巴细胞上的TCR重新结合,激活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答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7]。但是在PD-1 抑制治疗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免疫不良事件,包括乏力、发热、皮疹以及肝脏毒性等,所以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相关免疫不良事件,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如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不确定感;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干预;指导患者多倾听舒缓音乐并参加社会运动,通过以上形式缓解疲劳、乏力等情况,减轻患者负担。

综上所述,PD-1 抑制剂治疗消化道肿瘤过程中易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需要加强心理以及对症护理,减轻患者负担。

猜你喜欢
抑制剂药物肿瘤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ceRNA与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