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叶天士治疗不寐用药规律分析

2023-01-03 06:28倪洁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叶天士玄参医案

倪洁泓 张 谦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黄帝内经·灵枢》中阐述了睡眠的机理:“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由此可知,不寐的病机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调,神不安舍。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压力变大,不寐发生率逐年升高。《临证指南医案》[1]是叶天士生平治病的总结,由其学生华岫云汇总编写而成。叶天士是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从而为临床中医治疗不寐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将《临证指南医案》扫描成pdf 文件,以关键词“不寐”“夜寐不”“不成寐”“无寐”进行查找并剔除重复的处方,筛选出处方共计51首,将处方信息录入excel 表格中。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 将筛选出的处方按以下方法进行数据规范:(1)依据《临证指南医案》后附录的集方内容,对所纳入的只有方名没有具体药物的处方补充药物组成;(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2020 年版及《中华本草》[3]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如“小细生地”规范为“生地黄”、“于术”规范为“白术”、“川桂枝”规范为“桂枝”、“川斛”规范为“石斛”、“川连”规范为“黄连”、“元参”规范为“玄参”;(3)根据《中药学》[4]将药物的性味、归经及种类进行规范,对《中药学》不包含的药物根据《中华本草》进行规范。药性按寒、热、温、凉、平录入,药味按辛、甘、淡、酸、苦、咸、涩录入,归经按心、肺、脾、肾、肝等经络录入,种类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16 种进行录入;(4)其余药物按原文录入。

1.3 研究方法 采用IBM SPSS 26.0 对药物频次进行分析,其药物用药频率=药物出现频次/药物总频次×100%,从而得到高频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类别,总结叶天士用药特点;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系统聚类方法[5],从而得出叶天士治疗不寐的药物种类;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的Apriori 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常用药对。

2 结果

本研究纳入《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的处方共51 首,涉及中药115 味,累计使用药物频次359 次,药物类别总频次359 次,药味总频次591 次,药性总频次359 次,归经总频次1030 次。

2.1 频数分析

2.1.1 高频药物 本研究共纳入处方51 首,涉及的总药物频次359 次,其中药物频次≥5 次的药物有生地黄、大枣、茯苓、炙甘草、茯神、人参、陈皮、麦冬、远志、半夏、黄连、苦杏仁、栀子、白芍、牡蛎、玄参、郁金、知母、当归、连翘、生姜、石菖蒲、天冬、枳实、竹叶,共计25 味药物,具体频次及用药频率见表1。其中茯神、远志、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天冬养阴生津,白芍、当归养血调经,人参、大枣、炙甘草补气安神,半夏、苦杏仁、石菖蒲、陈皮、枳实燥湿化痰,生地黄、玄参、知母滋阴清热,栀子、竹叶、连翘、黄连、郁金清心火,牡蛎重镇安神,生姜温通经脉。

表1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高频药物频次分析

2.1.2 药物种类分析 本研究涉及医案包括的药物类别共有16 种,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平肝息风药、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开窍药、消食药、祛风湿药、泻下药,其中频次>20 的药物类别有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频次共计257 次,占药物总频次的71.6%。见表2。

表2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药物的种类频数分析

2.1.3 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本研究涉及的359味药物的药性分别是寒、热、温、凉、平,由表3 可见,叶天士治疗不寐主要用药药性以寒、凉、平为主,占总药物频次的92.5%。所纳入药物的药味总频次为591 次,分别是辛、甘、淡、酸、苦、咸、涩,由表4 可见,所纳入药物的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占总频次的83.8%。所纳入药物的归经总频次为1030 次,由表5可见,药物的归经以五脏经为主,肺经最多,占18.25%,其次是心经占18.06%,脾经占14.95%,胃经占13.40%,肾经占13.01%,肝经占11.75%。

表3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药物的药性频数分析

表4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药物的药味频数分析

表5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药物的归经频数分析

2.2 关联规则分析 本研究将频数≥5 的25 味高频药物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以支持度≥10%,置信度≥80%,前项数≤1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根据药对关联规则,生成网状图,见图1 及表6。由图1 可见,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药对的关联性明显高于其他药对(线越粗代表相关性越强);由表6可知,玄参-生地黄这一药对置信度为100%。

表6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

图1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网络状分析图

2.3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选取25 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聚类树状图可表示不同药物的聚类情况,将药物分成7 类,具体药物组成见表7。

表7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表

图2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处方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睡眠过程是一个阴阳消长,相互感应的过程,《类证治裁》中有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6],一旦这个过程异常,就会导致不寐。因此,不寐的病机通常被认为是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临证指南医案》关于“不寐”病机的论述,有按语:“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由此可知,叶天士同样认为不寐的病机在于阴阳失交。《临证指南医案》中“不寐”这一章节归属于卷六——郁。郁证多由情志郁结所致,正如《张氏医通》所言“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7]。将“不寐”置于“郁”这一卷内,表明叶天士认为不寐的病因与郁证有共同之处,皆由情志郁结所致,故在治疗上重视调理情志。

从药物种类的频数统计分析可知,叶天士治疗不寐时,喜用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景岳全书》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8]。”可知不寐有虚实之分,叶天士在治疗不寐时首辨虚实,对证用药。对于不寐实证,其常用栀子、竹叶、连翘、黄连、郁金清透火热,半夏、苦杏仁、石菖蒲、陈皮、枳实燥湿化痰;虚证常用麦冬、天冬养阴生津,白芍、当归养血调经,人参、大枣、炙甘草补气安神;虚实夹杂,则当补泻兼施。

从药物的性味频数统计分析可知,叶天士治疗不寐时,药性多用寒温平,且以寒为主,刘完素云“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热证是不寐这类情志相关病的常见证候,故叶天士在治疗不寐时常用寒药。药味多为甘苦辛,苦能清热燥湿,辛能行气发散郁结,甘能补益和中,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叶天士在治疗不寐时首辨虚实,次分寒热。

进一步分析叶天士治疗不寐处方药物归经的频数统计分析可知,所用药物多归五脏所对应的经络,正如《类经·不得卧》所说:“凡五脏受伤,皆能使卧不安[9]。”不寐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和热。痰的产生多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证治汇补》有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明医杂著》有言“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似火居于上;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易化火生风。所以,叶天士治疗不寐时多从五脏论治。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出的常用药中有5 对关联性强的药对: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分析这些药对,发现大多是安神药与补虚药的组合,大枣、炙甘草、茯神、远志是归脾汤组成的一部分,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藏神而主血,脾藏意而统血,心脾功能正常,血液充足而行于脉中,心神得以滋养。心脾功能失常,相互影响,使得血液不足,神失所养,而致失眠。而气属阳,血属阴,心神赖以心血的滋养,故叶天士在治疗不寐时多用滋阴药物,常用药对生地黄-玄参则体现了这点。

对叶天士治疗不寐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治疗不寐的处方。C1 的生地黄、玄参、麦冬、竹叶、连翘,取清营汤之意,治疗营分证所见的不寐。营分证的病机是热灼营阴,心神被扰,常见心烦不得寐,生地黄、玄参、麦冬为增液汤的组成,养阴清热,竹叶、连翘轻清透泄,体现了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思想。C2 的远志、石菖蒲、茯神、当归、黄连,取平惊通圣散之义,出自《古今医统大全·惊悸门》。《中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有言:“心病则胸中痛,肢胀满,肩背臂膊皆痛,虚则多惊悸,惕惕然无寐。”远志、石菖蒲开窍安神,茯神宁心安神,黄连清心火以除烦热,当归养血调经,使心火降,心神安,则惊悸去,不寐自除。C3 的牡蛎、天冬、白芍,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天冬、白芍滋阴,治疗阴虚阳亢,阴阳不相顺接所致的不寐。C4 的苦杏仁、郁金、栀子,郁金清心开窍,栀子苦寒清热,苦杏仁化痰,治疗痰热内扰所致的不寐。C5 的大枣、炙甘草、知母,取甘麦大枣汤及酸枣仁汤之义,甘草补养心神,大枣补气安神,知母滋阴润燥,善于治疗心阴虚所致的不寐。C6 的生姜、枳实、半夏、人参,取温胆汤之义,《张氏医案·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半夏燥湿化痰,枳实破气化痰,生姜和中培土,使水湿无以留聚,人参补气健脾,使水湿得以运化,治疗痰湿凝聚所致的不寐。C7 的茯苓、陈皮,茯苓利水健脾宁心,陈皮燥湿健脾,两药合用,加强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的功效,心神安,不寐得治。

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叶天士治疗不寐善于调整阴阳。营分证所致不寐,养阴清热,轻清透泄是调整阴阳;心火旺,心血暗耗者,清心降火,养血安神即调整阴阳;阴虚阳亢者,潜阳滋阴,柔肝安神是调整阴阳;痰火内扰,痰湿阻滞所致不寐者,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亦是调整阴阳;心脾两虚不得眠者,补益心脾同样是调整阴阳。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描述性研究、关联规则分析、聚类研究等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归纳了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重视情志,治疗时首辨虚实,次分寒热,从五脏论治,尤重心脾,善于调整阴阳。但本研究涉及病案数少,难以完整提炼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仅希望能为临床中医治疗不寐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叶天士玄参医案
数据库技术在古代中医医案整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中医“五辨”思维探讨医案研读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玄参良种的子芽分级标准研究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叶天士棋子治病
叶天士巧借蚊叮治天花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